我国为啥一定要消灭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究竟有什么“原罪”?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个对立的阶级,那就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而最大的地主也不是别人,而是历代的皇帝,因为从名义上讲,他们拥有着全天下的土地,所有的财富都可以归皇帝所有。而农民阶级,历朝历代都是被剥削的对象。兴有苛政猛于虎,亡有战火烧其家。那到底又是什么,能让如今的统治者清晰的认识到,地主一定要消灭呢?

这还要从我国封建社会早期的秦国开始说起,起初我国是实行井田制的,土地都是国有,农民对于土地只有使用权力,没有拥有权。但后来商鞅变法,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承诺只要你立了功,土地也是可以私有的。 这样虽然调动了大家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积极性。但土地毕竟有限,没过多久,这种改革的弊端就开始显露了。

首先来说,在当时的社会,立了军功,肯定是要赏的,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土地就是最好的奖赏,所以,对于有功的人,赏赐土地是最好的激励,而这些人渐渐的,就分得了土地,成为了地主。

此外,以皇帝为代表的贵族阶级,当然是要占绝大多数的土地,而皇帝自然而然就是最大的地主。

同时,我国封建社会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许多商人是被社会所看不起的,而一些经商成功的人,虽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自己的偏见,但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一个好的发展,都会购置大量的土地和房产,从而保障他们未来能有机会光耀门楣。

就这样,许许多多的土地都被这些有钱的和有权的拿了去,那许多的普通百姓就会无田可种。而许多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不得不接受这些地主阶级的剥削。

久而久之,地主会越来越富,农民越来越穷,地主用新的财富去购买土地,而穷人,也只能越来越穷,从而导致穷的更穷,富的更富。

而在历史中,地主阶级对农民最主要的剥削方式就是地租,以及高利贷和无偿劳动。宋朝时候,有地方实行土官制度,规定当地的地主有权占有土地和山,农民想要耕种土地,就需要为地主服务。

有了这样的行政命令,地主在自己的土地上更是肆意妄为,不仅可以随意剥削农民,更有甚者还掌控着他们的生死。而这种财富的失衡,阶级的对立,也很容易演化成严重的阶级矛盾,从而出现百姓高举起义大旗,国家改朝换代。

历史中,就曾有地区遭受到天灾,百姓已经食不果腹,阶级矛盾将要爆发,但是此时的地主阶级依然是想着怎么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只顾维护个人利益,却完全没有想过,国家会怎样。

所以,一个国家想要长期稳固的发展,地主阶级是一定不能有,因为它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一个国家保持长期稳定。

结语

笔者觉得,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地主阶级就一定不可能存在,毕竟它本身就有一种垄断的意味。也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诸多垄断行径。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主体。

从本质上讲,地主阶级的出现,就是将大多数财富聚集在少数人身上,而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证明,这种制度之下,国家内部肯定会出现剥削与被剥削。所以,只有消灭了地主阶级,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够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地主阶级必须被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地主阶级   封建社会   原罪   地主   阶级   皇帝   土地   农民   百姓   财富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