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探索创新联合体新模式,共促科技成果转化

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具有资源整合和协同的作用,其中的各方要有更紧密的姿态,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靠运营方自己深入到行业一线,深度整合,“如果什么事情都是政府主导,有可能就没有那么市场化、商业化,也不能达到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目的。”

近日,“上海市宝山区创新联合体建设计划”正式发布,并率先揭牌了“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希望能够整合医疗器械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为推进科学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开放式专业服务。

创新联合体是在强化科技力量国家战略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促进产学研协同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形式,旨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2021年版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提出“按照市场机制联合组建研究开发平台、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以来,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先行先试。

此次,澎湃科技对话上海市宝山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主要成员,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发挥创新联合体“有组织的科研”优势,解决长久以来多元主体协同低效、利益争夺、重复研究、成果难转化、收益分配激励不相容等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痛点。

存洋(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宝山区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运营机构的主要成员。存洋董事长田瑞雪表示,成立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各个环节都有巨大的挑战,比如产业不够集聚,上游关键技术“卡脖子”,但这也正是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存在的意义。在田瑞雪看来,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具有资源整合和协同的作用,其中的各方要有更紧密的姿态,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靠运营方自己深入到行业一线,深度整合,“如果什么事情都依赖政府主导,有可能就没有那么市场化、商业化,也不能达到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初衷和目的。”

对话

问:

你们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

田瑞雪: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为什么很低?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缺少纵深的、对行业领域从头到尾了解的人,所以我们想做的是纵深领域的联合。为什么我们叫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而不是叫科技创新联合体?因为只有这样垂直才能纵深。

创新联合体的运营机构需要有足够的行业经验、运营能力、策划设计的能力、资源协调的能力,有时候甚至要起到引导作用,主动发掘需求,在这个行业做前沿的布局。比如之前有一位上海交通大学做材料的老师,他就不知道自己做出来的东西能用在某些高值的医疗器械上,而且效益和性能还非常好。那我们可以帮助他做一些跨界整合。

问:

你觉得医疗器械联合体中的各方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田瑞雪:大企业有系统集成能力和市场渠道资源,以及雄厚的资本,小企业在创新上更加灵活和高效,科研院所则有人才和前沿科技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协同各类创新资源,是加速创新的关键。

举个例子,我们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里有一些大企业,例如复星诊断,会把目前很多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列个清单给我们,我们帮他整合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资源,形成一个解决方案。

大企业想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也需要做并购,我们可以来帮助他们对接。这样一来,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可能不一定要上市,也能获得资金继续创新。

再比如医院和大学现在也特别注重医疗器械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但推进很难。一般发个论文,做个样机就结束了,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的很多企业可以去承接这些成果,进一步转化落地。我们还会协同一些资本,包括基金、融资租赁等。

问:

那怎么能让各方都愿意配合来做呢?

田瑞雪:工程人员实际上是很需要临床资源的,他们一天到晚做研发,但不知道研发出来的东西是否好用。合作要想取得共赢,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对合作的资源。再比如资本,资本当然要投有价值的产品,所以我们首先要能够判断一项成果的商业价值、技术可行性、人才团队等,如果评估后觉得有潜力,我们去辅助这个项目,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要做。

问:

从你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做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难点?

田瑞雪:每个环节都有巨大的挑战。比如,上海市医疗器械的产业还不是那么集聚,也没有形成最佳的创新生态。股权投资退出体系不完善,对于特别早期的项目,资本不敢投资。可以说,最早期的投资是一个痛点,并不是投资机构没钱,而是没有把握。但实际上很多的研发其实就是在最早期的时候缺资金,样机还没开发出来,投资机构不敢投。我们也遇到过好几个这样的项目。

另一方面,医疗器械行业“卡脖子”的地方比较多,上游的企业尽管已经有一些自己的原材料和核心技术,但实际上从装备到技术很多都依赖国外进口,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从源头上来说,并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不聪明,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如果大家都比较浮躁,忙着应付绩效考核,假如一个教授潜心研究20年,一篇论文都不发表,即便最终能做出一个突破性的创新成果,可能他自己和学校都接受不了。好的技术成果就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产品化商业化要讲究快速高效,但基础研究还是要耐得住性子。

困难其实在于,大家还没有形成一个联合体,形成一个创新生态。这也正是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存在的意义,推动点状的创新逐步走向系统的创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从偶然走向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联合体   宝山区   宝山   目的   科技   上海市   纵深   医疗器械   成果   资本   作用   能力   机构   行业   资源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