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邓公:我死后中国会怎样?邓的回答令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此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在毛主席“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又为新中国争取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

战争胜利之后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毛主席携众位领导人奋斗在第一线,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3年8月80岁高龄的毛主席依旧心系新中国的发展,甚至专门让邓小平来北京开会,一开口便问邓公:我死了之后,中国会是什么样?”

邓小平思考一番之后,斩钉截铁地回答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毛主席听了之后,则是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邓公到底怎么回答毛主席?而毛主席又是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背后又有什么深意呢?

来自毛主席的“考验”

1973年3月10日,周总理亲自给毛主席写信,希望请邓小平复出。

毛主席更是直截了当地回复:同意

随后邓公立马应毛主席的邀请,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面见毛主席,要知道此时的邓公已经是年近七旬,但是激动的心情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阔别已久的毛主席。

而刚刚到达北京的邓公,就被毛主席以及中央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辅佐毛主席统筹国家的日常工作。

可见毛主席对邓公有多么重视。

之后毛主席更是单独约邓公谈话,表面上看这可能只是许久未见面的嘘寒问暖,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毛主席此时此刻要为新中国找到一位领头人。

邓公刚到毛主席的书房之前,两个人更是回顾了以往两个人一起经历过的战役,之后又是聊到了新中国成立与建设时期的事情,一时间房间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就在邓公还在回忆之时,毛主席却突然话锋一转,直接对邓公询问道:说说看我死了之后,新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毛主席的这个问题,十分敏感且犀利,一般人听见之后,肯定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回答。

而邓公面对毛主席的突然询问,虽说有一些惊讶,但是却直截了当地问答:“天下大乱,军阀混战。”

毛主席听完之后,也没有生气,甚至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询问邓公这种情形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邓公稍作思索之后,看了看毛主席,将毛主席的面前的茶杯与自己的茶杯调换了位置,毛主席看后,笑意盎然,更是激动地对邓公说:英雄所见略同!

毛主席背后的深意是什么呢?

其实毛主席也并非是无的放矢,在邀请邓公之前,毛主席也见了王洪文一面。同样的问题也问了一遍,但是他的回答却是令毛主席非常不满意。

王洪文面对的主席回答:“全国人民一定会继承你的思想与指导方针,坚定落实主席的各项政策,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将革命一直进行下去。”

毛主席听完之后,觉得王洪文过于“正式”过于“官腔”,没有一些实际性的想法与表现。之后的邓公的回答才是忠言逆耳一针见血。

原来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十个军区司令就没有再调整更换过了,如今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不利于军队的战斗力与发展。而且在一个熟悉的地方呆久了,容易陷入“舒适圈”里面不出来,于情于理调整军区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邓公不仅看出了军队存在的问题,而且他的处理措施更是与毛主席不谋而合,说明邓公的眼光高瞻,有能力有胆魄能够当新中国的领路人

当时我国第一代的领导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上已经出现了各种疾病。而我们的周总理也是已经不分昼夜的工作许久,邓公上任之后,才有时间请了半个月的病假。

邓公经过了毛主席的“考验”,他是一位值得托付之人,而邓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与国家,实现了中国的伟大复兴。

毛主席将人民国家托付于邓公

毛主席与邓公上次约谈之后,就紧急通知十大军区的司令员与政治委员,全部到中南海,召开中共紧急会议。

1973年12月21日,毛主席在会上提出:“军委如今也很少开会,一些落后的军队制度,是时候换一换了,一个地方搞久了,就油了,先从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开始吧!”

会议上毛主席更是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但是有了枪确实又可以造党,八路军在华北就造了一个大党。还可以造干部,造学校,造文化,造民众运动。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枪杆子里出一切东西。”

各位军区司令听完之后,也明白了毛主席的良苦用心,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军区互调”的政策。

其实毛主席所做的一切,也是想为邓公铺路,毕竟邓公刚恢复职位不久,话语权还没有上来,毛主席觉得这种事情还是自己操办比较好。

借此会议,毛主席更是将邓公的身份确定一下,还对各位司令员说,邓公是自己好不容易才请来的大军师。

用毛主席自己的原话就是:我想在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长,你不要这个头衔,那就当总参谋长吧。

但是邓公对于这些虚名都不感兴趣,婉言谢绝了毛主席,比起职位的高低,邓公更加心系国家与人民。之后毛主席无论是处理什么工作,都让邓公协助处理,而周总理由于积劳成疾,身体一日不日了。

毛主席此时此刻已经有意识地将邓小平同志培养为周总理的接班人,同时也是新中国新一代的领路人。

不仅仅是毛主席,周总理对邓公也是相当重视且满意。1972年8月中旬,已经身患癌症的周总理为了邓公的工作展开,甚至顾不上休养与治疗,也要为邓小平铺设道路,为他扫除一切障碍。

1977年8月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而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党和领导人,邓公更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课本上的话来说: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理论就此诞生,开始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邓公根据实际情况更是提出了“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一国两制”等先进理论,加速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而“改革开放”更是被后世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1978年12月18日,邓公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极大的拉动了各行各业的积极性,突破了长久以来的瓶颈。

邓公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政治,更是为我国和平统一香港、澳门等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虽说保留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方针。澳门与香港人民的利益也受到了保护。

邓公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当初为了香港回归的问题,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专门就此问题与邓公展开讨论,一向以手段强硬著称的“铁娘子”,在邓公面前依旧是小巫见大巫。

期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妄图做最后的抵抗,甚至诡辩说:香港能有如此的繁荣,是在英国的管理下才能实现,如果香港想要保持现在的繁荣的情况,就应该让英国继续管理,中国方面可以协助管理。

邓公掷地有声地回复: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即便是有着丰富外交经验的撒切尔夫人,面对邓公的强硬态度也是毫无办法,甚至有一些乱了方寸,没有想到邓公说话如此坚决,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撒切尔夫人也亮出了最后的底牌,“威胁”地说:“要是谈判不成功的话,中方怎么办?”

还不等对邓公回答,撒切尔夫人更是不怀好意地再次发问:“如果对香港有任何的举动,或者说对英国政府的管理和制度进行改变的话,不仅香港人民的利益等不到保障,而且还会导致大批的资金外流,最后香港也不会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多年以来的心血都将付之东流。”

邓公回击说:“九七年收回香港,小波动是在所难免的,不过英国能够抱着合作的状态,那么关于波动的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

关于外资会撤走的情况,邓公更是直言:“只要政策合适,走了也可以再回来。”

听到邓公的回答之后,撒切尔夫人也是无话可说。之后记者们也是只见撒切尔夫人自己一个人神情落寞地从人民大会堂之中走出来。

但是在她走到台阶上的时候,撒切尔夫人脚下一软竟然摔倒了,一下子就栽倒了地面上,东西洒落了一地。

此事后来也被记者们全球传播,“铁娘子”这次也是踢到了铁板。

最后英国不得不服软,于是就有了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零秒响彻在维多利亚港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飘扬在香港上空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如今伟人逝去,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事实证明,,毛主席没有看错人,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的伟大复兴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我国主权完整与和平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是有邓公的领导,我国才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跳跃式的经济发展,如今的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这一切都离不开邓公的高瞻远瞩啊!

如今我们能有今天的盛世,离不开像毛主席,周总理,邓公等这样的革命先辈,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在黑暗中为中华民族寻觅曙光,我们更加牢记伟人们的事迹与思想,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撒切尔   枪杆子   司令员   英国   香港   军区   国会   伟人   新中国   北京   中国   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   夫人   主席   满意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