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米公祠,周边古迹众多,主人临摹二王作品能以假乱真

每次来米公祠都有一种感慨,作为襄阳标志性景观、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它的人文历史悠久、文化气息厚重,而且环境又非常优美的场所,游客为什么这么少呢?也难怪,现在的人们都热衷于带有传奇色彩的景点,比如江对面与郭靖黄蓉有关的襄阳古城、城西二十里的古隆中;或者去那些与明星有关的,比如城南的唐城影视基地;或者跟吃喝有关的古街,比如襄城北街;还有一些人喜欢去看花,但是花少了还不行,还要壮观、大片的,比如武汉木兰云雾山、贵州毕节,非几座山铺满了花不能解渴,而位于城市中心的文化名人纪念馆倒成了冷落之地,也好,让喜欢它的人得个清静。

米公祠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沿江大道,市内公交14路、2路可直达,当然自驾还是最方便的。到地方后不要心急火燎的就直接进去了,米公祠四周都是景,门口的风光非常值得驻足:迎面就是长江最大支流——清澈宽阔的汉江,当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护城河——古襄阳城护城河,这段河面还算窄的,也有500米左右,站在祠口就可清晰望见对面的古襄阳城墙的雄姿。江面左右分别有两条如巨龙般横卧在汉江的大桥——汉江铁路公路两用桥和长虹大桥,祠口左右分别有两个依然在使用的古码头——龙口码头、大码头。历史上,汉江襄阳城段仅短短5公里左右最多拥有码头31座,即使在民国年间也有11座,它们如今有的成了一个景点,有的依然发挥船运作用,见证着襄阳从古至今的繁华商业和发达水运。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号襄阳居士,人称米颠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北宋书法四大家。祖上其实住在太原,不知道何时迁来襄阳,晚年长期居于江苏镇江,所以它能不能算襄阳人还真不好说,为了不发生争议,此事再议。但他的后人还是非常认可襄阳米公祠的,米公祠原名米公庵,在宋代就有了,历代都有修扩建,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开始,米芾的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先后多次进行重扩建,祠内还收藏有其后裔专门为襄阳米公祠摹刻赠送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民国时期,米芾第27世孙米高秦为保祠内文物免受战乱,想方设法保护祠中45块石刻,后重新运回米公祠保管。可惜,不知道米家后人现分布何处,是否还经常来襄阳祭拜先人?

整祠为三进院配左右两侧苑结构,中轴线上的三进院内主要有牌坊、拜殿 、碑廊、 宝晋斋 、仰高堂,左右为石宛,整体布局中规中矩,一般游玩一个半小时基本可以完成,专业文化人那就随缘了哈。

门口石阶上立着高大壮观的三间四柱七楼硬山式牌坊,牌坊正中的“米公祠”是历经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所题,牌壁上雕刻有精美的山水、云纹、龙象和狮子浮雕像,高大的鸱吻雄居牌顶,阔面汉江,浩气临风。

穿过牌坊和验票口,绕过照壁,就进入一进院,内有拜殿、洁亭、半壁厅、怪山石、墨池等等, 拜殿门前一左一右分置两块石碑,左侧 “米氏山水”为方毅所题,右侧“米氏故里”为沈鹏所书。拜殿内供奉米芾画像, 画像两侧有对联 “ 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 是河南书法家陈天然所书,对联意思大概就是:这个宋朝人喜欢穿唐朝衣服,还对魏晋艺术作品情有独钟。画像上方有米氏后人题书的“颠不可及”,两侧楹联为“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 ,是对米芾一生性格与书画成就的高度总结。

二进院是参观米公祠的重点,重中之重就是宝晋斋——米芾自取名的书房。宝晋斋的晋字有两个含义,一是阐明它的籍贯,二是表明它在书法上推崇魏晋之风,尤以二王为甚,米芾早期就是以临摹二王书法著称,据说现在流传在世的二王作品,其实大都是米芾的临摹品,但是得到了很多大家的认可,可见他的临摹技法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历史上关于米芾以假乱真的书法趣事很多,流传比较广的是曾经有一商人拿着一幅唐迹想高价卖给米芾,米莱表示先欣赏一下再谈,结果几日以后还给商人的就成了他的临摹品,好在他只是想卖弄一下技法,并未真的换走真迹,否则他的名声可能也就因此折败。

宝晋斋东厢房内存有一幅令人唏嘘不已的作品——《砚山铭》拓片,内藏着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南唐后主李煜曾有一块名为 “灵璧研山” 的奇石宝砚,后落入李煜第五代孙即米芾之妻李氏手中,婚后李氏将此宝砚送于米芾,令其惊喜若狂,“抱眠三日”,不料,后因他的显摆被同爱好的宋徽宗得知并据为已有,米芾椎心顿足的心情可想而知。酒后愤恨之中,他写下了只有39字的《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书中,它的浑颠性情自然迸发,奔腾之势跃然纸上,如王羲之酒后写的《兰亭序》一样,不经意间完成了一项流传千古的书法珍品。此书法因历史原因曾流落扶桑,后国家以三千万收回,藏于故宫博物院。故事令人感慨,但我所知,他好像也从宋徽宗手中巧索过一方宝砚,也算彼此彼此吧。

宝晋斋内保存有米芾和苏黄米蔡大量的书法作品,与房内悬挂的“妙不得笔” 等匾额相映成趣, 其中苏东坡的一首藏头回文诗尤其令人回味悠长,“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一个饮酒赏花、骑马暮归的场景将苏东城横溢的才华、豁达的个性表达的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 院内两侧的碑廊里还陈列着米芾、苏轼、黄庭坚、蔡襄等书法石刻一百多块,以及当代著名书法家为米公祠留下的墨迹石刻三十多块,成为米公祠重要的历史文物,中国书法界重要的书法艺术宝库,吸引国内外大量历史及书法爱好者慕拜而来。

二进院内还有一个重要的文物石碑——《五通记事碑》,它是由 《重修米公祠碑记》《米南宫志林序》《净明斋记》《米氏宗谱序》《米氏世系序》等五块石碑拼嵌而成,完整地记录了米错家族的传承和米公祠重建事项,是研究米家历史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碑前有一棵银杏树枝叶参天,大如华盖,经测算有400多年树龄,应该在明代就种下了,树木无言,却用高大和茂盛述说了米公祠几百年的风雨兴衰。

三进院内主要建筑是仰高堂,一栋古色古香的二层歇山顶建筑,仰高堂本意是后人瞻仰前人遗风的场所, 现在是米氏家族珍品馆,主要收藏了米芾及其后人的一些重要物品和作品,偶逢重要时日,会在此作一些文物展览,可惜来不逢时,仰高堂因正布置展堂而谢绝参观,无缘得见其中宝物。

轴线东侧名为石苑,实是一个幽静的山水园林,林内遍布花草植物、假山怪石,更有被池水环绕的亭台轩榭,古朴典雅,环境优美,环顾其中,自有一番心旷神怡,是周边市民休闲避喧的首选之地。旁边有个奇石馆,收藏各种奇石、化石、矿晶石以及汉江石、长江石及各种珠宝玉器近万种,是各地奇石爱好者常聚之交流之地,也契合米芾爱画怪石的性格,想必若米氏在世,此园内也是他常来守静写书作画的佳境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襄阳   米芾   黄庭坚   汉江   牌坊   以假乱真   石碑   院内   古迹   后人   码头   书法   主人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