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再无高句丽

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高句丽被打崩了。

从此世上再无高句丽。

为了攻打高句丽,隋唐两代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公元598年,隋文帝第一次出征就出师不利,30万水陆大军遭遇天气和疾病问题,死伤八九成,只好撤兵。

公元612、613与614年,隋炀帝再次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攻势,动用113万士兵号称200万,后勤保障的民夫更是两倍数字于此。这几乎是集全国之力出征,但是第一次出征以惨败告终,第二次出征眼看要取得关键胜利,但是后方杨玄感叛乱,隋炀帝只得回兵。第三次时隋炀帝的天下已经不稳,在取得一定胜利后,只好匆匆撤兵。

公元643年,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再攻高句丽,但与隋炀帝不同,李世民仅仅派出10万精兵出征,第二年李世民甚至御驾亲征,眼看节节胜利,但是由于入冬之后补给跟不上,只好撤军。

公元661年,唐高宗派遣的10万军队再次围攻平壤城,还是因为到了冬天给养不足,被迫撤军。

直到666年,高句丽发生内乱,唐高宗再次出兵,经过两年多的作战,终于在668年入冬前攻占了平壤,高句丽自此成为历史。

隋唐两朝为何如此死磕高句丽?

高句丽立国于公元前37年,那时正是西汉元帝时期。

从此中原王朝进入动荡时期,所以暂时无暇顾及远在东北的高句丽。高句丽倒是也对中原王朝服服帖帖。但是随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陷入内乱,高句丽趁机猥琐发育,吃下了辽东以及大半个朝鲜半岛,对于中原的威胁越来越大。这才让重新大一统之后的隋唐怎么看高句丽都不顺眼。不过隋炀帝那么夸张的军队规模出征也确实看出他的军事素养不高。

东汉时期的高句丽


北魏时期的高句丽

但辽西走廊对于在生产力高度不发达的时期确实是一个极大地阻碍,虽然高句丽已经消亡,但是契丹、靺鞨、奚等仍然在这个区域活动,并且契丹又利用唐末五代时期的混乱再次挑战中原,开始新的轮回。

唐后期东北地区形势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平壤   契丹   朝鲜半岛   辽东   王朝   中原   内乱   隋唐   公元   世上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