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渔村,2000多年前的他,用现代的金融手段称霸了中原

#历史开讲#

2007年出版的《货币战争》,一经发行迅速风靡全球。该书将西方财团描写得神乎其神,称货币战争始于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在随后的300年当中,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金融资本势力,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来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诱发经济危机来煽动政变,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

然而在我国的史料中,有这样一位先贤,早于英格兰银行成立2000多年,已经将“金融”玩得飞起,货币战争更是小儿科般信手拈来。他就是号称“中华第一相”的管仲,在后世整理其言行的著作《管子》中,就明确记载有货币调控,货币战争等具体案例。他的许多思想,即便放在金融贸易极度发达的现在,也十分值得研究与学习。本篇,我就专门探讨一番这位名相的金融手段。

一、不太好的开局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国的国相。在郑庄公小霸中原之后,管仲通过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等内政外交措施,让弱小的齐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梁启超在评价管仲时说

天之为一世产大人物,往往产之于最腐败之时代,最危乱之国土!盖非是则不足以磨练其人格,而发表其光芒也。当是时也,齐国之去亡仅一发,虽然,非是安足以见管子。

要想准确的表现出管仲的牛X,一定要先从他出任国相之前的齐国说起。《史记·管晏列传》形容当时的齐国是“区区之齐在海滨”,说明当时的齐国并不强盛。关于齐国的历史,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载,周武王在称王天下之后,将他的师父姜太公封在了东海边上的一个小渔村,营丘。就是这么小的封地,在太公到时还正被夷族占领,太公是自己现抢回的封地,所以与其说是受封,不如说是开荒。

虽然经过姜子牙的辛勤创业,齐国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了齐国。但姜子牙的子孙们却没一个继承祖先的才干,从太公死后,齐国始终处在戎狄侵扰,内乱不止的状态之下。传到齐桓公的父亲齐僖公时,已经国力日衰,就连山戎侵略,都要巴结郑国来救援。

而传到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时,更是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其荒淫程度,竟然与亲妹妹通奸,事后还因为奸情暴露,杀了自己的亲妹夫鲁桓公。弄得国内混乱不堪,接连发生弑君事件,先是自己被亲戚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篡权后又因为得罪了齐国大夫雍廪而被杀。

正是在这种腐败混乱的危局之下,管仲在好友鲍叔牙的推荐之下,接任了国相之位,正式以这个位于海滨的区区之齐作为舞台,施展才华。

二、超越时代的金融理念

如果从穿越的角度去看管仲的话,可以把齐国的称霸之路看做是一个金融界精英在战略游戏中练小号的过程。而实际上,管子在当时的许多理念,确实有穿越的嫌疑。

比如在那个重视农耕的时代,管子率先提出发展市场经济是为了推动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与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工商业发展不好,农业也发展不起来。(市也者,劝也。劝者,所以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这个理念不仅领先于春秋,纵观整个封建时代,直到晚清被打开国门,统治阶级才稍有觉醒。而在春秋当时,可以说完爆当时的各国执政者。

难怪齐桓公刚继位到处打败仗时,管仲自信地安慰鲍叔牙道:“既无有吾二人者,未有敢犯我者。”。若不是确信自己在认知上领先时代,又怎会有如此的自信。

而且不仅于此,在重视市场,发展工商业的同时。管子还提出要重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政府的粗暴干预,通过市场竞争,来增强百姓的主观能动性。(而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正是道也。民荒无苛,人尽地之职,一保其国

在百姓有钱,国家富足了之后。管子又提出要大力刺激消费,加大消费品尤其是奢侈品的生产力度,以消费来带动商业的发展,增加劳动的机会,稳定就业。(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之,雕橑然后爨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这一观点,就算放到现在也是各国政府执政的要务。但在那个重农抑商的时代,这无异于是拿着清华北大的博士文凭,参加小学一年级考试。、

不仅如此,管仲还是首位将货币制度完善并推行的人。虽然货币远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将其制度完善,推广普及的却是从管子开始。在当时,管子就已经提出了货币的本位制。这个本位制虽然是以谷米作为本位,以黄金作为纸币。但其意义与作用,相当于19世纪开始流行的黄金本位制,因为谷米在当时的作用就相当于黄金。(凡五谷者,万物之主也。谷贵则万物必贱,谷贱则万物必贵

三、穿越2000年的货币战

回看齐国称霸中原之路,固然有南攻楚国,北伐山戎这样的重要战役来建立威信。但真正奠定其霸主地位的,却是无形战场上,完全碾压诸侯的货币战争。管仲所用的方法,直到2000多年后才被欧美的资本家研究出来,而且管仲的使用要比近代的资本家更为复杂且熟练。可以想到在当时使用,无异于用狙击步枪隔着几千米打瞎子,对方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具体的步骤:

囤积哄抬,垄断物价

春秋时只有两个国家产盐,一个是齐国,另一个是燕国。管仲对齐桓公献策说,让百姓在农闲时都去煮盐,然后囤积起来。再等农忙时不让靠近燕国的人去帮忙煮盐,以此来打击同业,减少盐的产量,使自己形成垄断,就可以随意控制盐价。然后将提高10倍价格的盐运到梁赵宋卫等国,就可以牟取暴利。(见《管子·地数》与《轻重甲篇》)纵观近代的钻石生意,石油生意等等行业,无不是使用这种方式来牟取暴利。像前段时间美国打击华为,也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妄图维持垄断地位,牟取暴利。但近代的这种种手段,早在春秋时,就已经被管子用的炉火纯情,而且还是一环扣着一环。

操控汇率,聚敛财富

美元的每次加息,都会伴随着一个或几个货币制度不健全的国家经济崩溃。都是因为美元值钱后,就会如同水泵一般,将其他国家的财富汇聚到美国。近几年来美联储所惯用的招式,在春秋时,管仲已经将其做为垄断物价后的配套招式。

在《管子·轻重甲篇》中,讲完如何通过垄断盐价聚敛黄金后,紧接着又让齐桓公利用国际地位,下令所有的朝贡献礼与赋税缴纳,都只能使用黄金。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黄金的稀缺,而先前通过售盐早已聚敛大量黄金的齐国,此时就可以看着黄金升值百倍。

还有更狠的是,在那个对金融措施全无概念的年代里,不仅其他国家不会想办法稳定国内的财政,防止储蓄外流。相反还会纷纷拿出自己国家的黄金到齐国来交易,谋求暴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原的黄金就像百川入海一般,尽数入了齐国的国库。中原的金价就如海盐一般,金价的高低完全被齐国所掌控。相当于变相的掌握了中原各国的经济命脉。(夫善用本者,若以身济于大海,观风之所起,天下高则高,天下下则下。天下高我下,则财利税于天下矣!

在掌控了金价之后,管仲又利用对金价的垄断来调整谷价,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了对谷价的操控。

贸易垄断,操控经济

在齐国用前两招,将中原大部分的黄金聚敛之后。就开始用它财大气粗的金融霸权,征服四方。在《管子·轻重戊》中,有4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例,都如出一辙。

比如与齐国紧邻的莱、莒两国,管仲向齐桓公献策,让士兵拿着金币去炒高莱国茈草的价格。这样莱、莒两国的百姓就会放弃种粮,改种茈草。同时自己大量的收购并囤积粮食。

这样收购了两年之后,突然关闭齐国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因为国内已经两年不生产粮食,所以莱、莒两国的粮价暴涨到370钱每釜。而齐国的粮价仅为10钱每釜,因此莱国、莒国的百姓为了吃饱饭,十户当中有七户都投奔到了齐国。两年之后,没了百姓的两国国君,只能无奈的请求臣服于齐国。

在随后降服楚国、代国、衡山国的过程之中,也都是用的同样方法。先以经济优势,扰乱所要邻国的经济秩序,同时大量购买与囤积谷物,形成对粮食的价格垄断。最后当对方粮食无法自给时,再哄抬对方国内的粮食价格,造成动乱。而自己则利用财大气粗的优势,以平价粮吸引百姓迁移,迫使对方政权归附。

虽然看起来,这近乎过家家一般荒唐可笑。但在毫无经济概念的春秋时代,可想而知确实就是这样简单。甚至就连现在的贸易制裁,也是动不动就以停止向某国进口或出口某种产品,而影响对方的社会稳定,以此来达到要挟或反制的目的。现在贸易与经济手段如此发达,贸易制裁尚且影响巨大,更何况处于原始贸易阶段的春秋时期。


由此看来,管仲在那个年代对于贸易与金融的理解,近乎超越了时代2000多年。许多关于贸易与金融的理念,放到今天来看仍然具有实践意义。从这个观点出发,看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可以说就是一个精通现代贸易与金融措施的商人,穿越回了古代。靠自己的商业头脑,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现代爽文。

引用资料:

《史记》、《管子》、《梁启超评定历史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中原   管仲   金融   太公   齐国   渔村   开局   货币   手段   百姓   黄金   时代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