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囚发配千里之外的苦寒之地,为何官差不畏艰苦争相押送?

我们常常从古装剧中看到“流放”这个词,常有囚犯发配千里,其中不乏有很多女囚,但我们总觉得人活着,不受极刑已是大幸。实则不然,“流放”也是分“档次”的,且流放之地常常荒无人烟或是生存环境艰难,更不要说流放途中的艰辛了。那为何如此这样的差事,还会有官差不畏艰辛争相押送呢

“流放”酷刑

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流放”作为一种刑罚,起源很早,远古时候就已出现,但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形成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流刑开始进入五刑体制之中,成为降死一等重刑。隋唐之际,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正式成立。从此,“流放”成为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影响深远,直至清末被废除

那为何犯罪之人不受重罚,也没有致死,还会称它为酷刑呢?实际上相较于现代社会,古代人更重视“安土重迁”和“落叶归根”,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官员在老年的时候想要“乞骸骨”。

而“流放”则正是与这种思想相悖,加上除了精神折磨外,身体上的折磨也是不容小觑的

自秦汉时起,“流放”就作为统治者的一种手段开始使用,“流放”的目的地也并不是简单的远离家乡。事实上,古时候除了中原地区比较发达外,蛮荒、极寒等地常不胜枚举。因此等待她们的是无穷尽的痛苦和绝望

但刨除后半生的痛苦,“流放”途中也是异常艰辛。被流放的人大多是女子或孩子,除去真正犯罪之人,其中大多数女囚是因家人而受到“连坐”的。因家人所犯罪行的程度来决定她们“流放”的远近和时限。罪行轻一些的可能流放一两年,稍重则可能三年五载,如若家人犯了“大不敬”之罪等,则可能永久流放,甚至终身为奴。

甚至我们在影视剧常见,囚犯在流放时,手脚皆有锁链,以防逃跑,甚至在脖子上还要带着“枷”。大多数流放之人都是走路去到流放地的,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这时间便是以“年”起算的。甚至偶遇暴雨、严寒等恶劣天气时,更是常常手脚皲裂甚至致死。

除去环境这种不可控的因素,我们在影视剧中,也常会见到有官差鞭打这些流放的犯人。不禁细想,为何有这么多的官差看管这些手无寸铁甚至行动不便的妇孺呢?官差们自是知晓这途中的诸多恶劣因素和流放之地的贫瘠。且纵使这些全不在乎,这一来一去所耗费的时间,也难保不会耽误他们升官发财之路。

官差们的外快

事实上,这些官差是奉命押解这些犯人的。虽说这些犯人手脚上有“锁链”限制,脖子上又有“枷”禁锢,但人终归是个体,总会耐不住严寒等种种恶劣情况,想逃跑,因此需要有官差看管。

无论是出于皇命难违还是出于官差自身。他们都是很愿意接受这门差事的。虽然来去的时间很长,也很可能影响官差的晋升,但实际上,“油水”是很多的

被流放的人,大多是官家的子女亦或是豪绅的子女。古代讲究世家宗族聚居且古代宗族姻亲繁琐复杂,各家之间的利益紧密相连。因此就算是“流放”,家人也会为他们践行,其中不乏会给官差很多好处,嘱托官差路上行个方便

这些人家大多是有头有脸或是非常富有的人家,出手自然阔绰。官差所得的钱财自然比日常的俸禄要高,甚至押解犯人,本身也是一项差事,还可以领取俸禄,这么大的诱惑又有几人能拒绝呢?

就算是布衣人家的子女家里也会拿出一些钱财,就算实在穷苦拿不出,迫于官差的“威严”,不拿也得拿。无论如何,官差领取这项差事是“稳赚不赔”的。加上大多数囚犯是女子,他们的这项差事便有更多人争抢了

丑陋的人性

对于官差而言,押解犯人本身就是一门不可违抗的差事,在差事中还能赚取高昂的“小费”,这便是一件美差。而且他们大多数时候押解的是女子。相较于男子,女子更加柔弱,更加温顺听话,不会反抗。

虽说官差是为衙门办事,也是有官职的,但终究是官场里叫不上名字的小喽啰,除了比平民百姓官高一级外,大多时候,他们是被权贵欺压的对象。古代的等级制度严苛,长时间的压迫,很容易造成心理的扭曲

因此押解罪犯这门差事于他们而言就大不一样了。首先他们途径之地大多荒无人烟,且这些女罪犯都是戴罪之身,手无缚鸡之力。纵然过往是声名显赫的贵人,但在这荒野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官差更像这里的“王”,可以随意鞭笞她们,以发泄他们长久积压的不满

而且这些人本已是戴罪之身,何时服刑期满,何时能归故里都是未知数。加上女子不似男子那般力气大,很难管教,古代的女子大多深居闺阁,柔柔弱弱,甚至不用鞭打,她们便已经吓破了胆

再者古代女性地位很低,流放后的女子再也不是以往的贵人,甚至不如布衣家的女子,但终究相貌是美的,没有了身份上的束缚,加上“天高皇帝远”,这些官差很容易“见色起意”

我们最熟悉的便是还珠格格里,金锁被流放的桥段。金锁被牵连获罪,在流放途中,官差看到了她身上值钱的玩意,便要来抢,甚至还想对金锁用强,幸好柳青柳红及时赶到,才制止了这场悲剧。虽说影视剧一定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这种情况在古代时却是屡见不鲜

不同的流放之地

对于流放的女性而言,环境加上官差是她们流放途中最大的威胁。但是流放之地同样也是等待着她们的噩梦。根据所犯罪行的轻重,她们会被流放到不同的地方。常见的流放之地有三个。

一则位于东北,这里最常见的流放之地便属“宁古塔”了。冬天苦寒,罪犯们大多没什么御寒的衣物,加上女子柔弱,所以时常会有冻死的情况。

二则是西北。那里干旱少雨且与少数民族交接,古时的少数民族不似现代社会,常常争夺地盘,因此战乱不止,军队常年驻扎在这里,筑城、修路、修建军事设备这些重活、苦活便只能由这些罪犯来干

三则是西南之地。这里酷暑难耐,且潮湿闷热,多毒蛇、毒虫。对于身体较弱的女子而言,也是极难生存的地方

所以很多明清时期记载的罪犯实录里,记载有很多人获罪之后,宁可自杀,也不愿流放。不仅会遭受精神上的折磨,身体上也遭受着折磨。这就是为什么“流放”是古代仅次于死刑的刑罚

总结

直至清末,“流放”才作为一种刑罚被废除,这项历经几千年的刑罚终于宣告终结。虽然它不似死刑或其他刑罚那样“残忍”,但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也足以让不出闺阁的女眷们生不如死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本就低于男子,纵使是出身高门的女子,也要受制于男子。更遑论“流放”的女子是戴罪之身,身份甚至比不上布衣家的女子

且流放途中大多步行,手脚皆是栓有锁链,脖子上更是戴着“枷”,对于女子而言这样走几千里,几个月本就是不易之事,加上流放之地本就不是富饶温柔乡,严寒、酷暑、猛兽等情况时有,想活下去,实在是太难

而且很少有人能走到流放之地。途中的极端天气,医疗的落后都是分分钟能要人命的,天灾我们并不可控,但人心也同样不可控

流放的女子大多生于富饶之地,幼时家中不乏有权有势。一朝失势,本就是非常人所能接受的,还要经受官差的奴役和欺凌

虽然大多数的女子家里定有些打点,委托官差在流放途中好生照料。但终归是人心叵测,走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又是平时高不可攀却跌落凡尘的貌美女子,怎能保证官差不心生歹意。

对于官差而言,虽然在衙门供职,但却并无实权,虽然较之寻常布衣,稍有些威严,但终究也是权贵们眼中的小喽啰,贵人们稍有不顺,便拿他们出气。古代等级制度严谨,人并不是平等的,长此以往,他们的戾气只会越来越严重

对于官差来说,押解囚犯起初并不是一份好的差事。流放之地相较于富贵乡定然是相差甚远,且一去经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很多官差并不愿去,但谁又敢抗旨不遵呢。

这些囚犯此前都是大富大贵之人,流放时,家眷定不会让她们受委屈,一定会多加打点,甚至打点的数额比一年的俸禄都要高。“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且定是逃不脱这差事,何不多拿些钱财。

流放途中又并无官员看管,只有他们押解罪犯,而且大多数又都是女子,鞭笞、辱骂都是家常便饭,他们长久积压的怨气在这些女子身上得以纾解,又不至于担心得罪了贵人,此时这些女子已经无权无势了。

在古代,身份和地位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出身高门的女子就是比寻常百姓家的男子高贵,在受到长久的欺压之下,这些官差的戾气也愈加难以控制,见到这些平常完全不敢正眼看的貌美女子,便心生歹意。

纵使做出有违天理的事,也无人知晓,甚至互相袒护。这些流放中的女子也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甚至能不能顺利到达流放之地也是未知数。所以他们愿意不畏艰苦,争相去押送这些女囚。

古时候的女子是悲惨的,她们无权、无力去申诉,去呐喊。走入新时代后,我们常去捍卫女性的尊严、女性的权益,这是女性的崛起,更是时代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官差   古代   苦寒   刑罚   差事   囚犯   布衣   犯人   罪犯   艰苦   途中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