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风电行业分析:全球规划+投产加速,商业化进展有望加速推进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李鲁靖,朱晔)

核心观点:

1)商业化进展:全球已有4个漂浮式风电商业化项目投运,23年1月海南万宁1GW漂浮式风电项目开工。由于近海 资源较为饱和,海风向深远海发展趋势明显,水深超过60m时漂浮式风电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全球已有4个商用漂 浮式风电场投运,合计容量约250MW,均位于欧洲。2023年1月,全球最大的海南万宁1GW漂浮式风电场开工,一 期200MW项目预计2025年10月实现并网。

2)政策规划:欧洲、美国、韩国漂浮式风电规划量较大。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均推出了漂浮式风电 的规划,2030年欧洲的规划量合计超过30GW。此外,韩国计划2030年前投产6GW漂浮式风电,美国则计划2035年 装机15GW漂浮式风电。据GWEC预测,全球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量,2025年预计1.05GW,2031年预计9.90GW, 2025-2031年CAGR为45.39%。

3)成本与收益率:海南万宁二期项目降本目标为20元/W以下,收益率水平提升明显。根据中国电建海风公司董事 长闫建国的采访,海外漂浮式风电项目成本约50元/W,国内样机项目成本约38-40元/W;而万宁一期工程降本目 标为25元/W;二期工程降本目标20元/W以下。据我们测算,在建设成本18元/W时,以海南燃煤标杆上网电价上网, 资本金IRR可以达到4.93%,收益率较为可观。 4)系泊链:在漂浮式风电成本中占比10%,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系泊链在漂浮式风电的成本占比约为10%。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漂浮式风电系泊链市场空间30.0亿元,2031年有望达201.6亿元,2025-2031年CAGR为37.40%。

1、漂浮式风电:全球规划+投产加速,海南万宁二期目标降本至20元/W

各省海风规划政策陆续出台,海风招标量快速增长。 海风招标量:由于2021年后并网的海风项目停止补贴,2019-2020年海风招标量较为集中,导致2021年海风招标较 为低迷。2022年海风逐步进入平价时代,同时各省海风规划与补贴政策相继出炉,海风招标快速回升,2022年海风招 标11.76GW(不含框架招标的10.5GW)。

海风向深远海发展成为未来趋势。 近海资源较为饱和+风能利用效率高,海风向深远海发展趋势较为明显。世界上80%的海上风资源位于水深超过 60米的海域。由于近海风电资源相对有限,资源开发趋于饱和,且受限于近海养殖、渔业捕捞、运输航线等用海 需求限制。此外,由于深海区域比近海区域的风力更强劲、持续,因此深远海的风能利用率更高,可以充分利用 海上风资源,加大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力度已成趋势。 上海市对离岸距离50km以上海风项目进行补贴,鼓励海风向深远海发展。2022年11月24日,上海发改委网站发 布《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将对企业投资的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场址中心离岸 距离大于等于50公里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规模给予投资奖励,分5年拨付,每年拨付20%,奖励标 准为500元/千瓦。

深远海建设漂浮式风电具备成本优 势,漂浮式风电前景广阔。由于当 水深超过50~60m以后,随着地质 勘测成本、水下结构成本、施工成 本的提高,固定式风机基础便不再 具有经济性,海上风电浮式平台便 应运而生。 漂浮式风机主要包括四种技术路径。 相较于传统的单桩式(Monopile) 与导管架式(Jacket)海上风电, 漂浮式海上风电可分为驳船式 (Barge)、立柱式(Spar)、半 潜式(Semi-submersible)以及 张力腿式(Tension-Leg Platform, TLP)。海上风电浮式平台可最大 程度地利用海上风能潜力,不仅开 拓了可开发的海域范围,而且开发 周期更短、对环境更友好,是未来 深远海上风电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内漂浮式风电开发加速进行中。 试验项目:目前国内漂浮式风电实验项目有三峡引领号、海装扶摇号、龙源南日岛项目等,均为单个机型的试验项目, 其中三峡引领号已于2021年底成功并网,是国内最早投入运营的漂浮式风电项目。 商业化项目:海南万宁1GW漂浮式风电场是全球最大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由中国电建进行投资并建设,一期 200MW于2023年1月开工,预计2025年并网,二期800MW预计2027年并网。根据中国电建海风公司董事长闫建国 的采访,海南万宁一期200MW项目的目标为降本至25元/W,二期800MW项目的目标为降本至20元/W以下。

全球漂浮式风电快速发展中,欧洲漂浮式风电场已实现商业化投运。截至2022年年底,全球漂浮式风电示范项目较多,而商业化运营的项目主要有四个,2017年投运的英国Hywind Pilot Plant风电场(30MW)、2019年投运的葡萄牙WindFloat Atlantic 2风电场(25MW)、2021年投运的苏格兰 Kincardine风电场(98MW)、2022年投运的挪威Hywind Tampen风电场(94.6MW)。

欧洲漂浮式风电规划陆续出台,2030年规划量超过30GW。目前欧洲各国陆陆续续出台了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规划,苏 格兰海上风电用海权第一轮招标10个中标项目为漂浮式海上风电,容量14.58GW,占比58.72%,可见漂浮式风电在 欧洲的进展较为迅速。若我们假设苏格兰、意大利、法国、葡萄牙目前正在规划的漂浮式风电均能于2030年前完成装 机,则目前欧洲各国公布的规划中,2030年前漂浮式风电容量可达到30GW以上。 除欧洲外,美国、韩国的漂浮式风电规划也较为可观,韩国计划2030年前投产6GW漂浮式海上风电,美国则计划 2035年安装15GW漂浮式风电。

漂浮式风电未来降本目标在50%以上,主要降本空间来自基础、系泊系统、施工环节。 ➢ 万宁项目二期降本目标为20元/W以下。据中国电建海风公司董事长闫建国,目前海外漂浮式风电项目的建设成本在50 元/W左右,国内的样机项目建设成本约为38-40元/W;而万宁项目降本目标将分为两步实现:一期工程要降本至25元/W;二期工程要达到20元/W以下。

未来降本方向主要在基础浮体、系泊系统、施工造价上。根据中国电建总工程师钟耀,以当前国内建成的样机工程来看, 基础浮体、系泊系统、施工造价的成本占比总造价的80%以上,预计存在较大的降本空间。在中国电建的规划目标中, 万宁项目分三个阶段开发:①样机阶段,通过在浮体、系泊和施工方面的创新优化,将该部分成本占比降低至70%;② 20万千瓦并网时,上述三个环节的成本降低至60%;③项目全容量并网时期,以上三块成本降低至55-50%。

目前漂浮式风电建设成本较高,IRR提升空间较大。 对海南万宁漂浮式风电项目进行IRR测算:根据项目公开资料,海南万宁年均发电小时数4200小时,一期计划建设成本 25元/W,二期计划建设成本20元/W,海南燃煤标杆上网电价0.4298元/kWh。 计算得出一期项目全投资IRR为0.84%,二期项目全投资IRR为3.79%,相较国内其他固定式海风项目的IRR有较大提升 空间,未来降本仍有待推进。

2、系泊链:漂浮式风电中成本占比约10%,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元

在已运行的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当中,常见的系泊系统分为3类。1)悬链系泊系统(Catenary),2)张力系泊系统(TautLeg)。对于一些特殊的场合,也采用2种系统同时混用的系泊系统,也称为第3种,3)半张力系泊系统(Semi-Taut)。 对于悬链系泊系统,比较适合柱状浮式平台和半潜式浮式平台,张力系泊系统比较适合张力腿浮式平台。半张力系泊系 统,更适合无需偏航的浮式风力发电机组。

单位价值量较高,系泊系统或明显受益。国内和海外在水深条件、台风等级、项目规模、供应链基础等方面差异较大, 可能导致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成本结构差异;国内不同样机所处的水深情况、电气连接方式不同,可能导致成本结 构也有所不同。 结合海装扶摇号的系泊链中标价格来看,系泊链的成本约为3.58元/W左右,而国内漂浮式样机项目的投资成本为 38-40元/W,中海油项目中系泊链及附件的成本占比约为9.43%。系泊链及附件在漂浮式风电的成本占比接近10%。

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全球漂浮式风电系泊链市场空间30.0亿元,2031年有望达201.6亿元,2025-2031年CAGR为37.40%。 1)系泊链单价假设:参考2021年四季度进行主设备招标的中海油深远海浮式风电研究项目,该项目样机功率7.25MW, 其中系泊系统合计的造价约0.26亿元,计算得出系泊链单位造价358.62万元/MW,假设未来每年单位造价下降5.5%。 2)漂浮式风电装机量假设:参考GWEC的预测值,2025年全球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1.05GW,2031年新增装机有望达到 9.90GW,2025-2031年间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的CAGR为45.39%。

亚星锚链优势之一:生产制造能力出众。在生产制造方面,2019年,亚星锚链采用宝钢提供的系泊链圆钢及闪光 焊等全流程链条制造工艺制成的R6级别链条,数十项性能均达到严苛的技术指标要求,顺利通过挪威船级社认证。 公司拥有25条自主设计和制造的大、中规格制链生产线、8条全自动立式链条热处理生产线,可用于生产直径 12.5~240mm的高强度链条,年产能达30万吨。 亚星锚链优势之二:具有国际标准制定能力。公司具有制定国际标准能力,是世界首家具备批量生产最高级别海洋 系泊链能力的企业。全球首个系泊链国际标准ISO20438《船舶与海洋技术——系泊链》正式出版发布。该标准由 中国企业主导编制,它的发布意味着全球系泊链设计和生产都将执行中国标准,标志着中国企业在系泊链制造和技 术研发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亚星锚链优势之三:码头资源优越,装卸能力较强。公司现有长江边重件码头,码头装卸能力:5000吨泊位一个, 2000吨泊位两个,45吨吊机三台。系泊链单链质量非常重,交货周期加快时候,码头对保质保量按期甚至提前交货非 常重要。拥有码头的系泊链商可以更方便地把链条在下水之前送到造船基地,降低船舶安装成本。 亚星锚链优势之四:具备漂浮式风电系泊链供货业绩。亚星锚链已经为三峡引领号、中海油漂浮式风电项目等试验项目 供货,已有成功供货业绩,因此或将在后续招标项目中具备较明显优势。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锚链   近海   海南   欧洲   深远   海风   海上   进展   成本   项目   全球   行业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