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母亲的谜语

不惑之年,怀旧的念头越来越浓,曾经的一点一滴,时时刻刻从记忆里涌现出来,令我追忆难忘。印象中,小时候母亲教育我们时,总用一些民间流传的谚语、谜语来教导我们,那些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谚语或谜语,细细品味起来,总是能咂出一些特殊的味道来,不断地鼓舞着我们,给我们温馨和力量。母亲的谜语,不仅好听押韵,而且通俗易懂,还给我们单调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母亲让我们姊妹猜谜语的时机拿捏得很到位。每当吃饭时,母亲就会抛出她的谜语:“一个雀儿,飞上桌儿,你捉它尾巴儿,它咬你嘴巴儿。”第一次听到母亲这个谜语,我们姊妹都蒙了,母亲见我们答不上来,故意诱导我们,随即拿起桌上的勺子,一边喝着汤,一边在我们面前晃动着,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不约而同地回答:调羹儿(即勺子)。母亲听到我们猜出她的谜语,非常开心。

随后,母亲借助这个谜底,给我们讲一些家风家训。要求我们吃饭要讲规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似懂非懂的妹妹不停地摇着脑袋,母亲仍然继续讲她做人的道理“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不仅是本分,也是一种美德……说着说着,扎着羊角小辫的妹妹摇摇脑袋,从母亲的怀里挣脱,活蹦乱跳地奔向院子去了。

母亲餐桌上谜语的教导,既给我们生活的智慧,又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些规矩,已成我们一生中的行为规范。

母亲谜语的谜底大都是农村常见的物品,“一个老汉九十九,天天起来喝冷酒。”“岩上一根柴,摇得动,拿不来。”这类谜语,母亲还有很多很多。母亲的谜语,念起来抑扬顿挫、平仄押韵,所说的谜底也非常吻合形象,与现在某些牵强附会、句式杂乱无章的粗制滥造的网络谜语有着显著的区别。

母亲将农村常用的农具和动物等用浅显的语言进行包装,讲起来朗朗上口,让人一生难忘。至今还记得母亲要我们姊妹猜的一个谜语:“一个老汉八十八,天天起来地下擦。”我们一时猜不出是什么物件,母亲举起手中正在打扫屋子的扫帚,我们一下意识到,齐声说:“扫帚!”母亲笑得前俯后仰。

接着,母亲就以扫帚为例给我们讲起《后汉书·陈王列传》的故事:东汉名臣陈蕃,小时候就独居一室,然而他的室内很龌龊,薛勤批评他,陈蕃并不接受批评,并反驳薛勤:“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却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从母亲的故事里读懂内涵,母亲是想借助这个谜语要我们从小要胸怀大志,树立远大理想,更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母亲读过私塾,常利用谜语为由头,给我们讲一些中外名人励志的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达·芬奇的故事。母亲说,达·芬奇在他8岁的时候,就立志要成为一名著名的美术家,在他巨大的艺术成就以及精湛的画技背后,不仅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还有他在小学时坚持画鸡蛋的苦练。如果达·芬奇不从基本功抓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难以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颗画坛巨星。

幼小的我,在母亲的谜语里成长,在母亲的谜语里懂事,在母亲的谜语里明理。母亲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可以炫耀的物质财富,但她为人谦逊、节俭勤劳的人品风范,是我们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母亲那些谜语,让我经常回味,时时警醒着我,永远和我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谜语   后汉书   芬奇   蒙娜丽莎   母亲   押韵   扫帚   勺子   谚语   谜底   老汉   易懂   姊妹   通俗   故事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