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守好边境就是守好家园

内蒙古日报记者 安寅东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乌兰苏木东达乌素嘎查,是中蒙边境上一个人烟稀少的嘎查,这里有40多公里的边境线。边境线不远处,就是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呼和陶勒盖边境派出所红色堡垒户、优秀护边员杨东的家。

早在40多年前,杨东的父亲就已经来到这里,进行义务巡边和护边工作。2004年,在部队荣获三等功的杨东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同一年,他退伍回到家乡,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望远镜,开始一边放牧一边守边。杨东说,当好护边员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

每天起床后,杨东的第一件事就是爬上离他家不足百米的山头,观察和记录边境线上的情况。杨东花了6000元在山顶安装了监控探头,24小时记录周边动态。不仅如此,杨东还经常骑着摩托车去边境线巡视,一路走一路看,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

除了日常的巡边工作,他每年平均要协助边境派出所处理30多件警情,有情必报、有警必查。人烟稀少的边境地,守护从不缺位。多年来,杨东以实际工作获得了多项荣誉:被评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十大优秀护边员”,被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评为“优秀护边员”,被乌拉特中旗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杨东家后院的一路榆树是40年前父亲种下的,如今它们枝繁叶茂,和杨东家一起扎根在边境线上。“这几年嘎查硬件条件越来越好,很多走出去的牧民回来了。”嘎查的点滴变化,杨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以前,30公里范围内只有杨东一家人,现在三、四公里内就有了邻居,护边员的队伍也不断扩大。

作为祖国北疆的“红色堡垒户”,杨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红色堡垒户”战斗堡垒作用来服务周边的牧民群众。每年,杨东都会在巡护间隙,组织周边牧民进行学习,宣传各级党和政府的政策,调动牧民积极性,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我们这个半荒漠草原,我想培育一部分水培草,成功以后就把技术和经验免费传授给大家,解决牛羊吃草的问题。”杨东说。

在杨东家的院子里,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党组织信任的‘红色堡垒户’,我要沿着父亲的足迹,把护边工作一直干下去,守好边境就是守好家园。”杨东语气坚定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苏木   巴彦淖尔   边境   乌拉特中旗   边境线   人烟稀少   牧民   内蒙古   边防   堡垒   共产党员   父亲   红色   优秀   家园   工作   杨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