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的非洲部落,男子都没有门牙,只有一个妻子会被看不起

在大多数人眼中,非洲是一个奇怪的地方。

非洲面积不小,辽阔的土壤上却往往非常炎热。那里的人们皮肤黝黑,相比大都市的生活,非洲呈现出了一种明显的断代感,我们很容易便用“落后”来形容它。

干旱皲裂的大地,黝黑原始的人们,时常缺水缺电的生活环境,帐篷里冒出缕缕篝火,他们的口中吟着叽里呱啦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这是大多数人脑中非洲的印象。

但是,这只是非洲的刻板印象,真实的非洲其实与其有所不同。非洲也具有发展不错的城市,在那里,人们住在先进优越的房子里,水电齐全。

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城市化的模样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这篇文章我们将重点介绍原始的非洲部落——那些迷信落后却又神秘玄幻的习俗,那些皮肤黝黑的人们……

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向下看去。

慕库巴勒人的生活

非洲是一个落后且蛮荒的地方。广阔的非洲大陆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原始人,几千年以来他们坚持着与现代文明并不相同的生活习惯。

虽然他们原始,但是他们并不贫穷。慕库巴勒地带的人均GDP可以攀升至1000欧元,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这些安哥拉的原住民们,祖祖辈辈都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与这片土地同呼吸共命运。

慕库巴勒人的放牧业极为发达。这是因为非洲土地常年皲裂干旱,他们并不适合在这片土地上过上种植的生活,因此慕库巴勒人的社会只能是农耕社会,而非游牧社会。

天时地利人和下,慕库巴勒人成为了养牛的高手,养牛的产业链横贯他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牛不仅是他们的资金来源,他们更利用牛粪搭建房屋,区别于现代的高楼大厦,竟然也具有别样的特色。

不仅如此,贫瘠干旱的土地上总是祸福相依。虽然这片土地常年干旱阻止了慕库巴勒人发展起种植业,阻碍了慕库巴勒地带的发展,但是正是因为这片土地的劣势,慕库巴勒人不必忍受欧洲人的入侵。

因此,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慕库巴勒人一代代传承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惯,永久不变。

站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慕库巴勒人有许多令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习俗。

落后的慕库巴勒地带显然与“男女平等”的口号相隔,因此这里的人们仍然奉行着一夫多妻的制度。妻子的数量成为了衡量财富的标准。

妻子越多,证明男人越有钱。慕库巴勒地带的酋长往往都有几十个妻子,那些普通的稍为充裕的族人也会有几个妻子。如果只有一个老婆。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个穷人。

当然,大多慕库巴勒男人手上都不缺钱,因此外族的人们也乐于嫁给慕库巴勒人。

这些妻子们会在婚后被分配土地和牲口。她们一边照顾着自己和丈夫所生的孩子,一边打量土地、喂养牲口。这些妻子们都是丈夫之下的小家庭分支,丈夫会按自己的喜好选择几个在重要节日进行团聚。

虽然慕库巴勒地区的人均GDP不低,但是这里的人们并没有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正是因为牛的庞大养殖数量,他们主要饮用牛奶。

但是,慕库巴勒人很少食用牛肉。这些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慕库巴勒人的牲口是慕库巴勒人的脊梁骨。他们舍不得杀牛,因为这些牛可以帮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活下来。他们需要这些牛传宗接代。

同时,由于种植业的贫瘠,慕库巴勒人的主食只有玉米。

慕库巴勒人的房子也十分简朴。原始民俗的影响下,慕库巴勒人并不是很在乎房子是否宽敞、明亮美观,他们只需要居住的房子可以让他们生存下去,抵抗干旱和高温。

因此,他们的房子材质多为原木、泥巴和树叶,除此以外,他们还会在房子外面糊上厚厚的牛粪用以保温。

最为震惊的是,慕库巴勒人要拔掉门牙。这里的男人们在成人礼上需要拔掉自己的门牙。

拔掉门牙后,他们可以吹出一种极为奇特的音乐,他们的牛群听到这种口哨,便会回头寻找他们,如此,慕库巴勒人的牛群便不会走丢了。

浅评慕库巴勒地区的习俗

慕库巴勒地带的传统民俗让人觉得迷信却又神秘。虽然这里的文明落后,教育水平并不发达,但是这里的人文习俗意外却又自然地与牛这一图腾为中心。

这是原始社会的文化里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现代文化中,人是文化的主体,为了更好地让人们适应社会且掌控社会,我们会出于人为的对社会文化进行大规模的休整。

但在慕库巴勒人的原始文化中,这种“人定胜天”的气力被大大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恭敬虔诚地对着自然节律的百依百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慕库巴勒人将牛奉于自己之上,不忍心屠戮任何一只牛。

在此,我们并不区分现代文明和原始文明孰优孰劣。我们是现代文明的既得利益者,享受着方便的水电,安全干净的食物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我们不必风餐露宿听天由命,这是现代文明不可忽略的优点与进步性。

但是,原始文明的淳朴也同样值得我们琢磨与玩味。在许多人眼中,原始文明被描述为了食人等恶魔形象,虽然有一定的原因,但未免像有些人全盘否定现代文明一样失去了一定的考究。

这些原始文明可以让我们看到以前人们的宗教与精神信仰,是我们追溯人类发展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慕库巴勒人的文明依然生存流传着,也代表着原始文明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当我们将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连接,我们也一定可以找到一些隐藏的绳子,将几千年的情怀串联成线。

其他的非洲部落

如慕库巴勒部落的非洲部落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茫茫的非洲大陆上过着与现代社会隔绝的生活。

譬如同样生活在非洲的红泥部落,这个部落隐居在非洲的内部,很难寻找。

红泥部落规模极小,一个部落里人口数量并不多。红泥部落的房屋同慕库巴勒的房屋一样,多为土木材质,就地取材,简单方便。

在非洲有各种各样的民族,辛巴族就是众多民族的一支。辛巴族人口稀少,只在固定的聚居地出现。

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辛巴族似乎被一种基因的阴影笼罩着。这种基因十分奇怪,它可以让大多数的辛巴男人15岁便英年早逝。

因此,辛巴族注解男多女少,男女比例大规模失调。正因为这样的失调现象,辛巴族大多早婚或是近亲结婚。因此,辛巴族的小孩自生下来便被病痛缠身,辛巴族的人口质量也在逐年下降着。

在辛巴族,你很容易便体会到这里与外界文明的割裂。大多数的国家服装产业发达,人们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走在路上,服饰的搭配也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辛巴族却并没有跟上这时代自然发展的潮流,辛巴族人默默地奉行着自己几百年以来奉行的生活习惯——女子从来不穿上衣,她们用红泥与黄油混合在一起,抹在头发和身体上。这里的人们发尾都会留着一簇绒毛。

她们从来不洗澡,是为了让红泥保留的时间拉长,以此作为她们远离蚊虫叮咬和暴晒的手段。

除了红泥部落,哈扎比部落也值得一讲。哈扎比部落素有“非洲大陆上最后一个狩猎部落”的美称。这里也从来不发展科技,男子狩猎,女子守家,过着原始的生活。

他们住在面包树下。面包树的树洞足以帮助他们抵抗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树洞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召开集会、畅谈或是载歌载舞。

树洞里十分简陋,没有家居。

但家居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生活改善后衍生出来的需求,因此没有家居倒也正常。

部落里都是近亲结婚,他们很少与外族人通婚。就这样,他们一直与外界保留着距离,祖祖辈辈无穷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非洲部落都这么原始而朴素。许多非洲部落相较于慕库巴勒部落已经有所进步,他们的房子是合乎规矩的土坯房,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地住在一起,虽然没有家具,但是已经相对改善。

走进非洲的这些部落,我们很容易惊讶且震撼。因为我们熟悉的世界在现代化潮流下是那样的日新月异,可是非洲却像定格了,静止了,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遵循着老祖宗们世世代代的规矩。

他们继续奉行着一夫多妻的制度,几个妻子共同侍奉着同一个丈夫。他们继续在落后的医疗环境下生活,忍受着随时可以感染的命运,又虔诚地信仰着天灵地灵。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难以置信。为什么还要一夫多妻?这样的房子,我们如何生存?这样的医疗环境,他们会不会感染?

但是,神奇的是,这些非洲部落好好地存活了下来。即便那里的人也许命数不长,但是一代代更新,总归是传承了下来。

强硬地扭转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模式,让他们去习惯现代化的活法也是一种不太方便采取的手段。当我们认为他们同我们隔着很遥远的距离的时候,他们想必也不理解我们的种种行为。

我们的确要尝试着帮助他们,在医疗与基础设施方面,尽量改善这些人们的生活环境,让生命延长一点,让人们更少夭折一点。

许多政府其实都知道这些部落的存在,他们给这些部落专门划分出了一片土地,让他们在这片土地里安然地以自己想过的方式生活。

一个文明可以帮助另外一个文明,但是不要试图用一个文明掩盖住另一个文明。

百花齐放才是文明的魅力。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包容的世纪,我们要允许现代文明下的高楼大厦纵横林立、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我们也要允许在没有被发现的角落里正有人过着原始淳朴的日子。

结语

非洲部落的文明并不能仅仅以“食人”二字概括,很多亚洲人前往非洲探险,并没有成为非洲人的食物,反而还与非洲人有了愉快的经历。

阅读完这些部落的故事,你对非洲部落有什么看法吗?你如何看待这些古老的原始习俗呢?请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非洲   门牙   妻子   部落   牲口   陆上   家居   干旱   族人   习俗   落后   原始   房子   男子   土地   地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