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雨水,不懂规矩要吃亏,一定要这样做,为家人收藏!

今日,雨水!

民谚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虽然气温逐步回升,降水增多,空气湿润,但乍暖还寒,变化无常的天气较多,寒湿较重,身体最易生病。

正所谓:“春回大地挟湿气,脾胃最易受侵袭。”

雨水节气是一年四季中疏肝养胃、健脾祛湿的最佳时刻。

三忌

1.春季多雨,忌湿邪

雨水时节,湿邪过盛,容易出现湿困脾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想要祛除湿邪需做到内外结合:内以和润健脾,外以清利湿邪。

《黄帝内经》中讲:“湿气通于脾”。脾胃功能健全,人体营养能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反之缺乏营养,体质也会下降。

饮食上少吃油腻和生冷之物,可喝粥,喝红糖姜茶,吃胡萝卜,薏米等健脾养胃,利湿除寒的食物,来有促进体内水湿排出。

外出时需尽量避开湿气浓重的地方,如:河边,湖泊,水塘等,避免冒雨涉水,家中可通过开除湿器或开空调来及时排湿除寒。

2.上薄下厚,忌寒凉

初春降雨,气温下降,且寒中有湿,对人体内脏及关节有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不可过早减衣,要适当“春捂”,预防“倒春寒”。

“春捂”不是用厚厚的棉衣棉裤来捂,容易引起上火。而是要遵循“上薄下厚、早晚捂、变天捂”的原则,重点保护腹部,后背和腿脚。

可多穿件背心或马甲,腹部保暖能够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背部保暖可避免感冒,咳嗽等不适。

脚部保暖能改善末梢循环,温暖整个身体。可用热水泡脚,但不可用冷水洗澡,洗发后要及时吹干,防止寒气内侵,引发头痛头晕,关节肿痛等症。

3.早睡早起,忌动怒

人体经过一冬的蛰伏,血液循环减慢,身体虚弱,很容易出现“春困”的现象。

此时,要早睡早起不熬夜,每天睡6-8小时最佳,晚上11点前便要入睡,午休半个小时左右,避免熬夜导致气血亏虚,面色发黄,脱发等症。

雨水时节气温变化不定,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精神抑郁等症,除保证睡眠外,还可选择一些缓和的运动项目来春练。

不仅能放松心情、改善不良情绪,还可行气活血,改善内脏功能,使人体阳气得以生发。

喝三茶:

1.绿茶:利尿降火

绿茶甘凉芳香,可提神醒脑,令人神清气爽,驱走睡意,有效缓解“春困”。

春季人体肝火旺盛,喝些绿茶能清火利尿,清肝护肝,生津止渴。绿茶水也可用来洗脸和清洗眼睛,起到消炎,明目杀菌的作用。

2.柚子茶:缓解春燥

柚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天然枸橼酸,无机盐,钙等物质,可缓解春燥,保护毛细血管,养颜美白。

可在柚子茶中加入蜂蜜,蜂蜜有润肺的作用,柚子能理气化痰,补血清肠,一同饮用还可延缓血管老化,解酒除烦,预防贫血,降低胆固醇。

3.山楂决明子茶:降压调脂

山楂味甘酸,有消食化滞,散瘀止痛,改善心脏活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决明子味苦甘咸,入肝肾经,可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山楂与决明子合用泡茶效果更佳,不仅能起到降压调脂的作用,山楂还能制约决明子容易致泻的不良反应。

古人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回大地之时,雨水孕育着万物的新生,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日子如约而至。

愿春风将所有的阴霾与遗憾通通吹散;愿绵绵细雨为你带来无尽的福气与好运。

也愿大家顺应春日养生之道,养护好身体,无病无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雨水   春回大地   决明子   湿气   脾胃   山楂   保暖   绿茶   时节   规矩   家人   作用   今日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