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繁荣的经济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经济泡沫会转化成危机

有人说:危机是下一个黄金时期的前奏,也有人说:当经济进入黄金时期,可能孕育着危机。虽然后者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所谓的黄金时期是虚假的繁荣时,往往就会出现经济泡沫,而经济泡沫最终很容易引发危机。

随意使用货币政策造成日元信用泡沫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就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出口大国。日本能够成为工业强国,并取得出口增长战略的成功,与其日益上升的外汇储备是分不开的。但是到了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开始形成,此时的日本,外汇资产的累积,主要是由顺差造成。

日本认为有了大量的外汇,不但代表国家富有,也代表国家债信力的增强,在国际上会受到尊重与赞赏。1981年,国家的贸易顺差就如同脱缰野马一样奔腾上涨。仅1968年到1989年之间,日本所积聚的贸易顺差就达到75万亿日元,其间日本的外汇储备也从30亿美元增加到了840亿美元。日本连年的大量出超及巨额的外汇资产,使日本人沉浸于一种自大狂的集体自信中。他们沉醉于股价的飙升与地价的暴涨。

大量的资本流入所带来的信用扩张同时也拉开了序幕,日本的国内信贷与GDP的比率,从1970年的135%增长到了1989年的265%。而日本股市,自1983年起开始大幅上涨,到了1989年,股价比1982年上涨4.85倍,交易量增加了近三倍。事实上,自1983年起,其市盈率一直超出国际水准20~30倍。

日本仿佛找到了一个免费的融资管道,自1985年至1990年间,日本企业单单从股市便募集到185兆日元。1980年下半年,日本政府所释出的日本电信电话会社的股票,其市盈率高达250倍。而且,日本企业普遍相互持股,既是泡沫经济火上加油的帮凶,又是泡沫经济破灭后的最大受害者。

与此同时,日本土地价格开始暴涨,1989年,房价创出新高,仅日本东京的“帝国花园”价值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还绰绰有余,而单是日本天皇所居住的土地,就足以折换整个加拿大。此时的日经指数冲破了38000点。到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前夕,日本房地产总值为2000兆日元,约等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倍,为美国全国房地产的4倍(以土地面积而言,美国是日本的25倍多)。

推动这次泡沫经济的货币政策根源,是日本1985年9月对它自己参与的一次秘密联合干预外汇——旨在降低美元对日元和西德马克的比价的《广场协定》的反应。原本想超出欧洲货币与美元抗衡的日元地位因此每况愈下,终于拜倒在美元的“绿色石榴裙带”之下。由于过度投资,造成了国内生产能力过剩,同时,日元过度升值,而其国内没有相应的良好的风险管理体制,于是泡沫不断加剧。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为了应对美国人施加的日元升值压力,开始把制造业转移到亚洲各国。泰国、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尼等国开始了日本奇迹的复制。

到1990年,日本因流向不动产部门的信用减少,其房价涨风便告结束。也就是在此时,日本信用扩张的“盛宴”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最终在1990年导致了泡沫的彻底破裂,日本的股价和房价开始大幅度“跳水”,短短的几个月,股价下跌了75%,房价缩水50%以上。日本国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危机过后的日本政府负债与GDP比例上升到了140%,使得日本的国家信用评级也沦落到了与阿尔及利亚一样的地步。事实上,时至今日,日本人还谈“金融危机”色变,日本的经济还没有完全从那场噩梦般的金融危机中缓过来。

危机经济体具有内部的脆弱性

香港证监会原主席沈联涛曾经说过: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是1985年《广场协议》的后遗症。日元过度升值导致了1989年的泡沫,日本有大量的资金需要外流,于是,日本将之推向了东南亚地区,而东南亚国家很欢迎日本的资金,这里就出现了大量的日元套利交易问题。

1995年到1998年,流向东南亚地区的日元海外贷款粗略估算有2600亿美元,利差因素和同期日元贬值因素加起来,日元套利交易的投资者获得了巨额收益。

这里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但是,接受这些外国直接投资、组合投资、外国贷款的经济体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日本银行贷款突然撤回时,巨大的紧缩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东南亚地区国家没有意识到潜藏的风险,主要是指这里的“双重错配”问题,也就是“短期借入,长期投资”的错配,和“贷外汇(美元或者日元),投资本国货币”的错配。这两种错配的巨大风险最终导致了危机。

由此可见,危机发生的根源,是由于危机经济体具有内部的脆弱性,在受到一个外部流动性的冲击之后,导致危机发生。就像阿卡琉斯的脚踝一样,一旦被击中,神话就此破灭,巨人就此灭亡。

而亚洲其他国家并没有吸取这样的教训,他们同样在复制着日本的信用泡沫,他们仍然在大量累积外汇。1984年到1996年间,泰国的外汇储备由19亿美元上涨到377亿美元,韩国的外汇储备由25亿美元上涨到340亿美元,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则从40亿美元上涨到270亿美元,印尼的外汇储备从50亿美元上涨到190亿美元。

无论当初这些货币进入该国的原因为何,最后资金总会进入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而进入该国的货币供应量都出现了爆炸性增长,这就使得经济体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随后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结论,在这些国家中,无论是资本账户顺差、贸易和经常账户顺差,还是短期债务,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信用形成一种绚丽的泡沫,在带来经济高速繁荣的同时,也在不断蒸发掉社会财富,将整个国家的经济推向危险的边缘。

终于到了要结算的时刻。1997年7月2日的傍晚,泰国的泡沫首先被击破,泰铢贬值超过50%,随后股市市值跌去95%。很快,崩溃如瘟疫般传染了整个东亚地区,东南亚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了,其影响甚至一直延伸到万里之遥的俄罗斯和巴西。

事实上,10年前的这场亚洲金融风暴,同早期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共同构成了20世纪最后的一场金融危机,而这场金融危机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危机   泡沫经济   东南亚   日本   日元   外汇储备   金融危机   繁荣   泡沫   虚假   美元   国家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