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防治 一场不得不打的植物入侵之战

文/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 耿国彪


互花米草,名字听起来很有诗意,但它却是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具有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和入侵力强等特性,现已成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入侵植物。

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入以来,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已成为沿海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据初步摸底,全国互花米草面积约6.8万公顷,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山东等省份有大面积分布,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2月16日,一场专门为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散态势,确保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会议——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召开。会议提出,为提高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启动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通过四年集中防治,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各省份清除率达到90%以上。


↑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


一场有关互花米草防治的战争正式在全国打响。


↑会议代表在福建宁德参观互花米草防治情况


由引进到防治认知的变迁


相关资料显示,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大西洋沿岸,是禾本科米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非常发达,布于地深达0.5-1米。植株茎秆坚韧、直立,杆径可达1厘米以上,杆高1-2米。互花米草耐盐度高达3.5%,又耐淹,每日可淹没在海水中8小时以上。由于互花米草的耐盐性、耐淹性、根系发达、繁殖力强这一系列特性,非常适合在海边淤滩种植,可以用来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改善土质。

1979年,南京大学从美国引入互花米草,只是为了保护滩堤,利用淤泥的沉积来扩展陆地。作为海滩绿化先锋植物,互花米草引入后于1980年试种成功,并移栽到福建省罗源湾。后来,互花米草的分布区域扩展到广东、广西、福建、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沿海,几乎已遍布东部沿海地区,北至辽宁盘锦,南至广西合浦。互花米草在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台风、保滩护岸立下了功劳。然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人质疑互花米草的种植,因为其繁殖和扩散能力已超出人类预期,破坏了原有滩涂的生态系统,甚至造成原生性生物多样性的灭绝。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谭芳林说,互花米草是外来物种,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以来,在福建省沿海滩涂快速蔓延。该植物具有超强的适应和繁殖能力,会侵占芦苇、红树林等乡土植物的“地盘”。同时,其发达的地下根系会造成滩涂土壤板结,影响鱼类、贝类、鸟类等的生存空间。

谭芳林介绍,互花米草曾是一些沿海地区消浪护堤的“功臣”,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堤防建设水平提高,互花米草的防护功能已成历史,其“霸道”特性越来越成问题。

互花米草在毫无节制的蔓延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其生态杀手的另一面——扩张速度快,能够迅速形成单一植被群落,通过种间竞争,威胁本土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间;强大的根系会破坏近海底栖生物环境,进而形成“绿色沙漠”,致使大型底栖动物和鸟类栖息地面积萎缩、质量下降;生长密度大,会在低中潮滩形成“生物堤坝”,阻塞航道,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

谭芳林介绍,福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的途经点,是勺嘴鹬、大杓鹬等珍稀鸟类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停歇点。但数据显示,互花米草所侵占的滩涂底栖动物密度降低了60%,鸟类觅食、栖息环境大幅度减少。

数据显示,近年来,互花米草入侵面积在不断增加,由1990年的4375公顷,2000 年的2.6万公顷, 2010年的4.3万公顷,2015年的5.4万公顷,到2022年的6.8万公顷,入侵面积呈指数增长。

互花米草的入侵,挤压了其他植物生存空间,破坏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改变沿海滩涂生态系统结构,导致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威胁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同时还阻碍潮水的正常流动,降低江河入海口泄洪能力,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宁德市是互花米草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早期,互花米草在保摊护岸和促淤造陆方面产生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繁殖力极强、耐盐耐淹、生长迅速、竞争性强,造成生物栖息环境破坏、生物多样下降、航道堵塞,影响海水交换,导致水质下降等,对宁德市沿海滩涂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曾经长满宁德市蕉城区沿海滩涂的互花米草 黄海 摄


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村民欧增发深有感触。他说:“养殖业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然而过去,密密麻麻的互花米草长满整片滩涂,渔民上岸船只的停靠空间被挤占,许多海洋生物和鸟类的生存空间也被严重破坏,部分滩涂甚至无法继续养殖。”

国家林草局湿地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花米草的生态除控是海岸带生态修复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由于互花米草耐淹、耐盐、强繁殖能力等生物特性,治理难度极大。多年来,沿海相关省份尝试了物理、化学、生物替代及综合防治等各种治理方法,但治理效果仍然差强人意。因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1月19日发布了“互花米草可持续治理技术研发”应急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以1000万元经费期待研发建立“源头阻截、综合修复、治养结合、联防联控”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互花米草防控技术体系,推进互花米草科学治理,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扩散态势,确保滨海湿地生态安全,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从引种初期受到赞誉的“绿色长城”,反转为破坏生态的“绿色沙漠”。有学者评价,互花米草在我国形象变迁的40年是一则值得深思的入侵物种警示录。


防治互花米草的“福建经验”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海湾水头片区,数台挖掘机挥舞着“铁臂”,将整片植被连根挖起、斩断,然后用淤泥深埋。这片长期被互花米草遮蔽的滩涂随即露出了黝黑的“本色”,不时吸引盘旋的鸟儿落下觅食。

这是福建沿海正在大规模开展的互花米草除治现场。福建是较早引种互花米草的省份。经过多年生长,互花米草在福建扩散面积已近1万公顷。伴随着种群面积的日益扩张,其对沿海生态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威胁到沿海生态安全,严重妨碍了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互花米草防控工作,在全国率先全面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历时近4个月,截至2023年1月14日,福建省全面完成13.66万亩互花米草除治任务,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除治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2年9月27日,福建出台《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9月28日召开全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明确将互花米草治理作为省长挂帅直接抓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之一,纳入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同时确定了“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的总体目标和“全民动员、方法对路、科学除治、后期管护、生态提升”的工作要求。

为达到治本目的,福建要求各地建立动态监测、长效管护机制。“福建湿地保护部门正在建设针对互花米草的智慧监测平台,结合属地日常管理巡查,力争做到一次根除、持续追踪、不再复发。”谭芳林说。

除草还滩之后,福建要求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方式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提升。除治后的滩涂,其中20%通过种植红树林等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形成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海岸复合植被防护体系。对暂不适宜种植乡土植物的滩涂,保留光滩,采取自然恢复方式加强管护。

近日,随着霞浦沙江的最后一片互花米草被挖掘机翻起,福建省宁德市75598亩的互花米草除治任务全面完成。从2022年8月12日到2023年1月14日,仅用5个月时间快速完成任务。互花米草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大批鹭鸟栖息在互花米草除治后的福清湾。黄海 摄


由于历史原因,宁德市的互花米草面积约7.56万亩,占福建省55%,不仅给沿海生态造成了严重危害,还侵占规划养殖区4.3万亩、航道港区3000多亩等发展空间。

“我们从市内外广泛调用挖掘机,高峰期日均投入160多台。根据滩涂潮汐特点,主要选用船台式和履带式2种挖掘机开展作业,抢抓每个月10多天的日间双潮期作业,日除治量最高达8亩。还提前解压明年除治任务,除治乡镇数量由原来的20个增加至32个。”宁德市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中心主任陈文杰介绍,不仅如此,宁德市建立互花米草除治斑块责任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和清单管理,对进度偏慢的县市重点指导,督促抓紧工期。

同时,为有效防止互花米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宁德市在机械深翻挖根作业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挖除、无人机巡查等方式全面清除零星地域,保障除治全覆盖。注重除治后的自查和验收工作,制定《宁德市互花米草除治成效县级检查验收方案》,明确验收内容、操作流程和标准,通过实施三年逐年核验机制,保证除治质量和后期效果。


↑宁德市蕉城区沿海滩涂互花米草除治现场 黄海 摄


2月16日,记者在福建省互花米草面积最大的乡镇、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看到,成片而杂乱的互花米草消失不见,一片片肥沃的滩涂映入眼帘。

“开展除治工作以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做深做细做透群众思想工作,争取群众全力支持。选用机械深翻挖根和‘刈割+人工拔除’等方法精准除治,抢抓双潮期,做到人停机不停,施工高峰期甚至有100余台挖掘机同时作业,确保除治进度,并请专技人员现场指导,提高作业质量。”霞浦县长春镇党委书记陈义蜜表示,下一步,长春镇将规划建设滨海栈道、观鸟屋、科普馆等设施,打造一条集登山观海、互动游览、科普研学于一体的长春东吾之滨滩涂湿地生态文化走廊。

“虽然宁德市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用和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宁德市人民政府市长张永宁表示,将认真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探索形成互花米草“除用管”一体的“宁德模式”。


↑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东吾洋互花米草除治现场 黄海 摄


与宁德一样,位于福州市内的闽江河口湿地,一度深受互花米草肆虐之苦,高峰期面积超过5000亩。近年来,当地通过持续除治和生态修复,互花米草逐渐“退场”,生物多样性大为丰富。

“我们在治理区域种植秋茄、短叶茳芏等乡土植物,同时保留部分光滩、水面供鸟类觅食栖息。”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林文波说,如今的闽江河口湿地已经成为众多珍稀鸟类的乐园。

“除治后的滩涂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有了显著改善,生物多样性正逐步恢复。在除治区,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白鹭聚集在一起,或停留,或飞翔;还可看到除治后的滩涂上栖息着众多的雁鸭类、鸻鹬类、鸥类、苍鹭、普通鸬鹚等,并常常发现一些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福建省湿地保护中心主任魏初奖说,互花米草除治区的底栖生物也开始增多,在除治区可明显看到滩涂上洞穴增多,这是底栖生物如各种各样的招潮蟹、弹涂鱼等栖息的洞穴。清除互花米草后的滩涂正重新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构建更加多样、更加稳固的新的生态关系,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打响互花米草防治攻坚战


驻足浙江省镇海海堤,远处烟波浩渺,近处长堤锁浪;四周盐地碱蓬、海三棱藨草长势正好,眼前成群白鹭低空盘旋,滩涂上跳跳鱼、招潮蟹忙碌觅食......然而在3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由于大量的互花米草入侵致使生境破碎,航道淤堵、滩涂荒芜、物种濒绝。

2021年,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之一镇海区海岸带生态修复及海塘安澜工程启动。项目以陆海统筹的理念,针对12.6千米的海岸线范围的围垦区内外、海堤以及近海生态展开统一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恢复,其中互花米草区域约146公顷,清除治理是难度最大的攻坚任务之一。项目建设方创新应用生物调控剂除控技术,采取“三步连环走”的系统性、综合性解决方案,成功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浙江省镇海海堤互花米草治理只是全国治理的一部分,近年来,全国多地进行了各种尝试,目的只有一个找到最佳的治理方案。

山东省青岛市自2020年深入组织开展互花米草防治工作。针对本地互花米草分布面积大、分布区域分散、各分布区域环境差异大的客观实际,青岛市确定了“刈割+翻耕”的治理方式,各区市根据本地实际,分别采用了浮筒式挖掘机、机耕船、割草机、履带式还田机等施工机械,提高了全市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效率。

“根据技术要求,我们把翻耕深度定在20厘米至30厘米,石头较多的河道或翻耕设备无法作业的局部区域,采用挖掘机深埋的办法,深埋深度达到1米,把互花米草植株全部翻耕铲碎或深埋,达到最佳治理效果。”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明伟说。

“从全国来看,治理互花米草一花独放式危害,各地都想尽办法进行积极探索,有刈割的、水淹的、疏浚掩埋的、植物替代的,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代价也很大。”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周文宗表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修筑25千米堤坝阻挡互花米草扩张,并采用“围、割、淹、晒、种、调”的综合治理方案对互花米草进行了规模化治理。在红树林湿地,可先用物理技术清除互花米草,然后用种植合适的红树植物,以巩固互花米草治理效果、恢复红树林。


↑漳江口红树林 黄海 摄


据了解,全国互花米草专项防治工作重点行动任务包括,开展互花米草调查,全面摸清我国互花米草分布现状;明确互花米草治理任务,重点在长江三角洲沿海省份、山东和福建开展攻坚战,优先在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红树林分布区、鸟类重要栖息地和其它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内,开展互花米草综合治理,推进治理后的生态修复,持续巩固治理成果;加强互花米草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互花米草监测网络,实施互花米草治理全过程跟踪评估,促进生态修复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互花米草潜在分布区域防控,开展扩散蔓延预测研究,强化联防联控,到今年6月底前,建立互花米草联防联控制度与工作机制;强化互花米草防治科技支撑,制定《互花米草综合防治技术指南》,指导各地精准治理,积极推广互花米草治理机械设备应用;完善互花米草防治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等。

国家林草局负责人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实事求是,清醒研判互花米草防治的问题,科学有序开展防治工作;汇聚各方力量,认真组织实施好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要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做好调查监测,强化后期管护,加强科技创新,力争到2025年全国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治理。

“当前,全国的互花米草除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也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效,但斩草除根仅仅完成了互花米草除治的第一步,监测管养、生态修复的‘后半场战役’才刚刚打响。”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明祥表示,如何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提升,重塑滨海湿地亮丽风景线,是重要的互花米草除治的后半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滩涂   宁德市   滨海   植物   福建省   作业   红树林   福建   挖掘机   鸟类   湿地   沿海   面积   生态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