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养阳、健脾胃,抓住这3点,雨水节气养生就到位了

周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雨水频频的季节,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并非好事,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舌苔白腻、身体困重、不思饮食,甚至出现腹泻、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

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杜燕红副主任医师解释,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水湿太重,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虚弱,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不想吃饭;湿气粘滞,容易引起身体困重、排便不畅、黏腻不爽,或者大便次数增多甚至腹泻。

雨水节气该如何养生?杜燕红表示,防寒保暖、提振阳气、健脾祛湿是雨水养生的三大重点。

春捂

“春捂”并不是一味地穿厚穿多,而是讲究“下厚上薄”的原则。“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避免感冒;腹部保暖则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湿腹泻。

养阳

睡前摩腹能很好地养护阳气。仰卧在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约200次,同时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

杜燕红表示,中医食疗这个简便有效的方法要好好地用起来。生活中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既能做成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样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功效,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水湿。

红豆、山药、薏苡仁、冬瓜、玉米须、红豆、莲子、芡实都是常见的药食两用之品,均有健脾祛湿的功效,老少皆宜。

食疗

红豆山药薏米粥

做法:红豆50克、铁棍山药200克、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红枣2-3枚,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慢搅拌熬成粥即可。

冬瓜玉米须汤

做法:瘦肉焯水煸炒后加入冬瓜200克、玉米带须200克切块,加入适量清水、料酒、食盐炖熟后出锅。

红豆莲子羹

做法:红豆100克、莲子100克,加入适量清水泡软后煮熟,搅拌加入适量冰糖盛出。

茯苓陈皮玫瑰茶

做法:茯苓50克、陈皮20克、玫瑰花数枚、冰糖适量,加适量清水煮沸后代茶饮。

芡实糕

做法:将芡实1000克研成粉末,加入大米粉250克和适量白糖,加清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分切成糕点形状,蒸熟即可。

来源:湖北省中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节气   雨水   玉米须   芡实   阳气   山药   莲子   冬瓜   保暖   做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