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给乾隆女儿做伴读,却被乾隆一眼看中,统领后宫54年

著名文学家元稹曾写下:“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描述宫廷女子孤寂寥落的一生。

封建王朝,女子身如浮萍,命运完全掌握在君王手中。重重宫墙里,无数红颜香消玉殒。

然而,有一位女子,6岁时便被乾隆一眼看中,成为公主伴读,后扶摇直上,成为一国之母,统领后宫 54年,受万人敬仰。

这位女子是谁?她有着哪些传奇故事呢?

一、出身平凡,幸得青眼

她,就是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故事要从乾隆四十年说起……

那时,乾隆帝以64岁高龄与惇妃汪氏,诞下第十女,封为固伦和孝公主。

老来得子令乾隆帝欣喜若狂,对十公主百般宠爱,每日下完早朝便跑去看望十公主,奇技淫巧,只为逗女儿一笑。还选了整个皇宫最为得力可靠的宫人照料女儿。

“宦寺之属,少有差失,辄施鞭棰, 多至百余度”,在服侍十公主时,宫人们稍有懈怠,便会引得乾隆勃然大怒,动刑惩罚。宫人们害怕挨鞭子,自然对十公主百般小心,日常服侍无微不至。

再加上十公主天资聪颖,乖巧可爱,长相上与乾隆幼时颇有几分相似,乾隆帝更是放言:“如果十公主是男子,我一定要将皇位传给他”,可见他对这个女儿的疼爱,放眼后宫无人能企及。

次年,钮祜禄家族诞下幼女钮祜禄氏。这一家族曾被皇室看中,出现过许多皇妃,但到了钮祜禄氏父亲这一代,家族已没落。钮祜禄氏父亲苦读多年,兜兜转转,也只落下一官半职。

家族虽不如当年辉煌,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未减半分。祜禄氏自幼受到父母的悉心教导,行为得体,温柔善良,人见人爱。

乾隆四十七年,十公主已长至7岁,到了识字读书的年纪。乾隆帝下令举行一场才艺比赛,优胜者才能获得陪读侍女的资格。

时年6岁的钮祜禄氏,奉命参加比赛。她仪态端正,机灵可爱,琴棋书画样样优于同龄人。

乾隆帝对她青眼有加,命她为十公主陪读。

成为公主陪读后,祜禄氏与十公主日日相伴,一起学习、成长。日子细水流长,两个女孩性格相投,无话不谈,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虽是年龄相仿,但钮祜禄氏从未忘记自己与公主尊卑有别,在皇宫里行事更是处处小心,多听少言,从不逾矩,凡事都以公主优先,宫里的管事对钮祜禄氏的乖巧得体赞赏有加。

而十公主常常在乾隆帝面前提起祜禄氏,夸她聪明能干、踏实可靠,是可以交心的好朋友。

乾隆帝见女儿如此高兴,心中对这位陪读也多了几分欣赏,时常给予嘉奖。

自此,少年钮祜禄氏,以其人品、才华,在皇宫逐渐有了自己的位子,为她日后的光明前途,埋下伏笔……

二、稳步前行,母仪天下

乾隆五十四年,乾隆帝为皇子颙琰举办选秀,为其选择妻妾。

当时,颙琰的侧福晋刚刚离世,他心中多有忧思,无心选妾,交由父皇乾隆帝全权办理。

乾隆帝对颙琰甚是看重,认为他有继承大统的潜力,选出一位能辅佐颙琰成长、贤良淑德、端庄智慧的女子为他的妻妾,非常重要。

一天,乾隆正思量着选秀人选,十公主银玲般的笑声传来。

二天,乾隆定睛一看,女儿正与宫女嬉闹,一旁站着的陪读钮祜禄氏莞尔一笑,眉眼灵动,甚是可人。

想来钮祜禄氏当公主陪读已数十载,深谙皇室规矩,举止大方,处世周到,是辅助颙琰的不二人选。

乾隆帝立即下旨,命钮祜禄氏为颙琰的侧福晋。

大婚之日,颙琰见眼前女子明眸皓齿、温柔娴静,心中甚是欣喜,很快便接受了这位侧福晋的到来。

虽为父母之言,媒妁之约,但钮祜禄氏与颙琰相敬如宾,恩爱情浓,次年便诞下一女,可惜女儿不满三岁便夭折了,但同年,她又诞下儿子绵恺。

有了儿子相伴,钮祜禄氏在宫中的地位又上一台阶。

颙琰正妻喜塔腊氏,本来对这位夺走丈夫宠爱的侧福晋多有怨念,但相处过程中,发现钮祜禄氏心无恶念,谦逊有礼,渐渐也就对她撤下心防,与其姐妹相称。二人一起,将府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1795年,乾隆帝退位,颙琰继位,史称嘉庆帝。喜塔腊氏被封为孝淑皇后,钮祜禄氏被封为贵妃。

次年,孝淑皇后病逝,丧期结束后,钮祜禄氏被封为孝和睿皇后。

自此,钮祜禄氏开启了母仪天下之路……

三、仁厚无私,举国尊崇

当时,最受皇帝重用的便是皇二子旻宁,旻宁乃孝淑皇后所出。孝淑皇后离世后,旻宁在宫中没了依靠,常常形单影只,孤单无助。

孝和睿皇后为人宽厚,念其孤苦,将其接进府中照料,视他如己出。

久而久之,在旻宁心中,孝和睿皇后已是生母般的存在。他与同父异母的兄弟绵忻、绵恺也是相处甚欢,在朝中相互扶持。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猝然离世,传位诏书不翼而飞,皇位空悬。政局动荡,朝中人心惶惶。

此时,孝和睿皇后站出来,传诏让旻宁继位,稳定朝局。旻宁登基,史称道光皇帝。孝和睿皇后尊为皇太后。

先皇已逝,孝和睿皇后大可以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新皇,为何要立先皇后之子旻宁为帝呢?原因有二:

第一,传位密旨有迹可循。清朝皇室有秘密立储的习惯,写有立储信息的诏书,一式两份,一份藏于皇帝随身携带的匣子里,一份藏于乾清宫内。

虽然嘉庆帝随身携带的匣子不见了,但藏在宫里的那份依旧有迹可循。若是未来哪天,有心之人将秘诏找到,发现现任皇帝与诏书里传的不同,恐会引得天下大乱。

嘉庆帝虽从未明示要传位给旻宁,但对其的重视,朝野上下心知肚明,秘诏里十有八九写的便是传位给他。因此,孝和睿皇后立旻宁,也就没有了与秘诏向背的隐患。

第二,人心所向,顺势而为。孝和睿皇后睿智识礼,她明白旻宁的才华,也明白旻宁对自己的母子情。她深信旻宁可以成为明君,处理好国事,也相信他会念及养育之情,善待她与孩子。

因此,与其强推自己的孩子上位,不如尊礼让贤,以大局为重。

道光帝对孝和睿皇后的扶持,感激不尽,事事彰显对其的孝顺与尊敬,对孝和睿皇后的两个儿子,更是封为亲王,让他们一辈子享福禄安康。

皇帝如此,举国上下更是对这位皇太后歌功颂德,推崇至极。因此,虽为皇太后,孝和睿依旧对朝内朝外有绝对的话语权。

道光年间,英国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领土,道光帝担忧军力不济,对前线军事规划犹豫不决。

一天清晨,道光帝如往日一般向孝和睿皇后问安。

孝和睿皇后见他愁眉不展,想来是国事棘手,便轻声问道:“听说前线战事吃紧,皇上打算如何应对呢?”

道光帝深深叹了口气,答道:“英军过于跋扈,本应将他们驱逐,但奈何实力相差悬殊,继续打下去,我朝实力可能受到重创,我在想或许放弃被他们占领的定海,他们得了甜头,就不会继续攻击了吧……”

孝和睿皇后听罢,怒火中烧,拍案喊道:“荒唐!祖宗留下的基业,每一寸土地都是用血泪打拼来的,怎么能轻言放弃呢!”

道光帝听了孝和睿皇后的愤慨之言,只觉醍醐灌顶,为自己的退缩懦弱感到懊恼羞耻。他连忙跪下,说道:“您的话让我自惭形秽,我知错了,愿您不要为此气坏了身体。”

此后,道光帝在对待外来侵略方面,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方针。

自乾隆时期到道光年间,清朝国力已由盛转衰,大不及当年,但孝和睿皇后身为女子,不贪于后宫富贵,心系国事,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为难能可贵。

道光二十九年,孝和睿皇后在寿康宫病逝,享年74岁,结束了对后宫长达54年的统领。

道光帝闻讯,悲痛难忍,举国哀悼。此时的道光帝已年近七旬,疾病缠身,但他依旧恪守服丧礼制,每日为孝和睿皇后上香、供膳、恸哭。

朝中大臣担心皇帝龙体受损,纷纷上书请求皇上节哀,回朝中静养。

但道光帝身陷孝和睿皇后离世的痛苦中,坚持完成服丧礼节。

一个月后,道光帝在病痛与悲伤的笼罩下,撒手人寰,享年68岁。

四、总结

孝和睿皇后一生温柔,却不失锋芒。

从公主陪读,到皇太后,她用自己的智慧,开拓前进的路途,用自己的仁善,化解人心险恶。

历史的长空里,这位美貌与睿智并存的女子,用自己的传奇人生,告诉着后人:

蒲柳之姿,亦可成为点亮黑夜的星辰;平凡的起点,亦可用自己的力量温暖世间。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乾隆   后宫   女儿   福晋   伴读   诏书   皇太后   道光   女童   次年   国事   皇室   皇后   皇帝   儿子   公主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