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昆明人竟这么爱吃螺蛳?古城村遗址内,有新发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其中通报了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成果。古城村遗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区内发现的一处完整商周时期环壕聚落,是探索滇文化来源的重要线索。


走进古城村遗址,只见大量的螺蛳壳满地遍布,远远一看好似地面上铺了一层碎石,凑近一看全是尾部被敲破的螺蛳壳。



这些螺蛳壳不仅数量巨多,且堆积深厚、面积广阔,十分壮观。而这里就是一处完整商周时期环壕聚落。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古城村遗址现场进行分类工作(2022年11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考古工作人员 谢桃云:“环壕聚落就是围绕着当时的一个聚落,就是中心台地聚落生活区,围绕这个生活区有一个类似于早期的护城河一样的(围沟),这就是环壕。它是作为当时蓄水或者防御水患作用的一个建筑。”



据了解,古城村遗址年代为距今3600年至2500年,约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至两周时期。



商代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段,早段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椭圆形环壕聚落,由中心台地、外围环壕和护坡组成,这种聚落格局一直延续至两周时期。



据考古人员分析,我们今天所见的大量螺壳,是当时生活在环壕聚落的人们,食用完螺肉丢弃的螺壳,而这些螺蛳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滇池。



考古工作人员 谢桃云:“这边堆积这么深的螺壳,是当时可能生活在这个聚落的人们食用、或者捕捞上来作为和其它地方交换的食物。就是捕捞完之后把食物提取出来以后,剩下的螺壳就往周边遗弃,所以长时间的堆积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我们所说的湖滨贝丘遗址。咱们整体的遗址面积是9万多平,我们现在所保护的核心区域是4.2万平,中心台地的面积是近2万平。



古城村遗址不仅有大型湖滨贝丘堆积,从2021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晋宁区相关单位对古城村遗址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在该遗址中发现各类遗迹1000余处,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4000余件。



考古工作人员 谢桃云:“我们现在目前的工作就是比较早期的环壕边上的地层文化堆积,我们在进行往下发掘,可能为了确定早期的原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考古专家认为,古城村遗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区内发现了一处完整商周时期环壕聚落,文化特征鲜明,代表了一个早于滇文化的考古学文化,是探索滇文化来源的重要线索,为构建云南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体系,研究滇文化出现之前滇池地区的聚落形态、生业模式、族群构成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关键材料。



8099999记者报道


部分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莹娜

编审:李菁

终审:唐媛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螺蛳   晋宁   国家文物局   遗址   古城   台地   聚落   商代   考古学   昆明   生活区   云南   湖滨   时期   古代   完整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