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30万对7万,苻坚为何会败的那么惨

#历史开讲#

我们国家历史上有着许多著名事件、事迹等。

老祖宗们也用其出色的总结方式,给我们把一件件一桩桩事情都巧妙地归纳成为了一个简单易懂且容易记住的词语。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成语。

成语有很多,三岁的小孩都可以张口来上几个,成语这个文化已经深入我国教育体系之中,且经久不衰,没办法,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所在。

简洁、明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背后,可能包含着一个非常宏大的故事。今天要讨论的这场战争,同样诞生了两个非常知名的成语。

“投鞭断流”和“草木皆兵”。

氐族的崛起,名为苻坚的男人

从八王之乱到永嘉之乱,西晋王朝终于熬干了自己最后的国力,灭亡了。

苻坚

司马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耗尽了心血、背负着巨大的骂名,拿到了这天下,却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迅速灰飞烟灭了。

也不知道司马懿在地府里看到那些一个个向自己报到的子孙们,会是啥感想。尤其是八王之乱那会儿。

所以啊,做人还是不能乱发誓,司马懿违背誓言,政变夺权,最终家族也没有得到善终。

尽管c承接皇权,在建业被士族大家共同推举上位,重建国家,也就是东晋。

但是司马睿以及他的后代们,也始终只是士族大家们的傀儡皇帝而已。没有实权,也没有尊严,再后来,就是被那位京口猛男把全族都突突了。

司马睿

北方少数民族在夺取政权后,开始了互相之间的争夺,在逐渐地衍化之下,一个名为氐族的小民族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今天的故事里,主角中的主角——苻坚,带着他威武的气势走上了历史舞台。

很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苻坚,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基本就是,淫乱无度,狂傲不羁,带着倾国之兵九十多万人来吞并天下,结果被谢玄带着几万人就给打回去了,而且打得他灰头土脸差点命都没了。

仿佛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怎么能在炼狱一般的北境杀出来,并统一了整个北方,然后倾全国之兵来打江南的呢?

这个剧本是不是很熟悉?统一北方,绝对优势兵力,打江东,败了。

没错,和曹操曹老板如出一辙,但是为什么我孟德哥哥可以名扬天下,成为历史中排得上号的英雄,苻坚却不可以呢?因为他这一仗败了之后,就迅速亡国了。

苻坚气度恢弘,他夺取皇位后没有将前任皇帝的势力全部清洗,反而给前朝太子保留了爵位,让他可以继续衣食无忧。

苻坚在整个统一北方的过程当中,几乎没有过大规模的屠杀记录,是那个人吃人的年月里相对仁慈的君主,最起码比起之前的石虎还是要强上许多的。

他重用汉人王猛,将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文化实行融合,他睥睨天下,大有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大一统国家的趋势。

如果不是淝水之战的失败,如果前秦灭了东晋,前秦的领土会达到一个空前庞大的规模。但是他失败了,失败的根源,就是他那些性格弱点所造成的。

北府兵建立与苻坚的膨胀

苻坚在一路统一的过程中,采取的政策都是以安抚为主,因此苻坚在对手和百姓的口中还算是位仁慈的君主。

但是苻坚这位雄主的私生活可是一直不太检点,不光后宫众多,连臣子的老婆也不肯放过,这也让朝野上下颇为不满。

祸根通常是埋在暗处的,你一路顺风顺水的时候不会爆出来,但当你一败涂地的时候,必然会墙倒众人推。

更何况还有从那个时代开始就有的——人人皆有篡位之心,只要手里有兵。苻坚在御驾亲征发动淝水之战之前,曾有过成规模的小区域攻坚战,打得很难看。

东晋这个烂摊子,虽然也是内忧外患矛盾重重,但是在桓温死后,谢家当政之时,谢家和桓家达成了微妙的平衡,没有继续刀兵相见,这极大程度地挽救了这个王朝。

更何况,此时的南方士族集团是绝对不会愿意看到北方的少数民族打到江南来的,那样势必会造成局面的重新洗牌,多数人仍然希望维持现状。

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经历了多年的战乱,那些被迫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百姓、士族都对北方的暴力政权非常抵触,这让江南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抵抗情绪。

拿之前的前秦南下东晋来举例,前秦十万余众攻打襄阳,打了八个多月,愣是没打动。

在主将符丕接到死命令后,昼夜不停地攻打,襄阳仍然岿然不动,全民皆兵地和北方政权拼了,连太守朱序的老娘都亲自组织妇女民兵团上前线修城墙了。

虽然最后襄阳城还是被攻破,但是这股抵抗到底的军心民心大大震撼了已经习惯了天下无敌的前秦军队。

377年10月,谢玄出任兖州刺史,谢玄上任后,选拔了大量从北方流亡过来的军官、士兵,组成了一支非常精锐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北府兵”

北府兵参战后,局势明显有所好转,连战连克,击退了前秦的第一次灭晋之战。

按理说,打得都这么费劲了,苻坚就该乖乖地学曹操他老人家,靠着地盘的优势、资源的优势缓缓积累,总有一天南方政权会自己出现问题的,到时候一击可定。

但是此时的苻坚由于在一路统一北方的路上走得太快,太顺利了,导致苻坚此时极为膨胀。

天预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苻坚此刻就已经膨胀到了疯狂的境界,他丝毫不理睬内部的暗流汹涌,不管是鲜卑的慕容家,还是羌族的姚家。

这些跃跃欲试要夺取苻坚江山的势力也一样没被苻坚放在眼里,此时此刻,他坚信,自己就是千古一帝!其功业远超秦皇汉武的级别!

但是,这便是他最后的命门,也是历史上非常少见的,败了一次,就输光了全部的典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苻坚在决心倾全国之兵南下之前,开了个会,其实就是在朝堂之上讨论一下。遭到了几乎所有大臣的强烈反对,认为此时东晋军民团结上下一心,又有长江天险。

谢玄、谢安、桓冲这些人又都是人中龙凤,此时南下,仗不好打,倾全国之兵,容易有内乱发生。

苻坚通通不听,还是坚持要打,前文已经说过,苻坚此时已经膨胀到了极点,他认为,自己的九十万大军只要出动,那必是如泰山压顶一般迅速压垮东晋那可怜的体量。

于是苻坚表示,咱们那么怕他干啥?长江算个什么,我们有九十万大军,九十万人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大名鼎鼎的“投鞭断流”,就此诞生。这么多人不让苻坚南征,那有人支持苻坚吗?当然有,鲜卑族的慕容垂,羌族的姚苌,那都是苻坚最“忠实”的拥护者,认为此战必打,也必胜!

苻坚啊苻坚,你的家人、老婆、兄弟、宗族,都劝你不要打,你咋就非要听那几个曾经是你敌人的人的话呢?八月初八,苻坚大军出征,从长安出发。奔赴襄阳、淮河前线。

不得不说,声势震天,东晋整个朝野上下,都惊惧万分。但光害怕是没用的,一旦东晋被灭国,那么整个汉民族将彻底被胡人统治。

于是,桓冲负责荆州战区,谢玄钉在了淮河一线,军民齐心,和苻坚这丫拼了。

苻坚在攻下寿阳后,亲临前线战场,御驾亲征,此时他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谁也不能阻止苻坚大人摆造型了。但是,苻坚还是低估了北府军的战斗力。

两军对阵淝水之时,谢玄已经打算好了这仗该怎么打。起因是之前苻坚同志曾派之前在襄阳之战中俘虏的太守朱序去劝降谢玄。

朱序到了晋营,非但没劝降,还将前秦的各种虚实都一股脑跟谢玄说了,于是谢玄早早定下了计划。

谢玄

谢玄隔着淝水冲苻坚大喊:“咱们这隔着江打,没意思,你往后退退,让我过河,过了河咱们决战!”

此时苻坚正面战场有三十万大军,谢玄那边只有七万,一听谢玄这么作死,苻坚立马同意。于是苻坚下令,全军后撤,让晋军过河!

苻坚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你这边是下令要往后退一退再决战,但是士兵可不全都知道啊!

三十万大军啊,中间、后排的那些士兵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啥!秦军这一退可就坏了,朱序这个顶级卧底吹响了覆灭前秦军的第一声号角。

朱序趁着军阵后撤,士兵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大声在军阵中呼喊“秦军败啦!秦军败啦!”不明所以的士兵立刻就慌乱了起来。

另一边,刘牢之率领的北府军此时已经渡过了淝水,北府兵超强的战斗力开始体现,眼看秦军阵型有所松散,刘牢之大手一挥:“列什么阵列阵,过河之后直接对着敌方军阵跟我冲!”

刘牢之身先士卒,带头闯入前秦军阵。在各种仇恨加持下,杀红眼的北府军迅速突破了秦军的前军,军阵被冲垮后,士兵开始四处逃窜,毫无战斗之心。

苻坚、符融大声呼喊,却毫无作用,而此时在朱序的祸乱之下,中军后军等均已丧失斗志,失去了建制优势,整个战场局势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迅速土崩瓦解。

本来还能组织小范围抵抗的符融因为被乱军冲倒,死在了乱军之中,至此,前秦军的指挥系统完全崩塌。

士兵们跑得听到风声都以为是晋军的追兵,看着山上的树木就觉得是晋军的伏兵,已经彻底失去了斗志。

这场惨败,让苻坚彻彻底底地成为了输家,慕容垂、姚苌纷纷造反,最后苻坚也死在了叛乱的姚苌手中。

至此,南北格局彻底倾覆,北方再次进入了各路少数民族混战之中,而东晋政权也因此一战而在此稳固了下来。

并且,后面在江南地区会出现一个比苻坚更能打的一代雄主,至此,南北朝的初期雏形,定下来了。

历史的剧本往往比现实更有戏剧性,苻坚当初有多风光,谢幕时就有多凄惨。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当你一切都进行得太顺利之时,不妨停下来,好好想想,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该巩固一下了。不要像苻坚这样,一战而天下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羌族   襄阳   前秦   士族   东晋   少数民族   大军   政权   成语   士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