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商人资助一名落难青年,20年后青年登门拜谢,已是兵团司令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29年秋,一位身着灰衫的青年找到董竹君,希望她能资助自己一笔“路费”。

因是故人之友,董竹君并未推脱,只是不想那日之小小善举在20年后竟结硕果。

那位落难青年,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了兵团司令,登门拜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董竹君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那位登门拜谢的青年又是谁?

一 、莫笑青楼妓子,情义犹胜都督

倘若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董竹君的前半生,那就是“迫害不休,奋斗不止”。

早年因家中贫困,她被卖到青楼作“小先生”,名义上是卖唱不卖身的京剧演员,实际上常年遭各路男子觊觎。

青楼老鸨更是十足的势利眼,一直想撺掇董竹君堕落,利诱不成便用强逼,董竹君的心中可谓是有苦难言。

就在她心生绝望之际,出现了一位“救星”——革命党人夏之时。

夏之时提出要为董竹君赎身,不过却遭到了董竹君的毅然拒绝,因为当时夏之时已经有原配夫人,董竹君不愿给人做小老婆。

直到夏之时原配夫人病逝,董竹君才答应了夏之时,与他一同奔赴日本。

婚后的夏之时,看似对董竹君十分尊重,实则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根本瞧不起董竹君,对她也并不算好。

关于这一点,从三件事中可见端倪。

第一,1915年夏之时要回国革命,而妻子则要在日本求学,两人不得不分离。

临别之际,夏之时居然给妻子留下了一把手枪,美其名曰:

“若行不轨之事,便以此自杀,想来你无颜见我,我亦不愿见你。”

第二,夏之时还特意把自己的弟弟从国内接到日本,就是为了让他“监督”嫂子。

还让弟弟每日将嫂子的言行统计成报告寄给自己,毫无信任,尽是猜疑。

第三,董竹君后来回国与夏之时团聚,结果夏之时非但不懂珍惜,对董竹君多次动手;

而且还极尽冷落之意,在董竹君患肺病期间,三个月不曾前往探望一次。

此间种种,属实令人寒心,纵然夏之时的确有过一番作为,被选为都督,但在董竹君心中也再非良配,于是两人渐行渐远。

最让董竹君无法忍受的,是夏之时的重男轻女,对儿子“和尚”百般疼爱,可是却对4个女儿的死活毫不关心。

某次,两人的女儿身患重病,董竹君衣不解带悉心照顾,终于将女儿治好。

结果毫无作为的夏之时非但不感激,反而还怪罪妻子“只考虑女儿,不在乎他人”。

这下董竹君忍无可忍,直接卖掉公司前往上海,与夏之时彻底分居。

别看董竹君出身一般,但是与夏之时在一起的这些年,充分尽到了一位儿媳、妻子以及母亲的责任。

反观夏之时,不过是一见色起意、心志脆弱的薄情小人而已。

董竹君与他分开,可谓是“可喜可贺”,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董竹君遇到了宋时轮。

二 、今日落难布衣,明日可作将军

与董竹君相比,宋时轮早年间的故事显得颇为“平淡”。

他1923年加入了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深造,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逐步接触共产主义,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之后爆发了“四一五惨案”,国民党反动派怀疑他和共产党有牵扯,直接把他抓了起来一番拷问。

好在他没承认,最终只被判了一年有期徒刑。

1929年出狱后,宋世轮准备去湖南继续革命工作,可问题是身上没钱,于是在友人介绍下找到了董竹君,希望能跟她借些盘缠。

实际上,董竹君当时也很惨。

一手发展起来的公司被卖掉了,卖得的钱财还大多都被夏之时卷回了四川,且夏之时根本不给4个女儿抚养费。

最后逼得董竹君不得不变卖首饰,换些钱财维持生计。

不过纵然如此,当一袭灰衫的宋时轮找上门来的时候,董竹君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为数不多的现金都交给了他。

随后二人作别,董竹君还送上了自己的祝福,“望一切顺利,万事成功”。

当时,董竹君并不知道宋时轮在搞革命,甚至连他什么身份、什么名字都不知道,

但就凭是好友所托,她就愿意交付这么大笔钱财,可见其性格洒脱大气。

原本,此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谁能想到20年后上海解放,董竹君作为锦江饭店老板,正心中忐忑的时候,昔日的那位“落难布衣”又找了回来呢?

不仅是找了回来,而且还摇身一变成为了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

“好久不见,董先生。”

在当时,“先生”尚且是一个敬称。

无论男女,得有才学有品行,才能称此一名,比如说“宋庆龄先生”、“杨绛先生”等等。

宋时轮的这个叫法,就能看出他内心对董竹君的尊重和感谢。

而董竹君当时先是一愣神,许久后才认出了宋时轮,惊讶的沉默了一会儿,才展露微笑道:

“好久不见。”

这次重逢,两人畅聊许久,宋时轮还送了董竹君一把之前缴获的日军高级指挥刀。

不过俗话说的好,“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两人最终也就分别了。

只是有一点令人不解,孤居上海的董竹君,又是如何成为锦江饭店的老板的呢?

三 、祸福相伏相倚,事业春风得意

抵达上海后,董竹君干过很多事业,只不过都不成功,直到后来开了一家四川饭店,这才算是终于走上正轨。

那家饭店开在上海大世界附近3层楼的房子里,取名为“锦江川菜馆”,一开业便是爆火,别说是店内了,经常是连过道和路边都坐满了人。

不仅生意火爆,而且这家饭店中还时常出现名流。

比如说一些上海政界人物和南京政府人员,甚至就连“上海三大亨”,张啸林、黄金荣以及杜月笙都是常客。

店里顾客鱼龙混杂,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是抓住机会,就能一飞冲天,坏的是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幸运的是,在人情往来这一块董竹君的确颇有天赋。

她一边招呼当时的政府要员,一边利用饭店做掩护,给地下革命者提供便利。

就连黑帮势力过来“找麻烦”,都能被她化为助力。

比如说某次杜月笙过来吃饭,排队实在是排得不耐烦,当即就呵斥道:

“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人这么多地这么小,不会扩张吗?”

杜月笙骂骂咧咧的走了,董竹君却转手就告诉房东,“杜月笙提议扩大店面”

这下好了,房东二话不说就空出了旁边的店面,租给董竹君扩张饭店。

等到后来,这家饭店已经不仅仅是风靡上海滩了,而且可以说是享誉世界。

据说这家饭店曾招待过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元首级领导,市值惊人。

更有甚者,像卓别林这种闻名世界的大人物,都以能吃到饭店里的一只烤鸭为乐。

访问中国的时候,他还特意去锦江饭店里看了看。

由此可见,董竹君已经不仅仅是在开饭店了,甚至把这家饭店变为了一种“标志”,这份头脑与气度属实不凡。

从无到有,董竹君就这么创建了一代商业神话,而更了不起的是,她很能舍得。

1949年解放后,为了支持祖国建设,她直接把一切都交了出来。

从这些年赚来的15万美元到自己的花园洋房,全部都捐了,据说当时她只留下了一套文房四宝,以及一副郭沫若写的《沁园春》。

更难得的是,董竹君还为策反杨虎、营救罗隆基以及张澜等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虎昔日是夏之时同僚,跟董竹君等人非常熟悉,甚至还是董竹君大女儿的“义父”。

再加上比较认可董竹君的智慧,因此杨虎是比较听从她的建议的。

于是某天,杨虎来到董竹君家中探望的时候,董竹君就开始了规劝:

“杨虎,现在革命形势已经大大变化,你应当看清现实,作出正确决断。”

“过去你是有贡献的,如今名望、资历以及地位都不缺,你更应该为人民做一些实事,做一些贡献!”

杨虎当时虽然有些犹疑,但是心中也认可董竹君的看法,所以后来吴克坚多次约他到董竹君的住处深谈,杨虎也是每每赴约。

最后,杨虎被说服了,在营救张罗行动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时要不是有他和阎锦文出面,营救行动不知道要增添多少波折。

对此,董竹君也可以说是居功甚伟,不过她并不因此自傲,反而非常谦逊,总说:

“这是出于爱国心的关系,中国人嘛,都该如此。”

这份觉悟与精神,属实令人敬佩。

四 、不受封建侵蚀,绽放光彩无限

纵观董竹君的故事,她身上最令人感动的一点,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独立自我,不受封建侵蚀,也不受时代桎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她身在青楼,处境危难的时候。

那是她几乎已经步入绝境,可仍有着自己的坚守,无论如何都不做别人的小老婆。

哪怕是后来和夏之时在一起,她也是早早就约法三章:

“第一,要做正夫人,第二,要支持我读书,第三,你管家国大事我管家中事务。”

夏之时嘴上虽然答应了,但是做法却有待商榷。

不仅严重限制了董竹君的自由,而且还在董竹君归国后,把她带回老家,让她饱受封建家族的折磨。

面对这样的夏之时,董竹君并无太多留恋,当即就勇敢提出了离婚。

在夏之时不肯答应的情况下她也毅然选择分居,独自带着孩子们在上海生活。

实际上,这时候董竹君还是给了夏之时机会的,但是夏之时实在不堪,不仅重男轻女,而且言而无信。

嘴上说每年会支付1600银元的“抚养费”,实则一毛不拔,这也就难怪两个人最终渐行渐远了。

一直想要践行独立的董竹君,并没有因为夏之时的“经济封锁”而放弃;恰恰相反,她开始努力创业,想要以此来承担起自己和孩子们的开销。

一开始,董竹君创业屡屡失败,没少遭到夏之时的嘲弄,不过她不肯放弃,最终才终于有了锦江饭店的辉煌。

而夏之时和董竹君的另一个矛盾,在于对孩子的教育。

夏之时认为女子求学无用,还不如以后嫁个好人家,安稳相夫教子;

但董竹君自己自立自强,自然也不愿意让孩子攀附于他人,于是一直坚持让女儿们上学。

为此,董竹君不惜把女儿送到了上海的教会学校,让她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不过,她也担心孩子们会受到封建思想的侵蚀,以及帝国主义的荼毒。

为了让孩子们“取其精华,弃其糟柏”,董竹君无论再忙,都坚持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试想一下,一个女人独自在上海滩打拼,一边忙于工作,一边还要教育几个孩子,这是何等艰辛?

不过也正是因为艰辛,所以才了不起。

毕竟董竹君不仅在事业上大获成功,而且还将几个孩子也都教育成才,这也是她被称为传奇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黑夜中,能够点亮自己的,可称为英雄;而能够把他人也点亮,让大家一同散发出光彩的,便可称传奇。”

董竹君正是这样一个人物,所以无论是同僚还是家人,都对她十分钦佩。

1997年,董竹君因感冒不治去世,享年97岁,她的传奇故事就此拉下了帷幕。

而就在她去世前56分钟,电视台刚播放了关于她的专访栏目。

节目中,主持人由衷感慨道:“您拥有坎坷,历经磨难,却一直健朗如初的一生!”

也由衷的希望,大家也能拥有像董竹君一样的精神,在逆境之中历经坎坷而不放弃,在困苦之中饱经磨砺而不改初心。

若真能如此,则必将洗尽铅华,涅槃而生,缔造出新的故事与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上海   锦江   青楼   兵团   钱财   司令   封建   商人   年后   妻子   饭店   女儿   青年   传奇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