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为何去台湾?晚年靠洗肾维持健康,死前留几千万言

#历史开讲#

2023年2月5日,与病魔战斗了整整50年的星云大师在台湾佛光山安详离世了,此消息一经披露,两岸同悲。

遵照大师生前的交代,佛光山以坐缸形式让大师圆寂,众多僧侣参加了星云大师法体真身的封龛仪式,至此,这个与佛结缘一生的智者永远离开了。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虽然星云大师已经与世长辞,但他对无数人的影响却是深切且久远的。那么他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大师遗志:两岸和平统一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的离世消息传到大陆之后,国台办,中国佛教协会等有关方面,随之便应佛光山的邀请组成了吊唁团,计划赴台吊唁。

大陆吊唁团在佛光山的协助之下,顺利办完了所有赴台手续,并准备动身时,不曾想却遭到了台湾方面的阻拦,最终导致了无法成行的结果。

此番行为让台湾佛光山广大信众感到无可奈何的同时,更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大陆方面不得已也只好调整吊唁日期,决定于2月12日赴佛光祖庭江苏宜兴的大觉寺内,对星云大师进行吊唁。

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在佛光祖庭江苏宜兴大觉寺吊唁

此番局面绝不是圆寂的星云大师所想要看到的,因为两岸的和平统一一直是他毕生的期盼。

在他的遗嘱《真诚的告白》里,也写下了“我对两岸视如一家、对世界都如兄弟姐妹”的话语。

星云大师在生前更是身体力行,一直致力推动两岸的友好交流,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在大陆发起过多场捐赠活动,以一腔家国情怀推行着善举,凝聚着两岸同胞的友谊。

在星云大师的吊唁会上,身为国台办副主任的龙明彪在现场表示,希望大家继承星云大师的遗志,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及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龙明彪还非常遗憾的表达了无法前往台湾,近距离送别星云大师的无奈之情,但无论如何,那份敬重和缅怀之意是真切和浓重的。

龙明彪致辞

对于星云大师希望两岸和平统一的遗志,台湾的许多有志人士也表示,他是一位真正把民族大义装在胸间的人,也希望中华儿女能够换位思考、和平共处、共同推进祖国的繁荣富强。

其实星云大师多年来对于两岸的和平统一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佛法所做出的弘扬行为,还远不止如此,这一切早在他与佛结缘的时候就开始了。

与佛结缘 深受两人影响

都说出家人了无牵挂,对于红尘人和红尘事更是应该抛之于脑后,但事实真该如此吗?

其实对于星云大师而言,尘缘不是要刻意去回避的,他一生中最感激的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外婆,哪怕在出家之后也不曾忘记分毫。

在星云大师写下的《贫僧有话要说》这本书中,就真切的记录了他与外婆的深厚亲情,并且还称他最大的恩人,就是自己的外婆刘王氏。

刘王氏信奉佛教,一直都有一颗慈悲之心,她对小时候的星云大师十分关爱,如果说星云大师后来为什么会与佛结缘,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外婆的影响。

说来也怪,明明外婆并没有什么文化,而且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她竟然会背《金刚经》,外婆的这个“技能”不禁让小时候的星云大师感到非常神奇。

并且在和外婆相处时,她会经常告诉星云大师,自己很看重和尊重出家人。还时常说他们都是一些功德无量的人,这不禁让星云大师从小就对出家人充满了好感。

在外婆的影响之下,星云大师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般若心经》,并且还跟着外婆到处东奔西跑的去烧香上供,后来更是索性戒了荤食,开始吃素了。

外婆自己虽然不识字,但她却是一个富有长远眼光的女性,她坚持在那个动乱且贫穷的年代送星云大师去学堂接受教育。此番主张为星云大师后来的写书撰稿,提供了极有力的基础。

由此可见,星云大师说外婆是自己最大的引路人和感恩对象,完全不是虚言,毕竟在星云大师选择遁入空门时,外婆也是家中唯一一个支持他的人。

1937年,跟随外婆生活的星云大师突然得到了一个噩耗,在南京行商的父亲离奇失踪了。这个消息让母亲刘玉英心慌不已,无论她怎样打听,都没有得到丈夫的半点行踪。

不久之后,南京便发生了令无数国人心痛的大屠杀事件,至此,全家人更是没有了父亲的半点消息,连他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1938年,母亲刘玉英依然坚持打听丈夫的下落而决定前往南京寻找,12岁的星云大师因不放心母亲孤身一人上路,选择与其同行。可万万没想到,此次追随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在寻找父亲的途中,星云大师看到了无数流亡的人,他们拖家带口、饥餐露宿,这种种画面深深刻进了他的脑子里。并且他和母亲也和众人一样,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经过长途的奔波之后,他和母亲来到了栖霞寺的门前。此地正是寺内住持建立的难民收容所。

“你愿意当和尚吗?”当栖霞寺的僧人们看到少年时期的星云大师颇具慧根后,便向他问道。

“我愿意”,那时的星云大师并未将这句提问当成一句玩笑话,而是一本正经的做了回答。此番举动完全出乎了僧人们的预料,同时这三个字也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起初星云大师的母亲刘玉英对此持非常反对的态度,可没想到年纪轻轻的星云大师却十分执着于自己的决定。最后也没听进去母亲的劝阻而一意要遁入空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年仅12岁的星云大师那时已经看透了很多世间凉薄和百姓疾苦。加之他从小就受到佛法的影响,所以才会斩钉截铁的出家为僧。

后来星云大师便在栖霞寺正式剃度出了家,那时的他法名为悟彻,号今觉,成为了临济宗第48代传人。剃度完成后,便进入了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

也是在栖霞寺内,星云大师结识了自己的师傅,同时也是对自己影响颇大的一个人——志开上人。

志开上人也是集佛法于一身的人,在战乱时他将寺院当做避难所,前前后后让两万多名国人免受了灾难。因此,志开上人也被世人称之为“中国的辛德勒。”

同时星云大师也深受志开上人的影响,在入寺五年后,星云大师突然得了疟疾,每天都深受寒热交加病症的折磨。那时候他唯一的安慰,就是师傅志开上人给自己送来的半碗咸菜。

“那半碗咸菜,比所有的珍馐佳肴都有价值”,在星云大师后来回忆过往时,依然对那半碗咸菜记忆犹新。

要知道那时的物资可是十分匮乏的,别说咸菜了,许多老百姓都是饿着肚子生活的,由此可见,志开上人对自己的徒弟是多么的关爱,这份恩情让星云大师铭记了一生之久。

但志开上人对这位入室弟子也是非常的严厉,抄佛法、背佛经是星云大师初到寺内常有的事情。如果不按时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很有可能会受到责罚。

但好在星云大师自从来到栖霞寺之后,从未有过懈怠之心,短短几年期间他就将所要背诵的经文全都牢记于心了。并且他还每天晚上坚持到大殿上焚香打坐,以求沉淀心性。

严师出高徒的真理,无论放到哪里都是适用的。正是志开上人对星云大师的苦心教导和指引,他之后才会有着种种令世人侧目的成就。

一个是他与佛结缘的启蒙者,一个是入佛之后的指引者,所以无论是外婆还是师父,他们都是对星云大师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人,更是星云大师一生中极其重要的两位恩人。

1945年,星云大师到焦山佛学院就读,那时他就显露出了过人的写作能力,学成归来之后更是担任了《徐报》的主编。

1948年,星云大师还和同学智勇法师共同创办了《怒涛月刊》,在里面大力抨击腐败的恶习,希望还佛教清净的面目。

直到1949年,星云大师才再次改变了原本的人生轨迹。

1949赴台 毕生弘扬佛法

很多人都会对当初星云大师突然离开栖霞寺而远赴台湾的行为感到疑惑,明明原本过着平静的参佛生活,为何四处奔波呢?其实这完全是因为他有一颗慈悲之心。

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局势算不上安稳,战火更是时常发生。百姓们则流离失所,全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星云大师所写“和平”

那时的栖霞寺本身就成为了难民收容所,所以深受战乱的老百姓全都涌了过去。看着受伤生病的百姓,星云大师实在是于心不忍,更因僧侣们不会救护知识而倍感焦急和伤心。

出家人一向以慈悲为怀,星云大师尤甚,于是他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台湾参加专业的救护技能培训。

在1949年夏天,22岁的星云大师带领着近70名的同门踏上了前往台湾的征程,可是世道艰难,当他们真正到达台湾后,所剩下的僧侣已经减了一半。

在星云大师前往台湾之前,栖霞寺已经和台南训练司令孙立人将军取得了联系,星云大师一行人的培训事宜都是由他安排。

可是还没等到星云大师与孙将军取得联系,就迎来了十分危险的处境,由于星云大师是从大陆来的人,所以身份十分“敏感”,甚至被冠上了“间谍”的名号。

眼看着培训计划已被完全打乱,星云大师便想着能够返回大陆,可当时正值台湾戒严时期,一时半会儿压根儿没法离开,所以他只好四处寻找安身之所。

后来走投无路的星云大师来到了圆光寺的门前,并十分幸运的被他们收留了下来。本以为这样就能够等到这场风波过后离开,不料还是没能免于这场灾祸。

1949年6月,一行台湾军人粗暴地打开了圆光寺的大门,二话不说就将寺内的慈航法师绑了起来。不仅如此,他们还抓捕了包括星云大师在内的多名僧侣,用的都是“匪碟”的罪名。

入狱后的星云大师并未因各种不公的待遇而选择屈服认错,他一如往常遵守着佛法,等待着昭雪之日。直到23天之后,星云大师在孙将军的帮助下,平安走出了暗无天日的牢房。

出狱后的星云大师并没有选择返回大陆,而是留了下来,因为他有了一个更具价值的决定——以文化弘扬佛法。

于是在台期间,星云大师开始大量写作,以一字一句传扬着佛法真理,并先后出版了《无声息的歌唱》和《玉琳国师》等书,发布之后更是受到了多人的青睐。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将原本的法号今觉改成了星云二字,所代表的就是在黑暗中给别人光明的意思。就好比他身处乱世,但依然以佛法净化人心、给人温暖一般。

星云大师不仅书写佛法,而且还身体力行的去讲经弘法。由于那时交通的闭塞和不便,通常需要星云大师徒步几个小时去往讲法地点,几十年如一日的劳苦奔波他都无怨无悔。

1964年,随着想要听取佛法的信众越来越多,星云大师便决定在高雄寿山寺创办一所学院。大部分的资金都来源于民间信众,他们怀抱着对佛法真理的追求,共同建造了一个圣地。

不久之后星云大师便身患重病,到晚年严重的时候,甚至每天靠洗肾来维持健康。但那时的他依然不愿意闲着,还是继续用自己的一支笔对佛法进行着弘扬。

“死亡也没有什么不好,生死淡然之,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切由它去吧。”这是星云大师在患病之后,接受采访时所说出的豁达言论。

可见星云大师虽然半生都在与病魔做着对抗,但却从未畏惧,而是怀着一颗淡然处之的心态,来继续做着世间最有价值的事情。

在星云大师的遗嘱中,众人也皆能体会到他开朗豁达、朴素节省的人生态度。

生前的他为佛家信众建了无数个寺院,可唯独没为自己盖上一砖一瓦,只留下了千万字的各种专著,足以让人对他的清贫乐道感到动容。

一朝踏进佛门,终身为之奔走,星云大师虽然已经圆寂,可他的精神却给予了无数人温暖和力量。

他的离开让数万信众悲痛的同时,更会将他的伟大牢记于心间,也希望台湾省的同胞能感受到他的这份苦心,早日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台湾   星云   大师   僧侣   咸菜   佛法   晚年   外婆   两岸   母亲   大陆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