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但凡通览和熟知二十四史的人都很强大”?

很简单,二十四史是传记体史书,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读了之后就是一头雾水,仅仅是传记部分你就必须前后反复对照,才能厘清时间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可怕。

我随便贴一页《新五代史》的内容上来,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我就不说别的,单说最后这一句话:“五月己丑,潞州行营都虞候康怀英及晋人战于夹城,败绩。”这句话看着平平无奇,为什么非要写到本纪里呢?不细究的话,就是某人于某时在某地战败了,完了。

当然,假如所谓的“通览”就是随便读过一遍,那非常简单:这句话读完了,完事了——你说我读没读懂?我读懂了啊,不就是“潞州行营都虞候康怀英跟晋人在夹城打了一仗,输了”么?可问题是你要读史,就得搞明白这一仗打的是个什么意义?为什么一定要记录下来?

接着往后看,看唐本纪第五、梁臣传第十,才能把事情经过理个大概:喔,原来这是梁晋争霸中的关键一战,梁军从开平元年五月发兵攻潞州,与晋军在潞州连番血战却始终没能把城池拿下来,所以朱温非常生气,降了康怀英的职务,调李思安来做主将,结果李思安打了半天也没搞定这事,朱温又把李思安免了调刘知俊过来做主将,并亲自到潞州城下督战——就在这个当口,李克用死了,李存勖上位,本来增援潞州的周德威听到信之后也回去奔丧去了。后梁听说李克用新丧都以为破城指日可待,于是就懈怠了,朱温也回洛阳去了,结果李存勖是个狠人,“乃与德威等疾驰六日至北黄碾,会天大昏雾,伏兵三垂冈,直趋夹城,攻破之。怀英大败,亡大将三百人,怀英以百骑遁归”。一下子把整个局面都打开了。

所以说潞州之战非常重要,是梁晋争霸的一个关键节点,理应被记录下来。不过到这没完,继续深究,你会发现朱温在这一战后心态崩了,“猜忍日甚”,最后听信谗言诛杀了佑国节度使王重师,导致人心涣散,刘知俊投李茂贞、王镕投李存勖跟这事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说这次大败一定是要被记入史册的。

你以为这就完事了么?没有,这就入个门,刚刚算是把事情弄明白了。继续研究你会发现更多的问题:潞州在哪?行营都虞候是个什么职位?五月己丑到底是几月几日?你看都是问题,然后你就需要读志和表了——对,新五代史还没有志,你得去翻旧五代史、新旧唐书,然后你会发现好像这些书里也没说清楚到底都虞候是什么啊!然后你得去翻唐会要,翻五代会要,翻通典,翻过之后你发现你还是没搞明白这个官职到底是干嘛的!

对,你搞不明白,因为“唐代方镇使府之武职军将至多,前史均无明文”,你得去看严耕望先生的《唐代方镇使府僚佐考》,然后知道虞候的地位比较低,但是唐代后期都虞候地位开始上升,在不同编制的军队中都有出现,可统兵刺奸、整顿军纪,一般是由节度使的亲信牙校担任的。在军事行动中都虞侯负责统领所有虞侯,并单独统军一部,一般事罢即废——由于潞州之战非常重要,因此一开始康怀英是顶着招讨使的名头出去的,结果久战无攻,被朱温贬成了潞州行营都虞侯,但由于继任的李思安也久战无功,所以也被朱温给免了,康怀英在下一任招讨使到来之前应该是以都虞侯的身份暂时统军,结果就在这个当口,李存勖带人突袭,大败梁军。

所以我们知道了,一来这次大败有李存勖出其不意之功,二来李存勖进攻的时间节点非常巧妙,正好抓住了梁军诸将听闻李克用新丧略有懈怠、军中主帅未至的这么个机会,所以打出了非常漂亮的一仗。

因此二十四史不是越读越快的,反而会越读越慢。这种读法,通览并熟知是可以消耗掉一个人一辈子精力的。一般来说我们默认一个人“通览和熟知二十四史”都是按照这个读法来算的,所以你能说这种人不强大么?何止强大,简直强到没边了好吗!

但问题是,所谓“通览”,自然也有另外一种通览的法子,那就是“潞州行营都虞侯康怀英跟晋人在夹城打了一仗,输了”这种高中文言文阅读的路子,明白个大概意思,就算读过了,读过之后沾沾自喜:嘿!老子通读过二十四史啦!

两者相差不可以道理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行营   当口   节度使   读法   本纪   主将   懈怠   节点   唐代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