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项300人实验: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竟隐藏着生命神奇的秘密

英国BBC一部纪录片,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300多个家庭。

实验中,他们针对0-1岁的孩子设计了五个不同小游戏,分别是:撕纸、手帕放嘴里、杯子当帽子、装成猫咪、躲猫猫。

工作人员以“孩子是否被逗笑”为标准,来判断他对这个游戏感不感兴趣。结果发现,小宝宝玩躲猫猫的时候表现得最兴奋,有超过70%的宝宝被逗开怀大笑。


躲猫猫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你可能没有发现,当孩子还不会走不会跑,甚至还不会翻身的时候,躲猫猫的游戏就已经开始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场景:

宝宝躺在婴儿车里,父母用手掌捂着脸,慢慢打开,配合上夸张的声音和动作,遮住,打开,遮住,打开……不断重复。

每次看到你的脸的瞬间,小宝宝都会哈哈大笑。这就是第一阶段的躲猫猫。

2、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跑能跳,他们对躲猫猫的热情更加高涨了。妈妈,我藏起来,你来找我。然后你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

他躲进被窝里,盖住了小脑袋,却忘了把腿也藏起来。

只藏脑袋不藏腿,这就是第二阶段躲猫猫的特点。孩子觉得,我看不见你,你就看不见我。

3、第三阶段

​这个时候的躲猫猫就比较常规化了,也就是一方躲藏,一方寻找。可以爬到树上、蹲在草丛里,藏在床底、藏在衣柜里……

真是乐趣无穷啊,反正我是玩到初二还在玩,别笑我幼稚啊!


为什么孩子爱玩捉迷藏?

捉迷藏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孩子心理认知发育的小秘密。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把藏起来的东西找出来,其实是认知升级的表现。为什么这么说?

在纪录片《宝宝的异想世界》中,有一幕是这样的:

5月龄的一个婴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工作人员手里的彩色球球,就这样盯着看了好一会。接着,工作人员拿来一块布,把彩色球球盖住了。


彩色球球被遮住后,孩子愣了一下,然后有点茫然地转移了目光。原来,以他目前的认知,他不能理解彩色球球只是被遮住了以为消失不见了。

后来,实验对象换成10月龄的孩子,这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当球被盖上后,他掀开了那块布。

实验表明,10个月左右的孩子,能维持对某个物体的心智图像,他能明白:就算看不见,这个物体也存在。

所以,躲猫猫这个小游戏,除了亲子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刺激惊喜,还让他们逐渐明白“物体的常恒性”:即使你看不到对方,但对方仍然存在。


​孩子为什么“只藏脑袋不藏脚”

孩子为什么只藏脑袋不藏脚,那是他们傻吗?当然不是。那只是因为孩子的心理认知能力,还不够健全。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实验结果发现:

6岁以下的孩子,会认为自己看到的,和别人看到的是一样的。自己看不见时,别人也会看不见。

因此,才会出现幼儿“只藏脑袋不藏脚”的有趣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小游戏   月龄   英国   心理学家   物体   认知   脑袋   工作人员   彩色   神奇   秘密   生命   儿童   简单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