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聊ChatGPT了,被这个故事震撼到,忍不住和你们分享


原创 逃妈 东西儿童教育 2023-02-16


最近看到很多教育大V的分析,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孩子要培养创造力、同理心、爱和信任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对的,有没有人工智能都该培养。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在设想怎么“绕开人工智能,去做它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实际上,就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本身,都还有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它自己就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巨大的方向。

“Worrying about general AI is like worrying about overpopulation on Mars. 担心强人工智能,就像担心火星上人口过多一样,杞人忧天!”——斯坦福教授 Andrew Ng


大家好,我是逃妈。

这段时间最火的,肯定是ChatGPT无疑了。

准确地说,自打去年11月底横空出世,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火好几个月啦。

当时小半爸还专门写过一篇分享:



不过呢,那会儿大家的关注点还在疫情上,并没引起多大波澜。直到近两周,科技大厂慌了,媒体也开始轮番轰炸,ChatGPT才算彻底走进大众的视野,引起很多同学对未来职业、孩子教育方向的担忧。

和各大V、博主们翻Qiang尝鲜、各抒己见不同,因为已经深度使用了好几个月, ChatGPT算是完全走进我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习惯。

前几天我索性注册了它的升级版本。不便宜,每月20刀,但比起它带来的便利,还是挺值的。



用免费的试用版本时,它多少有些敷衍:



用交费的升级版之后,就有耐心多了



我以前写分享文章,要查资料什么的都习惯打开Google搜索,现在会直接开ChatGPT,明显它要好用得多。

逃爸前几天遇到一个技术问题,在网上搜了半天也没能解决。后来问ChatGPT,头一两次,它的回答也很飘渺,后来换着角度问,解决掉了。

逃逃呢,那是another story了。现在整个北美的教育界都很轰动,学校、老师们都在头疼怎么防止学生直接用ChatGPT写作业,写论文。有的说要严防,有的说要拥抱……吵得不可开交。



我觉得这是新技术刚推出时的阶段性迷茫,最终肯定会回归正常化。就像计算器第一次出现时,肯定也有“孩子该不该用,能不能用,什么时候能用“的争论。

总的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有节制地去拥抱它,孩子在学习计算阶段不能依赖计算器,但到了后面,是完全可以借助这个工具来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

它相当于在传统搜索工具的基础上往前多走了一步,以前我们要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要通过关键字搜索,然后在大量搜索结果中进行筛选、理解和整理,得到最终结果。现在ChatGPT一步到位,直接把最后的结果给我们。

当然,结果质量如何,还是取决于「使用这个工具背后的脑袋」,能否问出一个好问题,能否把需求提清楚。

那长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是什么呢?


尽管这段时间聊ChatGPT的很多,但我发现,大家的分析和展望都有些凭感觉。


因为极少人谈到人工智能最根本的概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的区别。


甚至把它们混为一谈,所以会出现两种很极端的声音,有的说ChatGPT就是陪你聊天的,类似天猫精灵,小爱同学;有的则把它吹成人工智能的高级形态,无所不能,人类快没啥用了。


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两者的区别,很多问题就引刃而解:



为了搞清楚这些,我直接去问了问ChatGPT。


Q1:请说说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区别。

弱人工智能适用于特定任务,强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的智能系统。

我们现在见到的所有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还不存在。


Q2:请举一些弱人工智能的例子,说得具体一些。

它给出的都是现有的、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也是它基于目前的数据语料所了解到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正在研发的,在实验室里没公布的;正在设计酝酿,还没有投入研发的……


Q3: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工智能呢?

ChatGPT很明确地回答了,它属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它只是一个强大的信息检索工具,还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系统。


到这里,我们大致搞清楚了,ChatGPT是人工智能这个大方向中,弱人工智能这个分支下的一个应用工具。


我看到很多教育大V的分析,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孩子要培养创造力、同理心、爱和信任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对的,有没有人工智能都该培养。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都是在设想“绕开人工智能,去做它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实际上,就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本身,都还有很长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它自己就是一个人才需求量巨大的方向。


我是99年上的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当时就已经有“人工智能”这门课,兴奋不已,觉得自己掌握了了不起的尖端科技。现在回头看,那会儿的技术,还真算不上“智能”。


十多年后,2012年,神经网络算法有了重大突破,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一个里程碑。


现在,又差不多是10年后,ChatGPT的出现,算是第二个里程碑。


过去这二十多年,计算机、大数据、神经网络、人工智能人才供不应求,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那些大厂,熟悉的科技大拿,几乎都集中在这个方向。就这个ChatGPT,单核心人工智能专家就有400人,他们每年的薪水要花掉2亿美元,更别说其他的技术人员。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十年,需求依然旺盛。


因为,在大的人工智能方向上,人类只能算迈出一小步。20年后回头看,现在的ChatGPT, 大家可能也会觉得算不上“智能”。


已有的每个弱人工智能领域,都还有很大的深挖提高空间。ChatGPT 的文章可以写得更好更有“灵魂”;人工智能画画,可以更细腻更符合人类审美;医疗人工智能仪器,可以更精准更值得信赖…..


还有更多其他的弱人工智能领域:已知的,有需求但还做不好的;未知的,现在还提不出需求的……


还有,从“弱人工智能”往“强人工智能”这个方向,都还没怎么开始走呢……


I am in the camp that is hopeless. 我们现在连强人工智能的门都还没摸到。

——深度学习之父 Geoffrey Hinton


我觉得大家谈到的,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得培养创造力、同理心、人的情感、爱和信仰等等,都很重要,也很正确。


但假如你希望在未来几十年的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孩子会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的话,那么,数学、算法,依然是根本中的根本。


那翻过几十甚至上百年,出现了强人工智能,而且还比较成熟的时候,会是怎样?


我也不知道。


不过,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部电影。


这是20多年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美国科幻片,片名就叫“A.I.人工智能”。



最近大家在热议ChatGPT、人工智能,让我想起了它。


依然记得当时刷它时,内心收到的冲击和震撼,和片尾那段哭得稀里哗啦。


剧情围绕一个叫David的人工智能儿童展开,他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机器人,拥有和人类儿童相同的外形和感情。



一个儿子重病不醒,可能活不了多久的家庭领养了David。David的内置程序里被“写死”了会永远全心全意爱他的“妈妈”。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女主也渐渐开始接受David,David给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带来了欢乐。



然而,夫妇俩的儿子马丁苏醒了,两个孩子之间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出于对亲儿子的保护,妈妈做出自己的选择,遗弃了David。



失去家的David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寻求妈妈的爱…….



和现在那些在多元宇宙里穿来穿去,神乎其神的科幻电影比起来,它的拍摄手法、场面效果什么的,都显得老旧过时了。


但它展现的未来社会,它引发的对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放在现在,也是远远超前的。


我不想告诉大家故事的结局,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看吧,记得备些纸巾


之所以特别想和大家分享这部电影,除了觉得它是AI电影里最浅显易懂,也最富有家庭亲子温情的一部以外,其实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看到AI的发展空间和方向。


比如,现在大家可能会说,AI没有情感,没有真正的思考。


那人为什么能思考?是我们过去的所有经历,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人聊过的天,这些信息存储在大脑后,通过一些电信号在脑神经元间传递,从而调整身体里某些物质元素产生情感,比如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得到快乐;或者做出决策,比如今晚该学习还是玩游戏。


如果这些信息,也能成为AI的学习训练数据,同时也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传递、调整和决策的过程,同样也能有情感,有思考。




说实话,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我还真想不到有什么是未来AI做不到的~


它会一步一步地蚕食人类能力的领域,如果只做一个旁观者,真就只能节节后退了。


大家觉得呢?


欢迎在文末留言一起讨论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人工智能   这个故事   事情   人类   方向   需求   领域   未来   孩子   智能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