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剥削,为什么欧美企业罕有加班文化?

因为大概一百年前,庸俗经济学家还在为剩余价值和剥削是否存在辩经的时候,【真正的资本家】已经意识到不太对劲了。

1914年前后,亨利·福特主动把旗下员工日薪提升一倍,同时每天工作时间从12小时降到8小时(时薪增加到原来的3倍)。到20年代,福特又主动把每周工作日从6天降到5天。福特希望,他的首倡能够改变当时的996风气,让工人阶级有更多的薪水和时间,用于商品消费

如果福特的员工买不起汽车,那福特汽车该卖给谁呢?——亨利·福特

剥削剩余价值的结果,就是社会购买力的持续下降,俗称【内需不足】。尤其是经历过1929年大萧条的捶打后,资本家发现以前的路越走越窄,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从亨利·福特开始,20世纪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构建出一个【消费阶层】,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中产阶级。

这个阶层存在的意义,就是当白领(金领)挣高薪,然后拼命买买买,贷款买买买。他们负责提供内需市场,让【经济内循环】能够长流不息。

那么资本家的利润从哪里来呢?

这就是20世纪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外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后发国家转移,而凭借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掠夺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的流动自由度是高于其他一切生产要素的。因此,只要在自由市场内部,资本的长期稳定收益率将趋近一致。

也就是说,假设投资一亿美元在A国建纺织厂,雇佣纺织工一千名;同时投资一亿美元在C国建自动化汽车厂,雇佣工程师十人。那么每名C国工程师“创造的利润”将是A国纺织工的一百倍。

如果不是一百倍,那么资本就会涌入利润率更高的行业,导致供求平衡改变,改变纺织品和汽车的价格,直到利润达到一百倍为止。

为什么做同样的工作(比如洗碗),发达国家的工人可以拿十倍甚至几十倍的薪水?

因为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中流动自由度最差的。资本可以自由流通,商品可以大宗贸易,但劳动力市场大体上是封闭的(可能存在小规模的劳务输出/入),只能在国内循环。

总结一下就是:

这个系统当然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循环,因为资本家总是要提取利润的。但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学会了利用债务和通货膨胀来缓冲消费不足的后果(同时转嫁给其他国家)。

这和20世纪以前,发达国家从殖民地掠夺廉价原材料并倾销工业品,尽可能让殖民地民族产业破产的行为恰好相反。

那为什么国内没有这么做呢?

  1. 尚未经过大萧条的捶打。
  2. 对【短缺】的群体记忆过于深刻,对【过剩】缺乏感性认识。
  3. 后三十年依赖外向型经济路线,对内需重要性认识不足。
  4. “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产业利润率,没有足够的剩余价值供养中产阶级。
  5. 新兴国家在接近【中等收入陷阱】以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如外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亨利   福特   工业国   剩余价值   罕有   内需   中产阶级   资本家   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   本质   资本   欧美   产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