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项羽为何会在楚汉战争中败北?

世人皆知西楚霸王项羽曾一度称霸天下,压制天下诸侯,成为秦末的天下霸主。但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却输给了起初势力弱小的刘邦,最终在乌江自刎,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一生。

刘邦出身低微,且武艺一般,远不及项羽的贵族出身和高超武术。但刘邦集团却能由弱变强,最终改变局势,击败项羽。

我们不禁感到好奇,为何强盛一时的项羽最终会走向失败,而最初弱小的刘邦却能够赢得天下?

一、 性格与成败

1. 应为将,不为君的项羽

项羽乃楚国贵族,名将项燕的孙子。从小时候开始,项羽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为人坦荡,做事、做人讲究名正言顺

这种性格使得项羽擅长打硬仗,不擅长阴谋诡计。此种作战习惯在项羽的成名战,“破釜沉舟”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公元前208年,楚怀王以宋义为大将率军救助赵国,项羽就跟在宋义手下。可是,宋义怯战,有意在安阳逗留四十余日。于是项羽杀死宋义接管了军队,并迅速进军,与王离展开决战。

《史记》记载,项羽将船只都凿沉,打破烧火做饭的工具和帐篷,只带上三天的伙食,以此表示与王离决战的坚定信念。在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加持下,项羽大败王离,扬名天下

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令人敬佩,但却不是一个君主必备的品质。作为一个君主,更多的应该考虑全局,使用各种计策达到最佳结果。也就是说,项羽的性格更适合做一名冲锋陷阵的大将,而非一名君临天下的帝王。

此外,项羽在性格上有些锋芒毕露

这种莽撞、冲动的性格在项羽早年的一些举动中就有所体现。《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南巡会稽之时,出巡的队伍仪仗极为庞大豪华,项羽看到后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在项羽看来,自己可以取代秦始皇,也能拥有如此庞大的仪仗队伍。这句话吓坏了项梁,急得项梁马上捂住他的嘴,告诉他不要妄言,免得给他们带来灭族之祸。

项羽的胆大妄为于此可见一斑。从一方面来说,这种胆量是一名将领的优秀品质;从另一方面来说,将这种话轻易说出口,难免显得有些粗率,不适合作为主君。

当项羽功成名就之时,他的性格弱点便进一步暴露出来。

在鸿门宴过后,项羽将刘邦赶到巴蜀、汉中一带,并大肆分封诸王,满足于西楚霸王的地位,变得志骄意满。当时,他贪图享乐,曾对人说道:“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变得富贵之后,如果不返回家乡显摆,就好像穿着华丽锦缎做的衣服行走在夜色中,没有人注意到。项羽的锋芒毕露与好大喜功在这句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不仅如此,在实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项羽还有顾及自身声名、优柔寡断的一面

鸿门宴之时,本是项羽除去刘邦的最佳时机,但是项羽顾及自己的声名,且听信了项伯所说的“沛公先入关中乃有功之人”(《史记》)的言论,使得刘邦逃过一劫。

2. 厚黑天子刘邦

与项羽完全不同,刘邦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爱好游侠、斗鸡走狗。成年后也是整日游手好闲,在现代人看来,刘邦就好像一个地痞或地头蛇

但就是这样一个粗野之人,心中却依旧有着远大志向,且较项羽更为隐忍

当秦始皇巡游天下之时,刘邦也看到了秦始皇的车架,他说出这样一番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史记》)。

也就是说,尽管刘邦很羡慕秦始皇的地位,甚至也有一丝成为帝王的想法,但他并没有直率地说出要取代秦始皇的话,而是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这种隐忍在刘邦率先进入关中的作为中也可以看到。按理说,刘邦作为一个地方小吏出身,占领关中后应该禁不住诱惑大肆劫掠。但是刘邦没有这样做,他对关中百姓秋毫无犯

正如范增对项羽所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今入关,财务无所取……其志不在小”(《史记》)。

刘邦还在山东的时候就是个小人,他贪恋钱财,每次战斗时都会大肆搜刮,且喜爱美色。现在刘邦率先进入关中攻占了咸阳,美色、财货唾手可得,但他却忍住了自己的欲望,这表明刘邦内心有着更大的野心

此后,刘邦更是在项羽面前唯唯诺诺地装孙子,处处以项羽为尊,以此迷惑项羽和其他诸侯。

事实证明,刘邦的计策成功了。项羽越发骄纵,引起了其他诸侯的不满,最终众叛亲离。

此外,刘邦的狡猾与厚黑也是项羽远远比不上的

《史记》记载,项羽与刘邦曾经有过一个“鸿沟合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羽与刘邦集团约定,双方的势力范围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是刘邦的,鸿沟以东是项羽的势力范围,这是楚汉版的“互不侵犯条约”

项羽在签订这项条约后随即释放了刘邦的妻子与儿女,并放心地折返,前去处理大后方的叛乱。但是刘邦并没有遵守约定,他采纳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立马撕毁合约,追击楚军

项羽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被刘邦从身后捅了一刀,被围困在垓下,最终兵败身死。刘邦的不仁不义和脸厚心黑虽然为人不齿,却是一个帝王应有的品质

二、 刘邦的知人善用与项羽的刚愎自用

1.刘邦唯才是举

根据《史记》记载,刘邦晚年曾经自我总结成功经验。他说道,自己在出谋划策方面比不上张良,在后勤保障方面比不上萧何,在调兵遣将方面比不上韩信,但是,他能够很好地任用这三个人,这就是他能够取得天下的秘诀。

刘邦的自我总结十分到位,他在用人方面确实令人叫绝。他总是能够实事求是,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

如刘邦手下的韩信,不过是一个连吃饭都吃不上的流浪汉,樊哙也只是一个屠夫。可见刘邦并不拘泥于人才的出身和品格,只要有真才实学,他都可以重用。

此外刘邦用人不疑,对于出身于项羽集团的英布、彭越等人,刘邦并未猜忌,而是不计前嫌地委以重任

不仅如此,出身低微的刘邦总能拉下脸面虚心纳谏。如郦食其最早拜见刘邦之时,刘邦对他并不上心,接见郦食其时还让两个女人伺候自己洗脚,边洗脚边和郦食其聊天。

郦食其对此大为不满,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据《史记》记载他“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也就是,郦食其并没有对刘邦行大礼,并劈头盖脸地来了一通质问,问刘邦到底是想帮秦国击败诸侯,还是帮助诸侯击败秦国。这句话的火药味十足,刘邦听后随即大骂,说道,这不是废话吗,谁不知道我们是要进攻秦国

郦食其听后,缓缓说道:“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史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刘邦真是为了天下着想,与一众义兵讨伐暴秦,那就不应该这样对长者无礼。刘邦听了后立马悔改,并向郦食其道歉。由此可见,刘邦能够放下身段虚心纳谏

2.项羽的用人失策与刚愎自用

项羽集团的核心成员基本都是来自楚地的将领,外来的人才如韩信等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由此可见,项羽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

除此之外,项羽猜忌心理颇重。他对谋士范增曾一度十分信任,但是在受到刘邦的反间计之后,他就疏远了范增。刘邦手下的重要谋臣陈平也曾是项羽的部下,也因为项羽的多疑而背叛了楚国投靠了刘邦。

正如陈平对项羽的评价:“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史记》)。项羽无法全心全意信任手下,他信任的人都是项家人或姻亲,即便手下有才华出众的奇士,也得不到项羽的重用。

即便那些留在项羽阵营内的人才,在项羽的刚愎自用面前也未能发挥其才华。在项羽大败秦军后,他打算衣锦还乡,定都彭城。这一举措受到了手下谋士韩生的反对,他劝项羽定都关中。从后来的战略局势来看,韩生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项羽不仅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因为韩生对项羽的不满而杀死了韩生。由此可见项羽性格中刚愎自用的一面。

项羽的骄傲自大与刚愎自用是战争中的致命弱点,这种弱点在几个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项羽在鸿门宴上错失了杀死刘邦的机会;又比如,项羽轻信刘邦会遵守合约,将后背完全留给了刘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总结

项羽是无数中国人熟知的英雄人物,他武艺通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但在与刘邦的争斗中,他最终自刎乌江,黯然退场。

项羽的失败有着许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项羽本身性格高傲自大,锋芒毕露,不屑于使用计策,这使得项羽适合成为一个大将而非一位帝王

另一方面,项羽在用人上任人唯亲,流失了许多人才,且猜疑手下,刚愎自用,做出了许多错误决策。

与之相反,脸厚心黑的刘邦往往能够任用正确的人才,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由弱变强,击败了项羽。

参考文献

1. 刘梦琪.通过《史记》比较分析刘邦、项羽命运成因[J].明日风尚,2020(17):172-173.

2. 王春庭.试论楚汉战争的性质和项羽失败的原因[J].辽宁师院学报,1979(06):46-5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项羽   秦国   关中   史记   刚愎自用   天时地利人和   刘邦   鸿沟   诸侯   手下   性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