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位之路

唐玄宗李隆基能登上帝位,可以说是偶然中的偶然,整个过程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或事件出现变化,李隆基都不可能当上皇帝。但历史就是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已经有了确定的结果,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李隆基最终登上了皇位。所以说,李隆基是天选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如果武则天不专权,李隆基当不了皇帝


垂拱元年八月五日(公元685年9月8日),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此时的皇帝正是李隆基的生父——睿宗李旦。在此一年前,武则天废掉了高宗指定的继承人李显,立李旦为帝。

武则天对权力的欲望是强烈的,高宗李治后期由于身体的原因(风疹),“政事皆决于天后”,“内外称为二圣”,一直到李治病逝,武则天已经掌权了八年。太子李显登基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大权依然在她的手里。李显仅仅当了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并放逐到房州(今湖北房县)。

所以,如果武则天没有废掉李显,而是和其他太后一样安度晚年,那皇位肯定是在李显这一脉里,根本没有李旦的事情,而李隆基最多只能当个郡王。

李旦登基后,武则天仍然临朝称制,所以李旦也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旦的长子叫李成器,其母为皇后刘氏,所以李成器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在李旦登基的那一年就被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而李隆基作为庶出的第三子,则被封为楚王,这时的他还不到两岁。

天授元年九月九日(公元690年10月16日),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自立为帝。当了六年多傀儡皇帝的李旦被降为皇嗣。不久后,李成器被降为寿春郡王,八岁的李隆基也被降为临淄郡王。


所以,如果武则天不称帝,李旦继续当皇帝,那后续的皇位就是嫡长子李成器的,李隆基则可以当个亲王。


李隆基虽然贵为郡王,但由于特殊的身份,却没有活动自由,从天授二年到圣历元年(公元691年到697年)间,他相当于被软禁在宫中。期间,他的生母窦氏也被武则天秘密杀害。

和李隆基一起被软禁的还有他伯父李贤(武则天次子,李旦的二哥)的儿子李守礼(李贤的次子)。多年后的开元年间,李隆基的兄弟岐王拿李守礼开玩笑,李守礼娓娓的说起被幽禁那段岁月的痛苦经历,已身为皇帝的李隆基听后感伤不已。

也许正是在这个大哥哥的保护下,少年的李隆基才过得不至于太悲惨。

就这样,李隆基在只能看见四角天空的深宫大院中,度过了他的六到十二岁。


如果没有狄仁杰,李隆基当不了皇帝


圣历元年(公元697年),武则天已经七十三岁了,但在把江山传给谁的问题上还没有定下来。

在她登基前后,大杀李唐宗亲,抬高武氏,自知在李氏族人眼里,肯定恨之入骨。而武家的武承嗣、武三思也在此时极力请求武则天立自己为太子,他们的理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此时宰相狄仁杰的一句话,让武则天彻底下定了将皇位传给李家人的决心。

狄仁杰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用一堆大道理正面劝谏武则天;而是当武则天询问他时,他总是不经意的从侧面说一些母子恩情之类的话。

一日,武则天又问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对曰:“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

同年三月,武则天召回了庐陵王李显;九月,立李显为皇太子。


所以,如果没有狄仁杰的规劝,武则天很可能将皇位传给武家人,到那时李隆基还能否活着都不一定了。


李显被立为太子后,李隆基也结束了被幽禁的生涯,住到了洛阳积善坊的郡王府里,他的父亲李旦被封为相王。

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快八十的武则天可能回忆起了年轻时的往事,想回长安了,于是整个朝廷开始为回长安做准备。十六岁的临淄郡王李隆基因此被赐予了一处位于长安隆庆坊的宅院,即后来的兴庆宫。

临近年末,武则天及朝廷回到了长安,年号也改为了长安元年。这也许是李隆基第一次来到长安,这个日后他成就大事的地方。

在长安呆了两年后,武则天又回到了洛阳。期间,李隆基担任过右卫亲府郎将、尚辇奉御等职,这些职位一般也都是给皇亲国戚或高官子弟的,而父亲李旦则兼了雍州牧的官职。


神龙元年一月癸卯(公元705年2月20日),太子李显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辉等诛张易之兄弟,史称“神龙政变”。

后二日,武则天传位于李显,后三日,李显正式登基。


这一年,二十岁的李隆基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了这场事件。在这之前,李隆基对于皇位肯定是没有任何非分之想的,身为亲王之子,既不是长子又是庶出,皇位怎么轮也绝不会到他李隆基身上;但经过这件事后,李隆基的心里也许有了些变化:事情还可以这样干?


萌芽已经产生,剩下的交给天意。


李显登基后不久,就将国号改回,依旧为唐。李隆基的官职升迁为卫尉少卿。


如果李重润还在,李隆基当不了皇帝


神龙二年,李显立第三子李重俊为太子。

李显与韦后的嫡长子叫李重润(即懿德太子),当年刚出生就被高宗李治封为皇太孙。可惜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因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与武则天的事而被杖杀,时年十九。

一同被杀的还有韦后的亲生女儿李仙蕙(即永泰公主)。

自己唯一的亲生儿子、还有亲生女儿被婆婆杀了,此时的韦后该是多么痛苦,她到底承受了多少,她的内心也许正是这时发生了变化,才有了日后的种种所为。


李显的嫡子没有了,庶出的二子李重福被韦后诬陷贬任外地,因此庶出的三子李重俊才按序被立为了太子。


李重俊虽为太子,但非韦后亲生,因此不但被安乐公主等人看不起甚至凌辱,还被权臣武三思怂恿蛊惑,玩弄于股掌之中。

终于,看清一切又无可奈何、深感自己地位不保的李重俊决定破釜沉舟、拼死一搏。

李重俊墓

神龙三年七月庚子(公元707年8月6日),李重俊联合几位亲信及宗室成员,发动了政变,史称“景龙政变”,但最终失败被杀。


所以,如果李显与韦后的嫡长子李重润还活着,则肯定能顺利继承李显的皇位,就没有后面那些乱事,更没有李隆基什么事了。


“景龙政变”时的李隆基二十三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他没有参加李重俊的行动,不知道是李重俊没有叫他,还是李隆基拒绝加入。但这次政变肯定同样让李隆基印象深刻,“神龙政变”的成功,“景龙政变”的失败,相信李隆基一定悄悄分析过原因,总结过经验。


李重俊被杀后不到一年,也许是韦后出于对其他王爷们的不放心,很多成年王爷都被外放官职,李隆基则去了潞州(今山西长治)做别驾(相当于二把手)。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在潞州当了两年别驾后,李隆基终于又回到了长安,这一年他二十五岁。


如果李显没有暴薨,李隆基当不了皇帝。


不谈李显的才能究竟如何,但他肯定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无论是出于愧疚还是疼爱,李显把自己的妻子韦后和安乐公主宠上了天。

过分的宠爱就是纵容,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在景龙四年六月壬午(公元710年7月3日)这一天,五十五岁的李显在吃了一个饼后,突然死了。

李显的死因被后人算在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头上,这里我们不去探究,重点在于皇上没了,而且没有指定继承人。

五十五岁的李显年龄不算大,身体也还不错,虽然两个儿子没了,但还有被圈禁在外地的次子李重福,以及已经十六岁的小儿子李重茂。


正常来说,李显至少还能再活十年,那时也许他与李重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立李重福为太子也不一定;而李重茂也二十六岁了,李显或许已经为他铺好了顺利即位的路;又或许李显后来又有了多个儿子,从中选了一个当太子;即使最后实在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从宗室里选一个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如果中宗李显没有突然死亡,李隆基能当皇帝的概率是小之又小的。


在李显死后的三日内,韦后紧急做了一系列的部署:

先是秘不发丧,宣布亲总庶政;

召五万府兵屯京城,并让韦氏亲族统领;

立李重茂为皇太子;

派兵监控李重福;

提拔亲信张锡、崔湜、裴谈、张嘉福、岑曦等为宰相,亲族韦温总知内外兵马;

为笼络人心,李旦加太子太师,李成器、李守礼等人进封为亲王;

大赦天下,改元唐隆。


在自认为全部安排妥当后,唐隆元年六月丁亥(公元710年7月8日),也就是李显死后第五天,韦后安排李重茂登基即位,自己则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


如果崔日用告了密,李隆基当不了皇帝


从潞州回来的李隆基并没有安分守己的呆着,而是“广交朋友”,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与之前李重俊结交高级官员不同,李隆基的几个铁杆支持者官级都不高,比如:

刘幽求:朝邑(今属陕西大荔县)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

钟绍京:苑总监,掌苑内馆、园、池之事;

麻嗣宗:长上果毅,以折冲府二把手的身份戍卫京师;

薛崇简:卫尉少卿,太平公主之子;

这里面级别最高的可能还是薛崇简,但也没什么实权,只是搭上了太平公主这条线。


这些人看似不靠谱的组合,但最后却把事情干成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李隆基依靠的武装力量。

在这一方面,他主要发展的是羽林军万骑中的中下级军官。这些中青年人没什么背景,且平时受韦氏亲族所掌控的高阶官员的压制,心里或许有气或许不服,李隆基许给他们事成后的高官厚禄,一部分人愿意冒险一搏。

其中就包括后来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不过这时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果毅。

这里有个问题:李隆基在做这些事情时,李显还是在皇位上的,李隆基肯定不可能预测到李显会突然死去,那么他发展自己势力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单纯的为了保护自己?还是看不惯朝政准备肃清朝廷?还是早已经有了非分之想?究竟是哪种,只有李隆基自己心里知道了。


李显暴薨后,一日,一位和尚求见李隆基,自称有要事相告。李隆基很是纳闷,但还是见了。和尚开门见山,称自己受兵部尚书崔日用所托,韦后要害相王及太平公主一族,希望临淄王你赶快行动。

李隆基听后,是既震惊,又害怕,脑子里充满了问号和感叹号。

要知道,崔日用可是韦后一党的人,他为什么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更惊奇的是,他是怎么知道我秘密谋划之事的?


此时的李隆基已经顾不上细想了,也没有时间去调查到底是谁泄露了自己的想法。

他只能抓紧时间紧锣密鼓的布置安排,尽快行动。


所以,如果崔日用向韦氏告发了李隆基,那等待他的只能是身死族灭,还谈什么当皇上?


身为韦党的崔日用究竟为什么要帮助李隆基,注定是个不解之谜。


唐隆元年六月庚子(公元710年7月21日),在李显死后第十八天、李重茂即位后第十三天,李隆基的行动开始了。


如果钟绍京的老婆没说话,李隆基当不了皇帝


这天下午,李隆基带着刘幽求等人按计划准备进入禁苑,去找身为苑总监的钟绍京。

结果钟绍京不知道是害怕了,还是后悔了,就是不见。

禁苑在太极宫正北,其南门对着的,正是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这里也是除了从太极宫内部外,唯一一个可以到玄武门的地方,而羽林军便驻扎在玄武门外。

禁苑图

进入禁苑,是所有计划的第一步,只有进入禁苑,到了晚上才能与羽林军万骑的人会面,才能有后续行动的实施。如果禁苑进不去,晚上万骑的人见不到李隆基,谁还会行动?


在这个关键时刻,钟绍京的妻子许氏劝说钟绍京:“忘身殉国,神必助之。且同谋素定,今虽不行,庸得免乎”。

这段话有两个意思:一、这事你是舍身为国,神仙会帮助你们的。即从精神思想上让钟绍京心安、有信仰;二、这事大家都知道你已经参与了,即使今天你不行动,一旦事不成,你以为能跑得了吗?这是断后路,告诉钟绍京已经无路可退。

听了妻子的劝告,钟绍京恍然大悟,赶紧开门迎接李隆基等人。

所以,如果没有钟绍京妻子许氏的劝说,李隆基的行动一开始就夭折了,肯定是当不了皇帝的。


李隆基看到钟绍京,一没有追问为何迟迟不开门,二也没有任何责怪,只是紧紧的握着钟绍京的双手。

几人按计划一直等到天黑后,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先后也到了,大家都在等李隆基的最后一声令下。


这时的李隆基心里也许在权衡着一切,也许在推演着行动,但就是迟迟没有下命令。


古人的重大事情发生前一般都有神秘的天象,这次也不例外。

二更(大概是晚上九点半)的鼓声响了,突然“天星散落如雪”,天上下起了流星雨。

刘幽求趁势说:“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所以,如果没有这场流星雨,李隆基也不一定能当皇帝啊。


李隆基对葛福顺等人说:“与公等除大逆, 安社稷,各取富贵,在于俄顷,何以取信?

葛福顺言:“我去去就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血雨腥风了。

葛福顺拔剑直入羽林营,斩羽林将军韦播、高嵩等,控制了羽林军,并将首级拿给李隆基看。

李隆基确认后,率领刘幽求等几十人出禁苑南门,往玄武门进发,钟绍京带领手下的户奴工匠一百多人也赶了过来,这些人有拿斧子的,有拿锯子的,都是平常在禁苑干活用的农具,整个场面看起来不像宫廷政变,倒像是农民起义,战斗力有多少不知道,但声势是撑起来了。

李隆基命令葛福顺将左万骑攻玄德门,李先凫将右万骑攻百兽门,拿下后汇合于凌烟阁前,然后就大声喧哗,自己则勒兵于玄武门外,等待二人的信号。

太极宫

三更(晚上十二点)鼓声响起,李隆基听到了宫内的喧哗之声,便与众人一起冲入玄武门,进到了太极宫内,在太极殿宿卫李显灵柩的卫兵们也纷纷倒戈响应。

宫内喊杀声一片,韦后、安乐公主皆死于乱兵之手,诸韦及亲信“马鞭以上皆斩之”,上官婉儿求情不成,被斩于旗下。


李隆基等人来到太极宫,看到了李重茂,刘幽求说:“众约今夕共立相王,何不早定?”意思是让李隆基趁机杀掉李重茂,但李隆基没有那么做。

他也许是想给他那可怜的伯父李显留个后吧。


天快亮时,内外皆定,大事已成。

第二天,李隆基被封为平王,其他人也都论功行赏。


唐隆元年六月甲辰(公元710年7月25日),“唐龙政变”后第四天,在内外形势所迫下,十六岁的李重茂禅位,李旦登基。


如果李成器不让位,李隆基不一定当得了皇帝


李旦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太子。

这件事情非常急,因为参与政变的人都在等着,其他人也在等着结果。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太子之位肯定是李隆基的,但有一个关键人物绕不过去,就是李成器。


李成器是李旦的嫡长子,按“立嫡立长”的祖训,他当太子合情合理。但如果那样做了,不光李隆基不愿意,参与“唐隆政变”的人,恐怕都不愿意。

当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事大家还是清楚记得的,如果现在处理不好,玄武门的事势必又会上演。


很多人都能看得清历史,但却看不清当下,还好李成器不是。


没等李旦开口,李成器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这句话倒是事实,如果李成器不自量力去争太子,大概率会像当年的李建成一样下场。


但是也不一定,说不定李成器准备充足,出其不意反杀李隆基也有可能。


所以,如果李成器不让位,李隆基当不了皇帝的概率虽然很小,但还是存在的。


众望所归,李旦即位后第二天,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至此,李隆基的上位之路就基本定了,虽然后来有太平公主势力的干扰,但已经不影响大局。


延和元年八月庚子(公元712年9月8日),当了两年皇上的李旦传位给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

二十八岁的李隆基正式登上皇位,是为唐玄宗。



李隆基这一路走来,从一个庶出的王爷之子,到最后登上皇位,是天意?还是人为?

我想用三个词来形容更贴切:

顺势而为、韬光养晦、奋力一搏。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后人的评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神龙   安乐   皇帝   太极   郡王   长安   皇位   上位   长子   太子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