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沉渎:太湖古埠 溇港明珠(7)

在时光的流里,一切都会随着岁月变迁而消失。但总有印记存在,在砖瓦之间,在桥石缝隙,在传说故事里,在人们的生活点滴、气质谈吐中。小沉渎,这座太湖西南岸的“太湖明珠 溇港遗珍”,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千年作息的嬗变和它悠远绵长的生命力,激荡着历史文化积淀的回响。

钦家:小沉渎的名门世家

钦家,是世居小沉渎的望族世家,钦姓至今仍是小沉渎的主要姓氏,共有钦氏聚居点6 处,钦姓村民800余人。

始祖 钦德载像

宋徽宗时期,西南夷人宜也吉都仰慕宋朝文化,率领族属300余人远道进贡。但路途艰难,遭遇歹人,族众悉殁。到汴京时,只剩下宜也吉都一人。徽宗见其身材魁伟、武艺超群,虬髯铁面,笠帽金杯,异其才,且感动于其事迹,赐钦姓,易名高一,封为侍从官,赐居河南。“靖康之变”后,钦氏子孙随宋室南渡,散居吴越间。八世孙钦德载,举理宗朝进士,为湖州都督计议官。宋亡不愿仕元,隐居碧岩山,自号寿岩老人。去世后,著名诗人杨维桢作诗吊之。钦德载子钦氷如始迁小沉渎,他的三个儿子杏村、梅轩、素庵分居于宅里、竹园、田畈三个自然村,此后小沉渎三支钦氏更是分徙长兴县城、泗安、湖州、安吉,甚至江苏宜兴。

小沉渎钦氏近800年的繁衍发展,兴盛不衰,历代都有名人涌现,如明初湖北云萝县知县钦禹传,明代性至孝、有义行的钦镗,明代会修《神宗实录》的钦王命,清代神童钦棐、钦公范,清代光禄寺署正钦昇华,清代进士钦陛璠,现代著名报人钦本立……其中尤以钦琏的事迹最为人津津乐道,数百年之下,盛传不已。

南汇知县钦琏治水 图片来自网络

钦琏(1685年-1745年),一名涟,字宝光,号幼畹。清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雍正四年(1726年),任南汇首任知县,9个月后被调任,雍正十一年(1733年)再任南汇知县。后调高淳、江浦、江宁等县,所至皆有政声。钦琏任南汇知县期间,主要有三大功绩:一是兴建南汇学宫芸香书院;二是组织南汇名士顾成天、叶承编纂南汇第一部县志《分建南汇县志》;三是亲率民众修筑海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全长一万五千三百余丈的海塘工程得以如期完成,人们为资纪念,称之为“钦公塘”。因为钦琏造福一方百姓的功绩,南汇一带广建钦琏生祠,有南汇书生祝悦霖竹枝词为证:“压住蛟龙气不骄,危塘坚筑势岧。村中多少闲香火,只合钦公庙里烧。”

钦宅门楼 “箬溪渔隐”摄

小沉渎村北墙门钦宅见证了钦氏的瓜瓞绵绵,这是一座清代乾嘉年间建筑,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青砖黛瓦,木质梁柱,原是五开间前后四进,占地约750平方米。历经百年沧桑,到2019年时,尚存有一进五间房屋及部分走廊,约100多平方米面积。2021开始,按照当年样式对钦宅进行了复古修缮,保存了钦宅砖雕门楼。门楼坐北朝南,总高4米、面宽3米、深约2.6米、石库门框净高2.5米、净宽1.4米,门楼内外呈八字形,原有双扇木质门,两侧留有门闩孔。门楼内外由青砖贴面,门楼顶由青黛筒瓦筑砌盖面,门楼上方有精美雕花砖镶嵌,其中阳面砖雕“燕鹊徵祥”四字,阳刻、行书,整体古朴、大方,阴面砖雕行书“笃实辉光”四字,寓示着主人对后代的无限期许。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被小沉渎的风雅人文倾倒,流连往返,写下诗文佳句,留与后人吟咏。清代著名诗人、长兴县令鲍轸有《雨趋小沉渎》一首:

鸡鸣放船去,溪上雨潺潺。

梦落菰蒲里,涼生枕蓆间。

连林太湖港,到抵大雷山。

咫尺流云气,苍茫一解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太湖   雍正   南汇   长兴   湖州   海塘   砖雕   门楼   知县   清代   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