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保连年上涨,国家医保局回应推动缴费与可支配收入挂钩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徐云波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政策的建议”(下称“建议”),其中提到城乡居民医保费用连年上涨等问题,认为应当暂缓个人缴费提标,建立适当增长的缴费机制。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对此建议的答复,表示将推动居民医保缴费调整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

徐云波认为,个人缴费年年涨,影响公众参保积极性。据国家医保局数据,2011年至2022年,居民医保缴费标准从每人50元提高到了350元,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筹资约900元。城乡居民医保存在着个人筹资标准增长过快、群众就医体验获得感不强、居民自愿参保缺乏持续动力等问题。

有学者关注到了低收入人群的居民医保缴费压力。中国人民大学张楚在研究中发现,贫困人群如城乡低保家庭成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缴费负担较重,贫困人群参保率低于普通人群。张楚认为,应该提高居民医保补贴比例,设定补贴基础与底线。

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中承认了问题的客观存在。国家医保局强调,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合理调增,是确保参保人待遇支出的客观需要,主要用于巩固提高待遇保障水平。当前随着医药技术快速进步、居民医疗需求逐步释放、人口老龄化加速等,医疗费用持续高速增长对医保制度运行影响很大,医保基金支出压力较大。2021年,居民医保基金收入9724亿元,支出9296亿元,结余率仅为4.4%,居民医保基金近年来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是造成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上涨的重要原因。

国家医保局认为,建议中提出的“个人缴费标准在一段时间内(3-5年)保持相对稳定”对未来医保工作很有参考价值,将联合有关部门完善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缴费调整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

建议认为,居民医保要建立可预期参保机制。他称,可以通过探索个人缴费年限与医保报销水平挂钩、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个人账户、推行以户为单位组织参保等方式,以激励群众连续参保缴费,巩固扩大参保覆盖面。国家医保局表示,上述提议与医保局工作方向一致,会将相应内容与地方经验进行总结体验、研究论证。

徐云波还提到,城乡居民医保可以借鉴商业保险运行模式,探索对连年缴费又未享受医保报销的居民减少个人缴费。国家医保局答复称,居民医保作为社会医疗保险坚持公平普惠,通过大数法则分散疾病带来的风险,筹资不受参保人是否患病的影响,体现了风险共担、共建共享。商业保险对投保人的健康状态有要求,如果将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与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医疗服务利用度挂钩,可能会出现健康人群缴费日益减少、患病人群缴费逐渐增多的情况,不利于制度保障功能和长期稳定运行。

采写:实习生 柳宇成 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医保   居民   国家   支出   人群   机制   水平   建议   基金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