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生管理的工作重点

我在一个高职院校任过教,有一次考试,有个学生平时是不来上课的,要考试了,来走过场,来了不会做图,就在电脑上玩游戏。我查到了很心平气和地请他不要玩游戏,他不理我,我就说:你不做图不考试,可以离开考场。结果这个学生马上站起来指着我破口大骂,扬言出校门小心点要整死我。这种事在我们职业教界来说不是新鲜事,很多老师都有过亲身经历,对我来说也并不会在意,犯不着生气。

出了这事经后,问题暴露出来了,这个学生在这个学校没有受到任何处理,任何一个学生管理的相关人员及他的班主任,都没有给我一句话的交代。在一些以招生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学校校长认为,学生是送钱的,老师是花钱的,自然学生是一个都不能少,老师不满意可以不干,走了再招。在这样的学校校长眼里面,老师的任务是给他哄住学生,只要安全混过二年,学生管理工作就算合格。这种学校不在少数。

我的原单位是一个省级中职学校,全封闭管理,对于这种学生是坚决地开除,而且由班主任就可以直接下处分,然后报学生管理部门批准。每年学生流失率在个位数,而上面这个高职学校流失率在十位数。有的老师觉得,管理越严是不是流失率越高。我们的经验是,管理得越好越严,流失率越低。如何管理好学生,这就要从分析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说起。

一、保障基本生活

心理学家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由低到高的五种,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没有得到基本的满足,之上的其它需求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全日制住校学生,每天大半的时间是生活时间,学生管理更应该对学生的生活做更多的关注,所以我们要从学生的吃、穿、住、行、医等方面保障学生的基本生理需求。

吃:吃喝是大事,如何能吃得饱,吃得安全是最基本的,我们还要学生吃得高兴,吃得健康,吃得文明,吃得有尊严。学校在现有的条件下,不可能无限制满足学生吃得好的奢侈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定期了解学生对食堂的意见,制定措施缓解学生与食堂的矛盾,及时处理学生吃喝问题中的冲突,规范学生的进餐行为,改善学生的进餐环境,降低学生的生活成本,不要让学生超计划的生活支出,引发管理问题。发现学生吃不起时,一定不能冷眼旁观。

穿:要保证穿得暖、穿得干净,还要强调正确着装。所谓正确着装,就是要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正确选择穿什么?怎么穿?明白着装与行为礼仪的关系。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如果穿传统初中、高中的校服,可能对学生的暗示是“你还是学生”。如果穿军装,可能对学生的暗示是“我是一个兵的”。如果穿职业装,可能对学生的暗示是“我是一个职业人”。如果穿礼服,可能对学生的暗示是“我是一个文明人”。所以穿什么也体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学生不会穿衣会被歧视,穿得脏会被歧视,这些都是我们的学生出校之前必须学会的。

住:水电通畅,安全卫生,睡得舒服、玩得高兴,这是对学生住宿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室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寝室就应该是学生的家,职业学校的学生,可能不会像大学生一样把生活时间用来进行更多的学习活动,寝室更多地是学生睡觉和娱乐生活的地方。我们首先要保证学生想睡时睡得下,该睡时睡得着。然后是水电要合理保障,安全和卫生要成为重点检查的内容。要能让学生在寝室有更多生活空间,要让健康的文体活动能在寝室内开展,一方面促进学生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主动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课外生活。

行:安全、便捷出行。校内主要是通过安全提示、通道划分、紧急通道、疏散演练和排除隐患等来保障学生行的安全。特别要注意检查各种环境、意外情况可能导致学生流动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防止踩踏事件发生。对于学生出校的安全,则主要通过宣传教育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首先,要离校、返校的时间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安排人员,防止离校和返校时最近一公里出现安全事故。在对交通安全、乘车安全、防患意识、乘坐电梯安全等进行安全教育。

医:防治传染病和疾病就医是主要工作。随时调查学生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病的发病情况,特别要注意发现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传染性伤寒、传染性疥疮等传染病,一旦发现及时隔离治疗。注意统计可能因食物引起的腹泻学生人数,发现多个就一定要调查腹泻原因,及时就医并通知相关部门关停整改。做好常见外伤的处理的知识宣传,做好女学生的生理卫生保健宣传,发现不明原因的疾病及时就医。注意精神状态异常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发现精神病症状,要马上送回家及时就医,不能及时送走的要安排专人看护。

二、保障学生安全

保障学生安全,要从学生的意识安全、环境安全、行为安全三个方面着手,有计划、的目的、有投入地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坚决地采取排除或隔离。

意识安全:汶川5.12大地震,千里之外的我们也感到山摇地动,当时我们正在11楼开会,刚散会正走出会议室,突然感到人往一边倒,因为我们贵阳处在无地震带上,根本想不到会是地震,只知道楼摇了,得让学生快跑出去,赶紧冲下楼逐层疏散学生。当我们声嘶力竭地大喊学生们快跑时,很多学生无动于衷,根本不理你,最后我只能拳打脚踢把学生打下楼去。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们的学生根本没有避险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应该放在学生安全教育的首位,只要是能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活动都地有必要的。

环境安全:创建安全的校园环境,这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条件。在安装校园监控网络,组建安全队伍。在教学区、实训区、室外活动区、食堂等设置等公共场所设置人行通道和物品摆放的区域线,楼梯设置上下分隔的安全线和人流指示标志,危险区域、隐蔽台阶、高空坠物处、低矮通道等要设置安全警示线和警示标识。在校园道路设置道路警示线、交通警示标识和路标。在所有场所使用安全色,“红色”表示禁止、停止和防火;“绿色”表示提示、安全、允许和通行;“黄色”表示注意、警示、警告和警戒;“蓝色”表示指令、规定、要求和遵守。电器设备电源控制箱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工作状态的电器要有工作指示灯显示通电状态,切断电源后指示灯熄灭。对于设备使用过程中有安全隐患的操作,要使用反面教材提示,如:这样做事能会产生什么后果等。这些措施都是保障学生安全的细节。

行为安全:通过学生手册、管理制度、安全指导书等形式,明确规范学生在校内外的安全行为,如:要校内如何遵守安全规定,校外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发现什么情况应该如何处置等。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如军训让学生学会服从,5S管理让学生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礼仪训练让学生提高文明素质,这些都是减少冲突、实现和谐相处的有效方法。要指导所有学生在与人相处时学会尊重、文明、礼让,减少冲突的概率。

安全工作要从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安全标识、安全教育和安全预案等方面,全面建立起看得见、能实施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有制度文件,也要有检查记录和宣传资料来展现管理成果。

三、保障教学次序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学生为学习而来,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传授知识,不管从那方面来讲,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所以,一切的学生管理,都要围绕保障教学次序这一主题。否则学校就可能办成集中营、劳教所,学校将不再是学校,没人愿意拿钱进少管所。所以我们要在制度上、生活上和技术上保障有序的教学次序。

制度保障:学校学生守则的核心内容应该体现保障教学次序的原则,如考勤制度、成绩管理制度、学分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等都是学生守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教学的重要制度。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纵容一个违纪学生,可能会吓走几个好学生。不放弃学生,是给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不拒绝学生。如果不正确处理违纪学生,会误导学生做事可以不承担后果。

生活保障:不会饿着肚子没精力上课,不会没睡好觉打着瞌睡上课,不会经常生病没办法上课,不会成天私事公事太多经常缺课,不会生活中冲突不断没心思上课,这些都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学生管理在做好各种保障工作的同时,让学生愉快地生活,才会有好心情愉快地学习。不要偏离保障教学次序这一根本管理目标,否则就会与学生求学的愿望背道而驰,学生学不了知识、就没有了学生,学校也就没有了市场。

技术保障:怎样指导班主任建立学习型组织,怎样进行以学习为目的分组管理,怎样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违纪,怎样保证学生的到课率,怎样避免非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冲突。这些都是学生管理部门应该主动考虑的。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技术手段,量化对班级、班主任和学生的考核。如何利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建立起科学的学生管理体系。这些都是围绕服务专业教学而开展的教育改革。

四、实施素质教育

专业课的教学工作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任务。在保障专业教学的同时,与班主任一起整体构建学校学生素质培养的教育体系,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这是学生管理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德育大纲中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教育。”

中国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共党史与国情教育。”职业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老百姓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的社会共识。

道德品行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与训练;生命安全、艾滋病预防、毒品预防、环境保护等专题教育。”道德教育关系到学生将来怎样更好地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同。

法治知识教育:“宪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守法教育要从训练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起,让学生养成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从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就业创业准备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教育。”入校时做好树立学生职业目标,要校期间引导学生的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道德准则,顶岗实习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角色转化做指引。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方法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辅导和援助。”要校内创建用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管理制度和方法向社会实际倾斜,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准职业人的转化,我们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有两个方面的能力是必须的,一个是专业能力,另一个就是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我们通过专业教学来培养,非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是上通过学生管理来实现的。所以,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也是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管理队伍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拓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学生   工作重点   次序   职业学校   吃得   管理部门   管理制度   需求   能力   制度   发现   环境   职业   学校   社会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