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军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最后找回了吗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全国局势动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晚,广西灌阳塘尾巴屯农民文永遂却收到了一封来自遥远山东的信,他借着昏暗的油灯打开,信上字迹工整地写着:

“共产党早晚会取得胜利,那些大洋要用于革命事业,私自去拿就把你们给害了。”

从此,在当地就流传出了两段童谣,“六担银元三担枪,红军师长埋宝藏”和“六担银元三担枪,枫树下坐师长”。

那么,一向军纪严明,艰苦奋斗的红军是怎样和“宝藏”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的呢?这一切还要从湘江边上那场悲壮的战役说起。

血染湘江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踏上了史无前例,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彻底消灭红军,消灭中国共产党,对红军一路围追堵截,红军陷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地。

在整个红军长征的队伍中,由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后改编而来的红五军团执行后卫掩护任务,红五军团下辖红13师和红34师。

这个后卫掩护任务可不是一般部队能执行的,他们不仅要一步不落的跟上红军队伍前进的脚步,还要经常停下来战斗,阻击尾追的敌军,为红军大部队的前进争取时间,阻击完敌军后还要跑步追赶大部队,可以说任务十分艰巨。

1934年11月,红军进入了湘江以东的地区,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部队的步步紧逼,红军几乎每天都是白天作战,晚上行军,整个部队十分疲惫。

而担负后卫阻击任务的红五军团的官兵们,还要不分白天黑夜的边作战边撤退,更是牺牲伤亡非常大,整个军团的官兵们都是咬着牙凭着意志坚难支撑。

在红军主力渡过湘江时,红五军团冒着敌人飞机的狂轰乱炸和反动派部队的步步紧逼,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堵住了围上来的敌人,给红军主力渡江争取了时间。

在红军主力渡江后,红五军团与湘江之间防守力量极为薄弱,在两侧的敌人趁着这个机会合围上来,占领了渡过湘江的渡口,炸毁了渡江的浮桥。

而此时,红五军团下辖的红13师距离湘江还有100多里地,红13师的指战员们硬是用了一天的时间,边和追上来的敌人战斗,边走完了这100多里地,来到了湘江边。

到了江边,发现前有阻敌,后有追兵,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红13师的师首长一声令下,全师攻击,在阻敌的防线上撕开了缺口,冒着湘江冰冷的江水和湍急的江流游过了湘江。

等到他们上了岸,回过头才发现,红34师还没有过江,而且已被重兵合围在湘江东岸,凶多吉少。最终红34师全军覆没,身受重伤的师长陈树湘为避免成为俘虏,最终在战场上自杀,英勇牺牲。

而此时国民党反动派的部队开始大肆追捕掉队、打散的红军和红军伤员,红军战士们陷入了极危急的时刻。

为了不让红军战士落入敌人的魔掌,红五军团首长给了还没有渡过湘江的司令部参谋乔明增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由他任师长,成立收容师,负责收容打散的红军战士,就地隐蔽发展力量,并拨给他六担银元和三担枪作为整个收容师的启动家底儿。

守着金山当农民

1913年,乔明增出生在山东肥城一个以种地为生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只有受尽贫苦折磨和地主欺压的乔明增不愿一辈子只当个农民。因此,在他15岁的时候,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后来在宁都起义中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五军团。

乔明增领受任务后,便带着几个战士在战场周围秘密搜寻失散的红军战士,把他们集中起来后,来到江边,发现敌人防守严密,根本无法渡江,于是决定让失散的红军战士们向东走。

在出发之前,为了方便行动,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和几个信得过的红军战士将6担银元和3担枪埋在了灌阳洪水菁村一棵大枫树下。自己则在周围潜伏起来,保护这批军资。

此后,乔明增便打扮成乞丐,在灌阳县境内游荡,一边看护这批军资,一边收拢灌阳县境内的失散红军。

一天,乔明增在庄稼地里结识了一个叫文永遂的庄稼汉,在与文永遂的交流中,乔明增说自己是红军的挑夫,因为打了败仗,又没有钱回家,才在这附近流浪。

庄稼汉文永遂知道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对红军很有好感,对乔明增这个“红军挑夫”也很同情,于是就邀请乔明增到自己家里居住。

就这样,庄稼汉文永遂收留了红军的一个师长。乔明增在文永遂家里住了下来。作为农家孩子出身的乔明增,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他不愿意在文永遂家里白白吃饭,所以,每天同文永遂一起下地干活,很快也和村子里的其他农民打成了一片,这个村子很快就接受了乔明增这个外乡人。

为了增加粮食的产量,乔明增还带领着村里的乡亲们向着村子周围的荒地发起了挑战。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乡亲们一锄头一锄头地开垦出了大片荒地,极大的增长了粮食产量,在这个过程中,乡亲们对乔明增也更加亲近和信服。

在与乡亲们熟悉以后,乔明增还向这里的乡亲们传播革命思想。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受累受穷,并不是因为自己所谓的什么命不好,而是世世代代被地主残酷剥削的结果。

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推翻地主,种上自己的土地。乔明增传播的革命思想,让广大农民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于是对乔明增更加崇敬和信服。

然而每天的朝夕相处,乔明增的学识、谈吐和能力渐渐显露出来,让文永遂觉得乔明增绝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红军队伍中普通的挑夫。

乔明增也察觉到了文永遂的想法。其实,乔明增也在观察文永遂一家人,通过乔明增的观察,文永遂一家人都是老实本分的穷苦农民,对红军充满了同情。因此他不再瞒着文永遂,而是向文永遂坦白了自己的身份。

正如乔明增所预料的那样,知道了真实情况的文永遂并没有去向反动当局告发乔明增,而是对乔明增更加憧憬和照顾。

其实,乔明增坦白自己的身份,也有着另一层考虑。因为乔明增身上还担负着寻找和照顾失散红军的任务,是不可能长久地瞒着文永遂的,而且文永遂也可以帮助自己完成这个任务。

财帛动人心

乔明增在文永遂的帮助下,一边种粮,一边帮助失散的红军战士。然而谁都没想到,“宝藏”的秘密很快就要藏不住了。

一开始安心种地的乔明增并不引人注意,但是,由于他经常到处打听失散的红军战士,在与四里八乡的人交往的过程中,他独特的谈吐和见识,引起了当地很多人的注意。

特别是一些红军战士,在于乔明增接触过后,生活水平都有了改善,这就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在有心人的打探之下,红军师长“藏宝”这个事情在周围慢慢地传开了。

“藏宝”这个字眼,本身就带了很大的神秘性和诱惑性,有多少人能不对这个字眼动心呢?这可是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机会呀。

再加上1936年,广西灌县这个地方连续爆发了旱灾和瘟疫,很多庄稼颗粒无收,更是逼得更多的人对红军师长的“宝藏”打起了主意。

于是就有很多人冒充失散的红军战士找到乔明增,希望可以从乔明增这里领些钱财,虽然这些诡计都被谨慎精明的乔明增识破,但还是有很多人冒充红军战士前来要钱。

发展到后来,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连红军战士都不冒充了,直接就来找乔明增要大洋。

乔明增也不是铁石心肠,他知道这里边很多村民也是被灾情逼得没办法了,他计划从这些大洋里拿出一部分帮助当地的老百姓渡过难关。

于是他联络了文永遂和他的家人,准备带他们去大枫树下边挖些银元出来,分发给老百姓。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们几个人前脚刚出发,机警的乔明增就发现身后跟了百十号村民。

乔明增知道,把这些村民带到藏宝地,那些银元和枪支一定会被抢夺一空,到那时候,他不仅无法完成自己的任务,更没有办法向组织交代。

于是机智的乔明增就开始带着身后百十号村民,在山里兜圈子,一边在山里走,一边左瞧瞧右挖挖,装作想不起来银元埋藏地点的样子。

就这样,乔明增带着身后的百十号村民,遛了几十里的山路,直到把这些村民都走累了,各自散去,他才暂时放下心来。

经过这次事件,乔明增心里已经打起了十二万分的警觉。他知道财帛动人心的人性,也明白“财不露白”的道理。

现在这笔军资的秘密已经保不住了,现在还只是有人来索要,如果一直得不到钱,急了眼的村民们很有可能会以武力逼迫他,甚至把他告发到反动政府那里,到时候,非但这笔军资保不住,还有可能牵连到其他流散的红军战士。

于是乔明增决定,这个地方不能再住了,必须赶紧转移。

忠孝乔明增

于是乔明增向文永遂表达了自己想离开回山东老家的想法,文永遂也知道乔明增的艰难处境,所以很快就答应了帮助乔明增启程上路。

虽说是帮助乔明增返回山东,但文永遂的家里也是一穷二白,根本拿不出上路的盘缠。于是,善良的文永遂和他的家里人,拿出家里仅有的两斤糯米,用心地炒了炒,做成干粮让他带在路上吃。

在乔明增出发前,文永遂还把自己家里种的药材也给乔明增带上,让他可以在路上卖了应急。

要知道,这个时候当地还正是处在灾荒中啊!为了乔明增,文永遂一家把如此珍贵的粮食送给乔明增,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

乔明增就这样怀揣着文永遂一家倾尽全力的“盘缠”和深厚的情谊,踏上了从江西返回山东老家的道路。

从江西到山东,有1700多里的路途。为了路上不引人注意,出发时,乔明增把自己化装成了乞丐,一路沿街乞讨往山东走去。

然而随着身上干粮的消耗,乔明增刚上路没多久,就从假乞丐变成了真乞丐,一路要饭支撑下来。

但是不管再饿再难,他怀中的两斤炒糯米和药材一点都没动,因为这是要带回去孝敬自己母亲的。

在路上整整走了7个月,乔明增终于走回了家乡。然而到了家门前,他并没有急着进家面见亲人。凭着多年在战场上磨砺的机警,他现在周围潜伏下来,侦查到周围没有敌人,才放心地敲响了家门。

等到他的母亲打开门,看着门前那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乞丐,竟没有认出来。还是乔明增先喊了一声“妈”,才把老太太从疑惑中喊回来。

回到家的乔明增,不仅卖力地弥补离家这些年对母亲的亏欠,还在家乡宣传起了进步思想,很是影响和带动了一批人。

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江西还有任务,还有牵挂,于是他写信给文永遂,让他转告乡亲们不要再去找红军的银元。

然而有些村民的觉悟并不像文永遂一家那样高。在乔明增走后不久,到处翻找不到银元的村民就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反动当局,反动当局派人把周围掘地三尺也只是找到了几把破枪,连银元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而在山东的乔明增后来终于联系上了党组织,向党组织报告了银元的下落。

但可惜的是,乔明增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与侵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牺牲时年仅28岁。

解放后,党组织按照乔明增报告的情况,在洪水菁村找到了这批银元,九泉之下的乔明增烈士,也终于可以安息了。

乔明增守护银元,守护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贞和信仰;后来人找到银元,找到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和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

今天我们纪念乔明增,纪念的不仅仅是那一段烽火硝烟中的过往,更是纪念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儿里,闪耀的高贵品格。

对于这位可敬的红军战士,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银元   师长   红军   湘江   军资   枪支   广西   山东   乡亲   军团   村民   战士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