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战国时楚国兴亡看分治之弊


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度,不仅是因为她有屈原宋玉,不仅是因为她有鱼鳖鼋鼍,也不仅是因为她有霸王项羽,更多的是因为她幅员辽阔、带甲百万,有一争天下的资本。


楚国起于江汉,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共计吞灭四十余个诸侯国,是灭国占地最多的国家。数百年间楚国蓬勃发展为横跨江淮以至在战国末期占据整个南中国的最大诸侯,而且这个南中国不是长江之南,甚至也不是淮水之南,而是大体接近黄河之南。如此广袤磅礴的气势,即便秦国与其相比也是相形见绌。


中原诸侯无论大小都是经天子册封确认的邦国,政权意识强烈,所以只能以战争方式进行吞灭,被吞灭的君主部族都很难形成治权独立的封邑部族,法令变更的阻力相对要小许多。而楚国不同,由于地理偏远,又不是周室的原封诸侯,而是自生自灭一般性的承认式小诸侯,因此可以自行吞并相邻部族,从而不断扩大土地民众。正是这种不同,形成了楚国远远强于中原各国的分治传统。


楚国的扩张至少有两种方式,一是迫使相邻部族臣服的软扩张,实质就是一种整合,一种兼并,一种文明化入。所以这种扩张带有双方相互妥协的一面,在楚国而言,是允许臣服部族在原有土地上一定程度的自治,可以有私兵,并且国君不能任意夺其封邑;在臣服部族而言,则接受国君的封赏惩罚与行动号令。二是武力吞并,被武力吞并的部族与土地由邦国直接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被武力吞并的部族渐渐成为几乎完全自治的新世族。而这两种情形,就成了楚国分治的根基。

所谓分治,其一经济分治,经济上分为王室直辖的土地与世族封邑土地,后者基本上不向邦国缴纳赋税;其二军事分治,世族封邑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兵武装;其三权力划分,政治权力依据族群实力之大小而分割,国政稳定地长期地由王族与大世族分割执掌,吸纳外邦与社会人才的路径基本被堵死。


而分治的核心是国家权力的分割。楚国在几乎整个春秋时期,都处于王室与老自治部族分掌权力的情势下,所以战国时代在楚国实行变法是几乎不可能的。吴起变法惨败,屈原也被放逐都反映了根深蒂固的贵族分治有极大的惰性。相对于实力大争所要求的国家高度聚合能力,楚国依然是最弱的,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楚国的衰落。

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最大王国,其国力军力却始终没有强大到能够稳定强盛一段时期。在整个战国时期,唯独楚国乏力不振。战国时期楚国最好的状态,便是虚领了几次合纵抗秦的“纵约长国”。战国时期楚国的常态就是在强秦面前屡战屡败,连连迁都,甚至连楚怀王都被秦国囚禁,客死他乡。之所以如此,根源便是楚国的分治使其始终无法聚合国力,形成改变天下格局的冲击性力量。


虽然楚国在分治中走到了最后的岁月,但是分治任然迸发了最后的一抹光辉。因为分治的夹缝中楚国保存的一部分力量,在秦国纵横中原连灭韩、赵、燕、魏之后,在楚国最后的生死存亡的关头,最大程度的爆发了出来。在项氏的率领下楚军以成功的防守反击战大败秦主力大军二十万,追击三日三夜不顿舍,攻破两壁垒,杀七都尉,秦军战死近十万人。但是分治的本质决定其并不能长久的凝聚力量,一战大胜,老世族相互掣肘的恶习复发,楚军以六十余万兵力应战秦国六十万大军,对峙年余,最终仍落得个兵败国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楚国   南中   国君   秦国   封邑   世族   中原   部族   兴亡   春秋战国   诸侯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