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父亲武士彟(yue)怎样从商人一步一步做到正三品工部尚书

武士彟(yue)(577年至635年),字信,并州文水人。武士彟的父亲武华是家族的异类,自幼不喜耕田,立志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奋发读书跻身仕宦。但前途不似他梦想的那么光明。

武华摸爬滚打半辈子,最终也只是洛阳一个吏员,连小人物都算不上。几番努力尽皆失败,他回到家乡,在失意中病逝,只留下几间矮房以及村北的一片山林——这是他毕生积蓄换来的产业,算是给儿孙留下一线希望。

武华膝下四子,武士彟最小。弟兄四个感情深厚,靠父亲留下的一小片林业养家糊口。弟兄四个决心以林业致富,于是分工详细。

大哥武士稜(leng)培植林木,老三武士逸砍伐运输,武士彟(yue)因为生就一张巧嘴和一副和善面孔,因而游走四方贩卖木材;唯有老二武士让朴实平庸,负责看守田业。由于兄弟四人事兢兢业业,或许是武华冥冥之中保佑,数年辛勤回报颇丰,生意是越做越大,名下林业越来越多,竟成了并州最知名的木材商。

当时主管东都工程的是两位宰相,尚书杨素与杨达。杨达虽是宗亲,但知书达礼平易近人,堪称谦谦君子。但杨素却相反,此人虽文武双全才智超群,却生性傲慢,贪得无厌。虽然武士彟与管家打交道一向小心谨慎,却不知道怎么就得罪了杨素。被士兵挥鞭赶出了洛阳,狼狈逃回家乡。


官府的鞭子一下把武士彟抽醒,虽然他富甲一方,可是在世人眼中依旧鄙陋。士农工商,他永远是最下等。哪怕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在世人看来他依旧是靠投机取巧致富,一身铜臭味。

于是武士彟做了人生中最大的决定,不再经商,而是投身军队。隋炀帝两度远征高丽失败,不但引起杨素之子杨玄感叛乱,苦于赋兵役的农民也纷纷揭竿而起,朝廷调遣军队四处镇压,武士彟趁此机会投身军队。

武士彟像

武士彟凭着踏实肯干的精神,更是依靠八面玲珑的性格和殷实的财货,获得的鹰杨府队正之职,隶属于武贲郎将王威。

为了镇压农民军,朝廷任命右要骁卫将军李渊为太原留守,王威调任太原郡丞,担任其副手。武士彟也随之到太原。

李渊乃西魏八柱国之一太尉李虎之孙,世袭唐国公,其母孤氏是隋文帝孤独皇后的姐姐,身份地位极其尊贵。武士彟一心向上爬,自然竭力逢迎。


就在他千方百计接近李渊的过程中,也渐渐嗅到了诡秘气息。李渊经常与裴叙,刘文静等自诩不得志的官员彻夜长谈,他府里幕僚刘弘基,长孙顺德是朝廷通缉之人,连他儿子李世民也挥金如土,大肆结交附近豪强。种种迹象似乎都指向一个目的——谋反。

李士彟很是惊愕,但随之他就敏锐的感觉到比做商人更加暴利的生意。杨隋社稷风雨飘摇,叛乱层出不穷,隋炀帝南下江都放任中原不管,堪称中流砥柱的大将张须陀都被瓦岗军击杀了,改朝换代是早晚的事。李渊官高爵显、雄才大略,倘若他举兵自立,世间谁是敌手?

河北窦建德不过一介农夫,瓦岗军李密与洛阳王世充相互牵制,陇右薛氏父子地处偏远,他们谁比得了李渊?若能结识李渊,立国家之主之赢获利无穷。真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啊!

武士彟枰然心动,权衡再三觉得参与叛乱风险极大,但是要是这笔买卖若能顺利做成,仕途光明还能福及子孙。不过想要取得李渊信任、融入那个密谋的圈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毕竟他是郡丞王威属下。从王威帐下转投李渊,等同于叛主投敌。


影视剧中武士彟

李士彟一直在寻找机会,终于机会来了。有一次李渊自王威的营帐议事,他不失时机凑过去:"卑职昨晚做了个奇怪的梦,与你唐公有关。"

"你还信这等神神怪怪的事,什么梦啊?"李渊从来没有把这个商贾出身的小官吏放在眼中,只是出于礼貌敷衍着,脚步都没有停。

武士彟亦步亦趋紧随在后,低吼道:"卑职梦见你坐骑直上九天周,左手托日,右手揽月……"

"嗯!李渊定住了,慢慢回过头,脸上挂着微笑,"你胡说什么?无稽之谈!"

武士彟料想李渊会有所戒备,好在早有筹谋,于是不紧不慢接着说:"千真万确。我不仅梦见你乘龙上天,您身边还有不少文武护驾。就连卑职我也攀着龙尾跟你飞了上去。"

李渊脸上闪过一丝诧异的神情,却一瞬即逝,打趣道:"你可真会说笑,你可是王威的部下,怎么跑来奉承我?"

"卑职并非谄媚,实是对唐公仰慕已久,早有追随之意。或许正因如此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

"哈哈哈……好个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李渊仰面大笑,拍拍他的肩膀,"你这人挺精明,不过越精明越要懂得慎言,这个梦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万不能告诉旁人"

武士彟诚惶诚恐连连点头。虽然这次交谈远远称不上推心置腹,但只要给李渊留下个印象,第一步就成功了。

不久武士彟以省亲为名向王威告假,回到家乡他立刻搜集兵书并与一群通晓文墨的族人昼夜苦读摘录精要,汇成一卷博采众家之长的兵法节略,返回献给李渊。

当李源手握这卷奇书时,他一脸郑重,双眼迸射出兴奋的光芒。他详细翻阅半晌,又上上下下审视武士彟,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当与君共富贵耳!”


武士彟终于赢得了李渊信任。但他明白若想在李渊心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必须立下实实在在的功劳。

立功的机会很快就来了,随着举兵阴谋进行,太原日益流传突厥来侵犯的消息,李渊就借着打击突厥的旗号名正言顺征集兵马。随着部队人数增加,王威也渐渐瞧出破绽:“为何唐公征的兵都交给了长孙顺德、刘弘基那帮朝廷通缉之人”却不给我这个副留守一兵一卒?”王威心生疑窦,便于太原副留手高军雅商量要抓捕长孙顺德,彻查此事。

关键时刻武士彟行动了,他诚惶诚恐出言劝阻:"长孙顺德虽是戴罪之身,却是唐公宾友,况且他们本为宫廷宿卫,是因为逃避兵役才获罪的,若这次能敌退突厥,何愁功不低过?天子南渡叛贼四起,太原北又突厥东有反民,乃国之重镇,你二位与唐公共担大任,应精诚相依。今兵告急,彻查此事必与唐公结怨,对军情大为不利。请两位三思啊!"

王威不住点头觉得他话很有道理,更是相信这个满脸诚恳的部下是全心全意为他着想,此事就此作罢。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成功举事,王威、高君雅身首异处;武士彟摇身一变,成了大唐首义的功臣。

太原起兵那一刻起,武士彟乃至整个武氏家族的生死荣辱都寄托于李渊,武家四兄弟一并投身军营,经商赚来的钱也尽数献出充作军饷。武士彟得到的第一个官是铠曹参军,负责管理军械。对于武士彟而言虽没有驰骋疆场的勇气,没有运筹帷幄的智谋,但是他靠农夫的踏实耕耘与商人的精打却得心应手。

兵进长安掌控隋都,武士彟受封寿阳县公,隋炀帝死后,李渊废隋恭帝自立为君,武士彟晋封义原郡公,并被赐予“太原元谋勋效功臣”头衔,升任库部郎;没过两年又以优异政绩晋升工部尚书,兼领关中十二军之一的井钺(yue)军,官居三品、位列八座、督率府兵。

虽然他头顶功臣头衔、勤勤恳恳与人为善,数百年来传承的门第观念桎梏着官场,在关陇士族出身的同僚中依旧属于异类——武家只是乱世而起的暴发户。

在他担任工部尚书期间,恰逢朝廷修订律令,对武士彟能参与编订国家法典对这个木材贩出身的人而言何等荣耀。他废寝忘食工作,即使家乡噩耗接踵而至也未能使其动摇——他有四个儿子,武德五年由于疾病连丧二子,转而结发之妻相里氏也因悲伤过度染疾而亡。武士彟甚至没有回乡为妻儿理丧。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大唐开国以来第一部法典《武德律令》编纂完成,有功之臣皆尽封赏,武士彟也因此晋封应国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尚书   武士   瓦岗军   卑职   太原   工部   洛阳   突厥   叛乱   功臣   朝廷   商人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