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两代曾建五京都城,而如今它们又变成哪些省份呢?

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参与讨论,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支持!


我们常说“五大古都”有西安、南京、开封、北京和洛阳,这些城市曾经作为多个朝代的首都、都城,拥有浓厚的人文历史。

我们又常说“宋元明清”,但朝代内部和朝代更替之间并不是马上就衔接上了的,在这些在历史留下名字的朝代之间,也有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家。

尤其是在宋朝,曾一度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辽国、金国都曾是实力强劲的国家,他们所建立的五京都城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而这些都城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而辽金两代所拥有的疆域,如今又变成了哪些省份了呢?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一个国家的建立都是由一个小点出发的,辽金两国也不例外,在成为占据一方的国家之前,它们都曾从一片弹丸之地出发,逐渐朝外扩展,建成霸业。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定国号为“契丹”,成为一个统一北方的朝代。
契丹所迈出的这一步背后,是契丹内部各个部族之间厮杀、对抗换来的。
由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人口散落的特点,契丹内部大大小小有8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一个首领,每三年会推选一个实力最强的首领担任“可汗”。
可汗拥有管理整个契丹族的权力,重大事件需要可汗来下决定,权力很大,同时也标志着其他部落首领对可汗的认可。因此契丹族的每个人都把“可汗”这个位置看得很重要,首领们也将当上可汗作为自己的理想。


可是要想契丹族壮大起来,去获得更多的领土,那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由几个首领相互制衡,保持松散的状态。
耶律阿保机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也善于接纳外部的新知识,当上可汗后,他从汉朝官员那儿得知,汉人所统治的王朝农业发达,并不像他们族一般逐水草而生,有稳定的住处,同时他们的统治者只有一位,继承者是立嫡长子。
他认为如果想要使契丹强大起来,那就得学习汉人的制度,效仿他们的世袭制,让契丹内部稳定下来。
想象是美好的,但实际情况是,契丹部落首领们都想做可汗,如果效仿世袭制,那以后就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和他的后代当可汗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耶律阿保机为了完成契丹的改革,无所不用其极,阳谋、阴谋,最后他也取得了胜利。


建国以后,神册三年(公元918年)阿保机在西楼地建立了皇都。所谓的“西楼”,是当时契丹的首都,在现今
内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边。
也就是说,契丹辽代正式发家的地方在今天的
内蒙古省内。
等到会同元年(938年),辽太宗定皇都西楼为上京,当地的府衙则称为临潢,至此辽代拓展版图的野心就此展开。


等到辽朝时期,女真族的分布已经较为广泛了,他们具体的位置分布是:从南边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出发,往上北走到黑龙江中游,东边直抵日本海。


辽朝女真族集中生活在咸州东北,也就是今天的
辽宁开原,到束默江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地区。


金朝的建立最初是为了反抗辽朝的压迫。


辽朝建立以后,契丹族不断向外扩张自己的版图,野心愈发膨胀,而刚好离契丹辽很近的女真族就遭殃了。


女真族的生产力比不上辽朝,在军事实力上肯定也比不过,自然也就受到辽朝的欺压。


当时,契丹族对女真族的政策是施行“分而治之”。


这个举措并不是说契丹辽尊重女真族,不强迫他们融入契丹、融入辽朝,而是直接把女真族里的大姓,也就是发展得比较好的部落给骗到
辽东半岛,还强制编入契丹国籍,称他们为“合苏馆”,在女真语中这是“藩篱”的意思。


除此之外,女真每年还要向辽朝送生辰、正旦节的贡品,有时还要忍受辽朝的无理索取。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真族对辽朝是越来越不满,留存在鸭绿江上游的女真人们逐渐壮大起来,他们还发展了冶铁业,社会生产力提高,对外作战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彼时,领导这一带女真族的首领是女真族中的王室,完颜氏。
辽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这个时候,辽已开始快速衰落,对于女真族而言这是非常好的反抗机会。


他组织、带领东北的汉族、渤海族等东北古民族一同反辽,与北宋达成协议,从南北两面夹击,包抄辽军,协助北宋收回燕云十六州。
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看到这个年号就可得知,这一年应该是金朝建立的一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在今天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上京会宁府。
与别国合作成功驱逐了契丹的统治。从这个时候起,他们再也无需忍受辽朝对他们的欺侮了。
但这还不够,金朝和宋朝的合作依旧存在,制定了针以辽五京为目标的灭辽计划。两国之间的海上交流也十分频繁,还建立了海上之盟等紧密的合作。但很快金朝不再满足于推翻辽朝的压迫统治,他们也和辽朝的契丹族一样,想要壮大本族的领土。


于是在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成功获得大片土地的金朝,因为在燕云十六州上产生分歧,金朝和宋朝的合作破裂,金朝开始了和宋朝之间的对抗。


仅通过对辽金两代建国以前和初期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国都处于北方地区,尤其是两国的统治者所属的少数民族基本都出自东北地区,属于东北古民族。


虽然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但他们始终都在固定的区域内活动,因此两代建国之初所立的首都也基本上在内蒙古、黑龙江两地。
等到两国都开始向外扩张时,为了稳固领土统治,辽吸收前朝经验逐步设立了五京,形成五京制,而金朝也延其旧制,设立五京。


有趣的是,两代所设五京又有重合之处,这也让当地的文化习俗呈现出独特的色彩。
辽金五京,环绕拥簇
辽金两代设置五京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于军事防御和巩固统治,尤其是辽代的五京制在历史上是较为成熟的多京制,兼顾了对边境疆域的防御,各都城之内又有独特的民族风俗,所谓“因俗而治”也是从这里出来的。
辽金五京又有重合,如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观察五京所处的位置,又可以发现其余四京围绕上京临潢府(辽)、中都大兴府(金),两个首都而建,承担了国都的非首都功能,形成众星环绕的布局。


五京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通过国家逐渐壮大,在维护领土统治的需求下逐渐形成的。


但这么多领土,要统治者一个人管肯定是管不完的,于是便有了辽五京的出现。
辽五京的形成贯穿了辽朝218年的统治时间,以西楼为起点,在今
内蒙古省赤峰市一个叫林东的镇子上,定上京临潢府。
临潢府分为南北相邻的两城,北边是辽朝皇室和汉族官僚居住的皇城,南边是汉族和其他民族居住的城市,为汉城。


虽说是南北分布,且都城都仿制汉式宫殿建造,但并不具有对称的建筑特质,城中还有专门搭建的毡帐的场所,以适应契丹人游牧生活的需要和汉族人等其他民族定居耕作的需求。
辽朝随后建成的二京分别是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分别是在今天的
辽宁辽阳市北京


这两个都城的建立包含了辽朝当时与别国之间的交流和冲突,以及辽朝统治者的个人因素。
东京辽阳府本身就在辽东地区,其前身为东平郡,属于契丹政权初期的势力范围。


在《全辽志》中又曾提到这里曾是耶律阿保机的故居,再加上这里能抵御东部渤海国的威胁,个人因素加上军事因素,便修成了都城,等到926年辽太祖亲自东征打下渤海国,东平郡的地位再次上升。
最后到了太宗时期,由于此地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于是大兴移民开垦土地,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监督和发展,便设立了东京辽阳府。
再说南京析津府,提到它,就不得不提辽南京的前身幽州府。


幽州是燕云十六州里的一州,此地在商周时期便存在了,历经多个朝代,是北方少数民族杂居之地,因此也是中原王朝用于防止北方少民族南下侵扰的重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常争之地。
幽州也一直是辽朝统治者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地方,如果能打通幽州,那么辽朝就能顺利进入中原,拿到中原霸主之争的“入门票”。但是燕云十六州一直聚集着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在此地的人们非常排斥所谓的统治者,经常组织民间军队来抵抗外来入侵者。
然而有趣的是,本来难以拿下的幽州却被石敬瑭连带着其他州拱手相让给了辽太宗,于是便有了幽州府。


而南京则是在辽太宗纳入燕云十六州以后,考虑到其东居山海关,西北出居庸关,管辖范围大概在今天的北京及天津、河北部分地区,地势险要,于是幽州府升为了南京。
最后是中京和西京的建立,这两京是在辽朝顶峰时期建立的,分别在今天的
内蒙古宁县大明镇和山西大同市。

金朝总共统治120年,鼎盛时期的疆域虽小于辽朝,但其领土也横跨了大半个中国,依地图来看基本上继承了辽朝大部分领土,只是西边的疆域退到了陕西、甘肃一带与西夏相接。

金五京大致上与辽五京设置的理由相似,依旧是为巩固统治和处理边疆问题,但金五京中的首都经历过一次变迁。

起初金五京的上京会宁府在今天的黑龙江哈尔滨距阿城区两公里的南边白城上,是完颜阿骨打建国的地方,也是金朝的第一个都城、首都。

但到海陵王继位后,金朝的首都迁往了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历史上大多数的说法是,海陵王认为上京环境条件较差,加上交通道路不便,影响统治者去往各京巡查等政事日常,但实际上却是海陵王掩盖事实的说辞。

迁都燕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

金熙宗在位后期不理朝政时常酗酒,由于饮酒过度,精神错乱,随意残害他人性命,昏庸无道的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

就在这时,金熙宗继父的儿子完颜亮抓住了这个时机,联合一干亲信了结了金熙宗,自立为帝,为海陵王。

等他上位后,为了缓和“同室操戈”,继弟谋害长兄,臣子弑君的问题,他便以上京过于偏僻,交通不便导致公文传递出错唯有,将首都迁至了北京。

辽金两代设置五京的理由虽各不相同,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以及稳定边疆。

五京之中汉族与契丹族、渤海族等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虽借“因俗而治”划分了明确的生活区域,但处在同一个空间就一定会有交流。

正因此,这些地方的民族之间互相交融,使得这里的风俗也呈现出独特的风采。

民族融合,互相交流

宋、辽、金这三个时期,战乱频发,朝代更迭速度也较前朝比较快,这也是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之间的摩擦和战争。

但这三个时期也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而在这其中,产生的文化融合也是相当的精彩。

辽朝时期,所建造的宫殿几乎都仿制的汉式宫殿,形制典雅,同时又保留了契丹族的特色,毡帐在城内随处可见。

此外,五京之中设置了许多佛寺、寺庙,以满足契丹族、汉族等民族的信仰需求,文化场所诸如学府也吸收了前朝中原的形制。

金朝时期,世章盛世,金世宗与金章宗都十分重视文化方面的发展,采取中庸的方式管理朝政、倡导儒学,对国内的文化发展施行奖励;经济上,免除冗杂的赋税,当有天灾发生时,国家会第一时间救济赈灾。

也因此,两人有“小尧舜”之称。

辽金两代的文化靠近中原文化的趋向是必然的,因为游牧生活的生产力明显低于农耕文明的生产力,当低一层的文明想要发展时必定会去学习、借鉴高一层文明。

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化”,而像辽、金这样的朝代促成的民族融合也为后世倡导民族团结,“56个民族是一家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些历史的痕迹都保留在一座座千年古城之中,这些城市见证了朝代的更迭,也见证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女真   契丹   都城   京都   汉族   可汗   幽州   朝代   统治者   省份   民族   金朝   曾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