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般的保姆“赵湘南”

49岁的赵湘南第一次走进这个部队干部的家,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既兴奋又忐忑。见到孩子时,一口一个“大小姐”、“二小姐”,吃饭时也不敢上桌。“大姐,咱们都是革命同志,没有主仆关系,以后叫他们名字就行。”高大英俊、慈眉善目的万基对她说。从此,她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孩子们亲切地称她“姨娘”。幸福的时光总是飞快,一晃10年过去了,1966年,文革开始,“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冲击空军大院。”万春春说,“雇保姆在当时被认为是剥削阶级的东西,姨娘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家。”赵湘南走了,母亲冯若夫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偷偷哭了好长时间;孩子们也六神无主,哭着喊着“要姨娘”。20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陆续长大了,有的出外当了兵,有的毕业当了医生,有的甚至出了国,赵湘南也步入了古稀之年,孤身一人无人照料。万基和妻子商量后,对留在身边的“小五儿”万春春说,“把你姨娘接回来吧,她对咱家有恩,不能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过一辈子。79岁的赵湘南重回老雇主的家,此时万基已经是正师级的干部了——沈阳军区空军训练处处长,冯若夫也是正处级,但一家人和她的亲情依然如昨。

2001年,父亲因病住院,再也没有回来。临走前,把几个孩子叫到床边,说:“你姨娘在咱家这么多年,不容易,老了,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她。焖饭,多加半碗水;炖菜,多炖两分钟。”孩子们默默地点了点头。2009年2月18日,比赵湘南小18岁的冯若夫也先她而去,那一天,102岁的赵湘南哭得像个孩子,执拗着要到殡仪馆送妹妹。孩子们怕她年龄大承受不住,硬是把她留在家里。她拄着拐棍来到楼下,买来一篮子水果,嘱咐孩子们:“这是我给你妈妈买的,替我带给你妈妈。”送走了冯若夫,赵湘南坐在一家人住了20多年的屋子里,心里一阵阵凄惶:姨妈,您放心,只要您不嫌弃,这儿永远是您的家。”春春的丈夫乔大庆率先发了话。春春也一把拉住她的手,说:“姨娘,我们不让您走。”老人的泪水再一次滂沱而出。爸妈临走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姨娘。从今天开始,姨娘就由身边的春春和大庆照料,其他在外地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兄妹五人的手紧紧地攥在了一起。107岁生病住院,孩子们把她从死亡线上又拉了回来五个儿女没有辜负爸妈嘱托,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姨娘”。就连他们的下一代,往沈阳打电话时,都不忘了喊一句:“问姨姥姥好!”2015年春,老人以108岁的高龄去世,但一个高干家庭和一个平民老太的感人故事还在社会上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沈阳军区   刘姥姥   大观园   死亡线   正处级   古稀之年   炖菜   姨娘   空军   保姆   孩子   传奇   赵湘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