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随着数字技术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设备等设备制造行业依托数字经济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数字经济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尽管数字经济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程度不断深化,但是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赋能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质发展方面呈现出来了一些问题。

一、数字基础设施薄弱

数字基础设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在推进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字基础设施是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加工的载体,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设施基础。

目前黑龙江省数字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二〇二一年底黑龙江全省已经建成并开通5G基站数大约有3.7万个,同时期的浙江省已建成9.7万个,江苏省已建成10.2万个,与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黑龙江省5G基站覆盖率还比较低。

目前,千兆宽带、IPv6等数字基础设施只覆盖在黑龙江省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域,未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形成有效的覆盖,缺少企业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够完善,企业之间缺少互联互通。

一方面导致装备制造业企业无法使用一些数字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数据链难以接通、装备制造业企业无法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分析,难以准确的获取客户的需求偏好,使得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数据难以高效连接,降低了要素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会弱化数字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装备制造业企业无法有效地使用数字技术,无法发挥工业互联网资源整合的优势。

二、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弱

这些年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以及众多的高技术科研院所,在许多关键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在航空航天设备、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取得不错的进展,但是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整体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内的发达省份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弱,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无法实现自主研发,主要依靠进口,容易存在“卡脖子”现象,制约着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通过赋能装备制造业,助力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但由于数字经济赋能装备制造中存在数字技术水平低、数字化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数字领域高端人才缺乏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弱。

(1)传统装备制造业数字技术水平低。尽管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数字技术不断的融入到装备制造业中,但是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所应用的数字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缺少资金支持和数字化人才,所应用的数字技术多数停留在模仿复制阶段,能够使用一些仿真技术,像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一些关键数字技术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无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

(2)数字化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创新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装备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数字创新项目较少,数字研发创新平台尚未形成,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装备制造业企业之间在数字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存在壁垒,导致“产学研”与装备制造业中数字技术的创新脱节,数字技术成果难以转化到装备制造业中,阻碍了数字化创新体系的构建,难以发挥数字经济的创新作用。

(3)装备制造业数字领域高端人才缺乏。人才是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当前黑龙江省数字领域的人才十分稀缺,黑龙江省虽然有哈工大、哈工程等知名高校以及众多科研院所,每年培养大量人才,但是由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等原因,导致黑龙江省人才常年流失严重。

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较多,黑龙江省高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在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储备上的不足更凸显出来数字了,特别是在一些数字核心技术、软件等方面的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更加显著,这使得数字经济无法有效的赋能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产业数字化生产能力低

黑龙江省数字经济赋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水平还属于初级阶段,装备制造业企业虽然大规模的实现了自动化水平,但是这种自动化水平与真正的数字化相比还是具有较大的差距,智能制造、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等生产模式并未完全实现,目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应用数字经济的范围不广泛,深度不够,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化生产能力还有待于提升。

(1)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实现数字化转型。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中大部分是在中小微企业,从目前数字经济赋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看,龙头企业具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在数字经济中占主导,由于中小微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有限,对数字经济的认知不够充分,数字化较为滞后。

所以有许多中小企业并未真正的参与到数字经济中来,因此数字化设备和智能制造车间在中小微企业中的普及率不高,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能模式在装备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并未实现,导致装备制造业整体的数字化生产能力低。

(2)缺少行业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龙头企业作为行业的引领,往往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龙头企业基于自身的优势能够提前布局数字技术,率先开展对数字技术新模式的试点,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行业里众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到数字化的过程中,提升行业数字化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这种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中小企很难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实现数字化最好的路径。

虽然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中有许多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但是缺少行业龙头企业,根据二〇二一年中国制造业百强企业中,黑龙江省企业没有一个上榜,在互联网百强企业中只有黑龙江省龙采科技集团,缺少龙头企业的引领导致装备制造业中数字化发展的进程缓慢。

四、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性差

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是实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打破各环节的“信息孤岛”目前在数字经济赋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水平不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性不足导致产业链数字化不完善,影响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缺乏数据开放与共享平台。在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数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数据展现出了巨大的效率提升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成为一种关键的要素。对于数字经济赋能装备制造业发展,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数据进行获取和整合,通过对数资源的集成和共享,能够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提升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性。

在数据获取的过程中对于公共信息资源和公民基本信息都要求有外部的访问权限,另外随着数据收集的爆发式增长,对于数据安全问题也是值得考虑,如果对数据缺少保护,容易造成数据的失窃,消费者隐私遭到泄露,目前还缺少关于数据基础和共享的有关规定,对于数据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阻碍数字经济赋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产业链协同性不足。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强化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互联互通,加深了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协同性生产,促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但是从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应用到装备制造的情况来看,一些龙头装备制造业企业运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汇聚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只是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数字协同生产,

由于上下游之间存在数据的共享壁垒,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流,产业链整体无法实现协同化生产。另外产业链上的部分企业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是阻碍产业链实现数字化协同发展的一个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黑龙江省   数字   经济   龙头企业   产业链   下游   人才   数据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