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之沙溪古镇

古镇入口处的群雕

沙溪古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内。《徐霞客游记》里记载:“剑川湖之流,合驼强江出峡贯于川中,所谓沙溪也”,说的就是沙溪古镇。沙溪古镇,在唐宋之后,成为沟通云南和西藏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这里居住有汉、白、彝、纳西等民族,其中白族为主要民族。沙溪古镇,至今保留着淳朴的民风和原始的建筑,显得自然而宁静,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古镇东寨门

沙溪古镇并不大,半天就足够可以逛完一圈。寺登街,是古镇的核心与灵魂。它以四方街为中心,由四方街、东巷、南北古巷连接起来向四周辐射的历史古建筑街区。

寺登街

这条街道是用石块铺就,路边绿树成荫,杨柳依依,水渠流淌着清澈溪水。

寺登街的中心是四方街,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是古镇最繁华的地方。

2001年,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WMF)在美国纽约宣布:“中国云南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寨门......因而入选2002年值得关注的101个世界纪念建筑遗产名录。”

古戏台是四方街上最具特色的古建筑,当地人称之为「魁阁」。它是寺登街的灵魂和标志性的建筑。古戏台前是红砂石板铺设的开阔街面,两旁古树已有几百年的树龄。

这戏台建于清代,其结构精巧,造型独特。在戏台里有一幅古对联:“笔点文章先点德,斗量阴骘后量才”,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以德为先,以德为本。

逢年过节,戏台仍在使用。有一位当地的美友曾留评,她小时候曾在这戏台上表演过。“演戏唱文风风雨雨,观今鉴古岁岁年年”,这戏台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见证了几多历史变迁?

兴教寺建于明乐十三年(1415年),是中国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白传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

兴教寺,由门楼、过厅、二殿和大殿等建筑物组成。

兴教寺大殿和二殿建筑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建筑遗风,又深受白族建筑和藏密寺院建筑风格影响,这在国内实属罕见。

大雄宝殿供奉的佛像

寺内保存的16幅明代心口不一壁画,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白族的绘画艺术瑰宝,非常珍贵。

兴教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兰林阁”

翕廬

茶马驿站

被称为“茶马古道上的五星级马店”的欧阳大院,坐落于古镇三家巷,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的典型建筑。

一树客栈

溪裳坊

这里的房舍是古老的土木结构,土墙、青瓦、木窗、飞檐等是其特有的基本元素。

这是当年马帮曾经走过的石板路,街道两边和民居门口都种植有鲜花等植物。

这条“南古宗巷”的茶马古道上的路面,马蹄的印跡至今还清晰可见。

古道旁的千年古树

南寨门,始建于明代中后期。寨门分为上下两层,土木结构,二楼是碉堡式的建筑,设有射击和瞭望孔。这用土坯建成的寨门,显得有点简陋和土气,但却是历史的真实。

茶马古道云南省剑川段简介

茶马古道云南省剑川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沙溪古镇的黑惠江上,有一座半圆形单孔石桥,其名“玉津桥”,它是当年马帮由大理进入古镇的重要通道。现是古镇的一个地标性景点。这玉津桥的名字,出自清乾隆年间云南诗人师荔扉的题联:“石可成梁,从今不唱公无渡;津真是玉,到此方知水有源”。

玉津桥及简介

斑驳破损的古桥,充满了一种岁月的沧桑感。

站在曾经的茶马古道老桥上眺望,一边是原生态的沙溪古镇,另一边是阡陌纵横、绿水青山的诗画田园风光,给人一种静谧安详的感觉。

眼前的景象,让我联想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首古诗。

沙溪古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环境优美,山清水秀,远离尘世的喧嚣,返璞归真,是人间难得的一块净土,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爱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云南   白族   古镇   大理   剑川   云南省   戏台   古道   中国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