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的气候特点,以及饮食保健养生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在我国许多地区,二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同全年气候相比,二月极端最低气温比最冷的一月稍有升高,但极端最高气温则比一月明显升高。总的气候特点是天气多变、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气温日差较大、时有大风和降温天气。

气温回升与骤降通常会导致多种疾病发生。气温回升,多种细菌和病毒在合适的温度下活跃起来,开始大量繁殖,不但会导致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流脑、肺炎、麻疹等,而且会引发其他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性疾病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发作。

二月,通常春节刚过,除了因人际交往频繁使各种传染性疾病容易交叉感染外,休息时间不规律,睡眠休息时间没有保证,也会使人得免疫力减弱,导致旧病复发和加重。

在季节交替时,我们要注意生活保:

1.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稀释居室空气中病菌与有害气体。多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2.在穿衣方面,要注意防风御寒。因为早晚的气温仍比较低,而且还不时有冷空气影响,因此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应适当“捂”一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做到未雨绸缪,可以避免多种疾病发生。

3.在饮食上,除了节日饮食要有所节制外,还应多喝水、多吃蔬菜与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因为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内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容易引起生理功能失调而“上火”。另外,早春气温较低,还要适当多食产高热量的食物,如鸡蛋、虾、鱼肉、牛肉、鸡肉等,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春回大地,天气由寒转温,此时人体肌肤新陈代谢还不能适应气候变化的速度,因此皮肤中的污垢易引起炎症、化脓。对中老年人而言,气候乍寒乍暖,容易引起宿疾复发,尤其在春分前后,老年人最易复发偏头痛、胃痛、慢性咽炎、过敏性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人们应该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顺应季节的变化。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春季养生以养阳为主、养阴为辅,因此,一切有关补益肝脏、强化肝脏、养护肝脏的养生方法,都可能成为中老年人春季养生的主要内容和第一选择。春季养生是四时养生之首,开端一定要做好,否则会影响全年的生命活动。春季养阳气,则能预防冬秋之寒病,会使老年人的身体更加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气候   肝脏   新陈代谢   老年人   性疾病   气温   春季   多种   事项   天气   饮食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