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献公为何选嬴渠梁做接班人,而不是骁勇善战更像自己的赢虔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都会面临新老交替的问题,对于老大而言,就是选择合适的接班人的问题。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老大行不行,直接决定了国家和组织的命运。中国历史上很多强大的国家,就因为接班人选择的问题而崩溃。如强大的秦帝国,只经历了二世就亡国了,那是因为秦二世是个暴君,他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把大秦的根基给搞垮了,如果他仅仅是个昏君,没有那么残暴的话,有李斯、冯去疾这些重臣在,大秦帝国还不至于那么快就崩殂。而汉宣帝作为中兴之君,儿子汉元帝却是个重用儒生的人,不懂得大汉治国讲究的是“外儒内法”。

怎么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对于秦献公来讲,同样是一道不好做的选择题。骁勇善战的长公子赢虔,似乎是最佳人选,因为赢虔处处学自己,在很多人眼里,赢虔就是秦献公第二,父亲怎么说,他就怎么去做,执行命令从来不打折扣,但秦献公却不这么想。少梁之战秦获得了大胜,不仅击败了魏武卒,还把魏国主将公叔痤活捉了,这极大的振奋了秦人的斗志。但在这场巨大的胜利背后,却展现出了秦国最大的问题:国穷,秦人好战但不善战,这次胜利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的。战损比秦是没有优势的,在魏国魏武卒的精锐之师面前,秦军每消灭一个魏武卒,就得付出十几倍的代价才行。

秦献公继位之初,就以恢复穆公霸业为己任,因此,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里,秦献公主要搞的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目的就是加强秦君的统治,同时恢复秦的国力,要打仗没有经济基础和政治保证,是无法想象的。石门之战,秦取得了进入战国时期的首次大胜,不仅击败了魏军,还迫使赵国出兵援魏。但秦献公积累的那么点家底,也快被消耗完了,因此在少梁之战时,秦的后勤保障就出现了问题,如果不是秦献公以花甲之年,在阵前亲自督战指挥的话,这场战争最后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在少梁之战中,秦献公负伤,他这个年龄的人就算是崴个脚,都有可能是大病,更何况是在战场上受伤呢?如果按照公子卬的说法,是他的狼毒箭射伤了秦献公。这位老人知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因此继承人必须选定,这直接决定了未来大秦的国运!选谁呢?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不过他还要做一些准备,避免自己的经历再次上演,秦几百年的乱局,根源在于内乱不断,拥有大量私兵的奴隶主,经常作乱导致秦君更换频繁。君弱臣强是取祸之道,这就是秦献公继位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废人殉,迁都,搞户籍改革的根本原因。

秦献公先找到了领政大臣上大夫甘龙。这个人老谋深算,和自己相交几十年,他的态度很重要。当初自己推行新政,颁布的第一条诏令就是废黜人殉制度,这背后就是甘龙的策划和推动。如今君臣陌路,甘龙看着秦献公,也有了自己的打算,老君上不行了,自己要去投靠何人呢?这次君上找自己,一定是要托付后事,推荐长公子赢虔,还是支持二公子嬴渠梁,在二人之中,甘龙也早就有了自己的选择。只是甘龙不知道秦献公,和自己想得到是否一致罢了。

开场白很温馨,秦献公先是回忆了下过去的峥嵘岁月,说没有甘龙,自己就做不了国君。并且再次重申,只要赢氏为君,则甘氏领政,这个基本国策是会不变的,这等于给甘龙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接下来秦献公就亮出了自己的杀招,“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如今我行将就木,你是老臣不用拘束,你看长公子赢虔和二公子嬴渠梁之中,究竟谁适合继承王位呢?”“二位公子各有所长,另外这是君上的家事,老臣不好多言!”甘龙耍起了滑头,他不说话看着秦献公的脸,因为他不知道秦献公的想法,一旦自己和秦献公想的不一样,恐怕立刻就会有杀身之祸!

“但说无妨!”秦献公的语气加重了,甘龙一愣,他知道无法再回避这个问题了,于是他说:“长公子赢虔最像您,如果他继承国君之位,一定可以继续推行您的新政!”甘龙的话很有分寸,第一赢虔和你很像,第二你的新政可以被继续推行,他想看看秦献公的反应如何。

看秦献公不说话,甘龙又加了一把火,他继续对秦献公说:“君上,长公子在军中素有威望,朝臣们也全都支持他!”这下态度就很明确了,我们这些老臣都支持赢虔,你立谁做继承人,就看着办吧!秦献公的反应出奇的平静,和他平素的作风大相径庭,他对于甘龙的说法不知可否,只是让侍从黑伯送上大夫离开。

接下来,秦献公在黑伯的陪同下,找到了当年和自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这些人都是秦军老兵,属于九死一生的幸存者,他们的看法往往会更加中肯。秦献公和这些老兄弟把酒言欢,让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大家开始不敢说,后来几杯酒下肚,就都打开了话匣子。“老君上,秦人不怯战,但是现在已经到了不能再战的地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秦献公看着这群老兄弟的脸,他知道这些人不会说谎话,他们代表了大多数秦人的态度,甘龙不过是老氏族和旧臣们的代表,说的不好听一点,他们只会关注自己的利益,不会管秦人的死活的。

“老君上,打仗我们秦人没有服过谁,但是当兵的要吃饱饭,才能有力气打仗,如今您看看我们,连一身好衣服都没有,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我们还可以扛一扛,但前线的军士们怎么扛?饿着肚子可以打胜仗的事情,从古至今都是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你们说的对,我经营了二十多年才有了可以和魏国打一仗的资本,但这次大胜后却无以为继!”秦献公顿了一下,“我已经命不久矣,你们看赢虔和嬴渠梁,谁合适继位为秦君呢?”“老君上,这件事本来是您的家事,但因为您是秦君,这件事又是国事,如果是家事,您定就好,我们不好多言,如果是国事,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秦人短期内不能再战,要先稳固政局,让人们吃饱穿暖才行!接下来我们就不用名言了!”

秦献公释怀了,终于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想起嬴渠梁顶撞自己的话,和这些老兄弟是如此的相似,把国家交到嬴渠梁的手里,我就可以放下心来了。“君父,运粮官饿死了!秦军不能再战了,如果魏军卷土重来,我们将无力抵抗,为今之计要趁此机会和魏国议和,为我们恢复国力争取宝贵的时间!”

秦献公脑海里,出现了嬴渠梁一次又一次顶撞自己的画面。“君父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赢虔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起来,他对黑伯说:“传长公子赢虔来见!”“诺!”黑伯是个办事靠谱的人,作为秦献公的贴身侍从,多次让秦献公化险为夷,并且经常去执行一些不能公开的秘密任务。

“君父,儿臣来了!”赢虔哭的像个泪人似的,“挺大个男人,怎么哭哭啼啼么!”秦献公抬了抬头,直接问道:“老大,你和我说句心里话,你想不想做国君?”秦献公没有拐弯抹角,而是采取了单刀直入的策略,让赢虔没有思考的时间。“君父让我做,我便做,不让我做,我便不做,一切听从君父的安排!”秦献公接着说:“老大,你说的可是真话吗?”赢虔激动的说:“君父信不过我的话,就把我杀了吧,让我陪伴君父左右,省得您到时候一个人寂寞,又想起我这个黑儿!”

“老大,不是我信不过你,当初我继位之前,你的爷爷把我托付给你的太爷爷,让他辅佐我!你太爷爷答应的很好,可你爷爷一去世,他就变卦了,自己立刻就做了秦王,把我和你奶奶流放到了河西之地,对外却说我年纪幼小,无法胜任国君之位,他只好勉为其难,代替我治理秦国,等我大了,就把国君之位还给我!”秦献公停了一下,缓了一口气,接着说:“你不是了解的,但朝堂内外的奸诈之人太多,他们会鼓动你争夺君位,到时候你也会身不由己呀!”赢虔知道自己今天恐怕很难过关,他拔出了天越剑,削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君父,您放心,我绝对支持二弟,如果违背盟誓,就和这根手指一样!”说完,赢虔起身拜别而去。

黑伯从幕后走了出来,他低声向秦献公问了一句,“君上,你看还要对长公子下手吗?”秦献公叹了口气,“赢虔是个心明之人,不用动手,让他们退了吧!”秦献公知道赢虔尽管有点不甘心,但他是个地道的老秦人,也不甘心看着秦国灭亡,因此一定会选择支持自己的决策,这一点和甘龙是有所不同的。当夫人问自己最后的决策时,秦献公说:“你看选谁呢?”夫人笑了,“嬴渠梁是我的亲儿,赢虔是我的干儿子,按道理我不应该徇私,但这次我还是认为渠梁合适。”“夫人你说得对,嬴渠梁这孩子不像我,秦不能战下去了,守成之君他最合适!”

秦献公选择嬴渠梁,而不选择赢虔,主要原因有:一、赢虔是将帅之才,但是在政治上并不突出;二、赢虔能打仗,在秦军中影响力大,但嬴渠梁也不差,且嬴渠梁的政才明显强过赢虔;三、秦国的老氏族过于支持赢虔,如甘龙、杜掣等都坚决支持赢虔,秦献公担心老氏族借机做大,影响到赢氏公族的利益;四、赢虔性情急躁,遇事不深思熟虑,容量被人利用,而嬴渠梁则是个内敛的人,遇事不急不燥谋定而后动;五、赢虔私心重,会把国恨家仇混为一谈,如对于公叔痤的处理态度就可以看出赢虔的心胸格局不够,而嬴渠梁则把释放公叔痤,作为重要的外交努力之一;六、赢虔好战善战,但喜欢一味使用蛮力,仗打的赢但也是惨胜,魏国输得起,秦国已经输不起了,输了就亡国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老君   魏国   国君   秦国   骁勇善战   老臣   氏族   家事   新政   接班人   公子   爷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