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宣抚使有哪些军事职能?为什么遇到贤才良将才能发挥大作用?

宋代实行募兵制,国家政府负担庞大军费开支,即使在和平年代这些军队开支问题也一直是统治者十分关心、经常讨论的问题。

调发与管理粮草、武器、战马等军需资料

南宋时期战事明显比北宋增多,募兵数量大增,但政府的财政开支又非常困难,因此所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很多时候只能由地方自行解决军队的供给问题,宣抚使无疑要面临解决这些重要问题。

1、关心马政

在冷兵器时代如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将大大提高军队战斗力,甚至成为决定一个王朝国防强弱的关键因素,缺少强大的骑兵部队也是宋代军事力量不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战马的数量、质量也是宣抚使所关心的。宋朝尤其是南宋失去了西北产马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战马的供给压力。

因为财政困难,朝廷有时采用用发放度牒的办法筹措资金由宣抚司买马使用。由此也可以看出朝廷对买马一事也是比较重视的。

在良马不易得的情况下,宣抚使还上奏朝廷请求买骤马(母马)使用,在战争年代这不失为一个好成法。四川宣抚使王炎曾建议买骤马一千匹,并欲于见管封桩度牒钱内取拨。可见宣抚使对于买马是相当积极主动的。

为了更好地买到合适的马匹,除以提举茶马司、宣抚使、副负责马政之外,在宣抚司内还设置属官专门负责买马事宜。对于其他部门的官员措置马政有功者,宣抚使也会上奏朝廷请求嘉奖。如乾道七年(1171),朝廷诏都大提举川秦茶事买马赵彦博除直秘阁,以职事修举,从四川宣抚使王炎奏乞旌擢故也。旬在虞允文任四川宣抚使时,还乞定西和阶州知通买马赏罚之条,朝廷从之。此举对买马有一定积极作用。

买马只是马政的一个环节,马匹的运输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买来的马匹能否送达驻军前线,因此也是宣抚使需要关心的。

除茶马司派员负责马匹运输外,宣抚司也派员管押马纲,并对是否完成押送任务的官员进行赏罚。如孝宗乾道三年六月,四川宣抚司差使臣杨全等管押到进马一纲五十匹,因为“除沿路倒弊外,见在马四十八匹,到行在看验得并无疮疥庾瘠病马”,所以朝廷诏令“依郭升进马赏罚例指挥施行。

针对押送马匹沿途倒死的情况,南宋宣抚使还建议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马匹的运输。通过减少每段行走里程、及时医治病马来减少马匹运输中的死亡率,同时将其纳入对沿途地方官考核指标之一。

2、监管武器的配备与更新

所谓“兵欲利其事,必先善其器”,武器及军事装备也是行军作战不可或缺的。针对所招募的军队有相当一部份是乡兵的情况,宋朝宣抚使为这部分人配备器甲,以提高战斗力,但是拘于现实条件,又往往是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除此之外,骑兵的战斗力强于步兵,因此其注意为义勇等配备马匹、组建骑军。

南宋时期重视水战,岳飞等人还组建了大规模的水军,并在对金作战中充分发挥水战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战船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为宣抚司所高度重视。宋人已认识到水战的重要性,因此在对金、或内部平叛时亦多依靠水战,因此向朝廷申请配给战船。而宣抚使从平定兵民叛乱中所获的战船也为数不少,如岳飞在压制杨么起义后就缴获了大量的车船、战舰等,扩大了水军战斗力。再者就是负责打造、维修战船。

3、粮饷征集及运输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饷是战争时期最重要的后勤供应,宣抚使作为一大战区之统帅,解决粮饷问题无疑是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宋神宗朝,就曾因“广西军兴"而命“宣抚司特置官二员,可止充随军催驱粮草”,后来是以宣抚副使直接负责计置粮草事,可看出朝廷及宣抚司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具体看来,宣抚使在粮饷问题中主要有以下职能。

其一,来买军粮。

来买军粮是宣抚使解决军粮供应的重要途径。其名目很多,如和来、博汆、兑栾、科栾、折汆、劝棄等,且通过来买得到的军粮数量较大。所谓和亲,即由政府出钱于民间购买。

其二,接收及招诱民众捐献、商人入中。

川陕驻军长期屯驻、防守、征战,与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不少民众自愿捐献粮食。在富平之战中,就出现“诸路乡民运刍粟者,络绎未已”的情况。对此宣抚使及其部属还釆取了一些补偿和奖励措施。

除接收民众捐献外,还招募商人入纳粮草并转运至沿边规定地点。粮草的运输问题也相当棘手。古代社会,漕运的地位不容小视。它也是保障税赋征集、军粮运输的重要方式。而因为漕运的弊端,也导致百姓不得安业,多被骚扰。因此,宣抚使对漕运很重视。

由于重兵聚关外以守四川,造成运粮之道险远。且水路于秋冬之际多不通畅,因此宣抚使一度采用陆运的办法。由于路途艰难,损耗较大,运夫沿途饥病相仍,死亡较多,显然陆运的弊端更大于水运。针对这种情况四川总领所乃遣官就汆于沿流诸郡,在兴、利、阊州置场“听商人入中”,以此减少运输的负担。以分并就粮的办法来减少军队对漕运的依赖。

对于在漕运中损折欠折之米斛,朝廷规定由宣抚使司派员核实,“如委因风水抛失,即与蠲放,其有侵盗已被拘籍财物、偿纳不足者,责限十日结绝”。并非一味勒令民户赔偿,而是主要针对侵盗等行为采取一定措施。

宣抚司为了完成粮饷征集的任务,对其辖内转运使、经略司等具调动之权,朝廷从之,其发兵令经略司相度施行。从而保证粮道通畅,不会被敌军截获。

4、军费的措置

不论是和采粮草、犒赏军队、军队日常消耗等都需要大额的军费来源。在南宋财政拮据的情况下,为筹措军费,宣抚使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拥有便宜处置权的四川宣抚使张浚一度制造度牒、印制纸币以供军费。由于这侵犯了中央的一部份权利,绍兴七年,明令禁止。这也不失为筹措军费的办法之一。

在宋代,酒的利润很高,因此也被宣抚司用来征集粮饷。四川宣抚处置使张浚任用赵开管理四川钱粮,他在夔州大变酒法,实行专卖制度,夔州“缘系万户酒地分,旧额酒店止有一百四十五处,三年内创添置六百余处,约增额钱四万二千九百余贯应付大军折估”。

但这也对当地造成了负担,因为夔州路乡村“荒僻,民物萧东,与东西两川事体不同故也”。所以在绍兴十五年(1145)将夔州路建炎三年(1029)后添置酒店悉数废罢,“其大军折估钱却将本司别项钱物,令四川都转运司据数取拨补填。”

经营激赏酒库也是解决军费开支的有效途径。孝宗朝,虞允文措置荆襄军马时,朝廷允之。在边情吃紧,急需物资之时,宣抚使还申请朝廷下纳粟补官之令,以解燃眉之急。但纳粟补官毕竟并非常制,所以当孝宗隆兴北伐结束后,宋宁宗开禧年间,战事再起,因此又重下纳粟补官之令,恢复了这一做法。

点检修筑城池、组织防御、布置战略

修筑城池是防御外敌、盗贼的重要手段,宣抚使要査看辖区内各地城池修筑情况,有时还要亲自督责修城,组织防御,而修筑堡寨地点的选择因关系对辽、西夏军事部署,更是宣抚使职责所在。

宣抚使通常根据城池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修城策略和人员安排,当修城任务完成后,宣抚使往往上奏请求对修城有功之人进行奖赏。如徽宗宣和三年,浙江睦、歙、杭、衢、婺等六州因遭受兵火焚掠,城池被破坏,江浙、淮南等路宣抚司根据城池损害的具体情况,向朝廷提出了具体修复意见。

除点检修筑城池、堡寨外,宣抚使还负责组织防御、布置战略。因战略需要,对行政区划加以调整。北宋末,大宦官童贯任宣抚使时,北宋用巨大代价收回了燕京地区。南宋时期,复汉阳县为军,亦为用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奏也。两宋时期,复县为军或废军为县,其中心意义在于军事防区的部署。当以县为军时,往往表示朝廷对该地区防务的重视,从而加重其形势。

宣抚使虽有上述诸多军事职能,并在对西夏、金的作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其军事职能当遇到良将贤才时确可发挥巨大的作用,如岳飞、韩世忠等人就在抗金斗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但是一旦庸懦之人任命为宣抚使,其军事职能便大打折扣,甚至徒成文具。

如建炎四年,时任两浙宣抚使的周望“素不严斥蟻,但以传闻之语为信”,很难想象单凭传闻之言就能组织有效的军事行动。面对金军,宣抚使率先逃遁造成极坏影响,并引发其它官员的相继逃跑,使金军得以如入无人之地,对当地居民大加屠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漕运   水战   良将   军粮   贤才   军费   粮草   马匹   城池   南宋   宋代   朝廷   职能   军队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