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幕僚如何任职?其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与宣抚使有何关系?

宣抚使是宋朝派往地方统辖各大战区军政事务的重要使职官员,其幕府人员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两宋有以路级各司的长官担任宣抚使司幕僚之情况。南宋高宗朝,直秘阁、四川转运副使井度被命兼川陕宣抚司参议官,并再任。

幕府人员来源

有以路级监司判官充任宣抚司幕僚者。如南宋高宗朝,李观任四川转运判官兼宣抚使参议官。孝宗朝,转运判官孙叔豹兼四川宣抚司参议官,其宣抚使王炎还在乾道八年(1172)言其“措置边防,宣力颇多”,朝廷赠其左朝奉郎。由宣抚使奏请,丁忧之人可起复为宣抚司幕僚。已致仕之人也可差充宣抚司僚属。

特殊情况下,中央机构官员亦可出任宣抚司僚属。虽然吴昌裔最终并未赴宣抚司幕府任,但是已经显示出中央机构官员是可以被任命为宣抚司僚属的,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朝中尖锐的政治斗争和人员排挤而造成的特殊情况。

其它人员。南宋初年,岳飞等大将自辟属官,于是“负才略武勇者,或以簪笏从戎,或以布衣授官入幕,不可胜数”。对推进抗金战争起了积极作用。并由此可知布衣亦可跻身幕中。又如董耘之为童贯幕僚时也是布衣。甚至有以还俗之僧人招入幕府中的事例。

从上述宣抚司幕僚的基本来源可以看出,幕僚往往是宣抚司与其它路级各司幕僚或长官的兼职和改任,这是地方行政组织节约人力,避免机构庞杂的有效办法。而路级各司长官任职宣抚司幕属,使得宣抚司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变得微妙。州县官员也纷纷入幕,使得宣抚司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有了较强的统属色彩,宣抚司对地方行政定会施加影响。同时其他形形色色人员均可入幕,又表现出宣抚使司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辟置幕僚的特点。

在宋朝崇文抑武的风气影响下,“自兵兴以来,士大夫一入军中,便窃议而鄙笑之,指为浊流。”文官充当幕僚以求步入仕途,被视为非正途之选。宋徽宗时,任象先,“登世科,又中词亭兼茂举,有司启封,见为党人子,不奏名,调秦州户曹掾。闻父谪,弃官归养。王安中辟燕山宣抚幕,勉应之;,道引疾还,终身不复仕。”

王象先虽然不赴王安中幕府有其特殊原因,然而作为士人,其不愿入居幕府也难免受到时论之影响。同时也应注意到在一些皇帝的宠臣充当宣抚使时,官员们攀援之风相当盛行,如北宋末童贯任宣抚使时,史载“士大夫争出其门。”而像邵伯温这样的“闻其(指童贯)来,出他州避之”的士大夫却是较少的。

同时两宋幕府之人在仕途上还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可见,士大夫对入幕府而得官还是很不认同的。

然而到南宋中后期,官多阙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一些士大夫转而将投身幕府作为自己入仕的重要途径,并成为日后的升官阶梯。如王兰,乾道五年(1169)进士,后为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气在南宋宣抚司的幕府中不乏当代的名士,如王炎幕中陆游、范仲艺、阎苍舒、章森等皆名重当时,有出师恢复之志。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南宋中后期宣抚使幕僚多有文人士大夫。

宣抚使幕僚的任职方式

宣抚使幕僚并非是固定的。

第一,幕僚职务是变动不常的,可以调整,在一些情况下他们甚至可以升任为宣抚使的副贰。南宋宁宗朝,陈谦先以湖广总领除宣抚司参谋官,后金兵深入,攻陷应城,焚劫汉川,造成汉阳空城走、武昌震惧的局面。陈谦遂被任命为宣抚副使,“即日置司北岸”。但陈谦任职时间很短,大约只有月余。

第二,幕僚与宣抚使及幕僚之间的回避制度不严格,书写机宜文字这一职务甚至更多地任用宣抚使的亲属或子侄。张浚之子张杭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吕大防、吕大忠兄弟并在宣抚使韩绛幕中。

第三,宣抚使幕府的成员编制和名目、数目不是固定的。之前,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童贯任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请求置属官六员。而在南宋高宗时,绍兴元年(1131),孟庾、韩世忠任宣抚使副,“共差置官属三十员”。当宣抚使兼他任时,幕僚的数目也会因并司和辖区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朝廷从之。

第四,宣抚使幕僚多为兼职。南宋理宗朝,向士璧任湖南安抚副使时,兼知潭州,兼京西、湖南北路宣抚司参议官。

第五,宋朝宣抚幕僚入仕多由“奏辟”的形式,即由宣抚使提名,皇帝与朝廷正式任命,有时也直接由朝廷差除。这与前朝大臣自辟,朝廷不予顾问和委任的情况不同。尤其是地位较高的幕僚,更须采用奏辟的形式,以保证他们与宣抚使能够合作共事。

宣抚使幕僚在任满若干考后,可以出任其它官职。宁宗嘉定元年(1208)三月,朝廷诏京西、湖南北宣抚使司“属官历任五考以上人,许令宣抚使司置司去处一路监司通行荐举。”宣抚使幕僚在一定条件下可换为文资,这与宋代实行右文政策是有关系的。对于不称职之宣抚使幕僚,中央可给与处分。

宣抚使幕僚的职能和作用

宣抚司幕僚在参预宣抚司军事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谋划作用。如当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宋高宗、秦桧一伙紧锣密鼓准备与金和议时,为避免岳飞等将领的反对,以赏柘皋之捷召其赴行在,当岳飞一到,立即将随其前来的幕僚朱芾、李若虚派出任地方官,以免他们为岳飞出谋画策。

后吴曦叛乱,验证了陆游的看法。由此看出,幕僚所提意见对宣抚使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宣抚司幕僚除了向宣抚使提出建议外,甚至对皇帝也有上奏劝谏的资格。宣抚使幕僚在对外交往中亦扮演重要角色。在宋金和议划分陕西地界一事中,宣抚司参议官李观、干办公事范之宁协同川陕宣谕使郑刚中、选锋军统制兼知凤州杨从仪、擲延经略使兼知成州王彦与金使斡旋多次商议具体划界办法。

其幕僚也负责主管文书帐籍。这方面的官员有管勾机宜文字、主管机宜文字、书写机宜文字等。一般带有“机宜”两字,就具有军事的性质。书写机宜文字往往为宣抚使书写密奏之类。北宋时已有“帅臣子弟充书写机宜文字”的专门条法。张浚任宣抚使时,辟其子张杭为宣抚司书写机宜文字。但为防止帅臣子弟凭借父兄之势窃权弄柄,宋朝对书写机宜文字的职权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

处置杂务,这类僚属如勾当公事、干办公事、准备差遣等。其并无专门职责,而是临时委派,处置日常事务及紧急事务。有时因为宣抚司所面临的事务较多,因而也会多设置此类职务或申请将其它僚属改充此任。朝廷从之。这也说明准备将、准备差使与干办公事、准备差遣在处置事务的灵活性上还是有区别的。

两宋时期宣抚使幕僚发挥相当的作用。在敌骑四出、道阻不通的情况下,刘子羽敢于单骑至秦州联络诸将,为抗金局面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宣抚司很快聚集了逃散的各路部队,保证了四川的稳定。由此也可以看出,宣抚司幕僚也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的。

宣抚使幕僚的“便宜之权”

宋朝幕府内官员依宣抚使命行事,有时甚至有相当大的权力,当方腊起义之时,以童贯为江浙淮南等路宣抚使,御笔本非臣下可行,而童贯幕僚董耘代行之。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命川陕宣抚司幕僚摄司事仍权节制军马”。

当宣抚使取得便宜之权时,其僚属如主管机宜文字甚至也可以承制任命官员。但宣抚司僚属的这种权利很快被朝廷明令禁止。当南宋初张浚宣抚川陕,取得便宜行事之权时,不仅张浚本人行使这项权利,连其僚属也开始在宣抚司幕中广泛、甚至过分行使这一权利。

宣抚使司幕僚在军情紧急、或宣抚使不在时可以权摄一方军事。宁宗开禧年间,权臣韩僱胄希图建立不世功业,力主北伐,命设宣抚使薛叔似置司鄂州,并建幕府。生动的讽刺了当时怕死贪生的幕僚官员们围聚在宣抚使周围,无所作为的可鄙形象。

宣抚使与其幕僚的关系

一般来说,由于宋朝宣抚使司幕僚多由其长官辟举,因此宣抚使及其幕僚一般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何况还有一些幕僚本身又是宣抚使的近亲或子侄,因此幕府这一形式,使一批人员团结在宣抚使周围,就容易使其扩大私人势力,从而形成私人集团,彼此有着较为一致的利益和立场。李清臣时任宣抚司管勾机密文字。

宣抚使幕僚多为与宣抚使素来亲近、相知之人。孝宗即位,启用张浚为江淮宣抚使。选用的皆是与张浚“素相知”或“契分素厚”的人。宣抚使与其幕僚互相奥援,有较为一致的利益关系。幕僚们也多对其宣抚使忠心耿耿,但是这样也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凡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宣抚使与幕府僚属也并非总是和睦相处。

如北宋中期,范仲淹宣抚陕西、河东地区时,他奏请以殿中丞蔡挺为管勾机密文字。但是蔡挺其人却“诡濡多计,人莫能得其情实”,他并不是安于职守,而是“每持仲淹等机事,泄于吕夷简以自售”。南宋宁宗朝,四川宣抚使安丙与其幕僚杨巨源就闹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而最终以安丙杀死杨巨源收场。最初,二人关系尚算和谐。在杀叛臣吴曦一事上,杨巨源可谓功不可没。

当然这属于特殊的情况,大多数时候当宣抚使不满意本司幕僚所作所为,会对其进行参劾,以期朝廷对其进行惩戒,如淮西宣抚使韩世忠参劾其僚属、武功大夫果州团练使、淮西宣抚使司提举一行事务李铸“窃弄事权,蠹害军政”,宋廷作出了对其进行“除名、邵武军居住”的处理。宣抚司幕僚还参与了宣抚使之间的矛盾纠纷中。在这其中一些幕僚起了反作用。

另外,在特殊时期宣抚使幕僚直接听命于中央,而不受宣抚使节制。突岀表现在北宋末,李纲任河北、河东宣抚使时,不仅其副使刘赣、制置使解潜、察访使张源不受其调度,且其幕僚勾当公事折彦质亦“承受御前处分,事得专达”。虽然李纲“奏上以节制不专,恐误国事”,但“虽降指挥约束,而承受专达自若也”。

这种号令不一的情况显然对指挥军队作战极为不利,却与宋代限制军权的做法相一致的。只是当此危难之际,国将不国,仍汲汲于制衡、中御,显示出宋代统治者目光的短浅和政治上的无知。而幕僚选用得人与否,又成为时人评判宣抚使甚至对之进行弹劾的内容之一。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宣抚使所选幕僚时议很高,宣抚使也会受到赞誉。当宣抚司被撤销时或宣抚使被罢任,其幕僚也往往被罢免或被遣散。谭稹宣抚燕山,以章線为参谋,并加右文殿修撰,后谭稹因“错置乖方”罢,章線亦“落职送吏部”。

处罚是相当严重的。王炎被罢免宣抚使后,其下属均被遣散,时其幕僚陆游在其《跋刘戒之东归诗》中云:“同在宣抚使幕中,同舍十四五人,宣抚使召还,予辈皆散去”,真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由此可见,宋朝宣抚使与其幕僚的关系实际上是错综复杂的,这里面不仅受到当时时局的影响,其个人因素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总体来看,其利益趋同的时候多,关系密切的时期长,这是与宣抚司幕僚的来源、任职方式有着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幕僚   河东   机宜   僚属   关系   幕府   士大夫   参议   宋朝   公事   南宋   北宋   宋代   朝廷   职能   官员   作用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