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可鉴,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永不变色

在辽沈战役前线永远未能寄出的绝笔,在54年后才转交到烈士家人手中的临刑前诀别信,在自己因叛徒告密被捕前夕用暗语写给狱中妻子的家书……时隔多年,当后人细读革命先辈这一封封饱含着救国救民深情大义的家书,似乎重又回到那个烽火燃烧的岁月,亲眼见证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无畏。斗转星移,家书的形式和载体渐渐改变,从革命岁月那些笔迹或清秀或俊朗或坚毅的书信,到如今的电子邮件、短信,从最长5000余字到最短33字,展现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和家国情怀永不变色——昨天,记者来到正在上海市档案馆新馆展出的“书信家国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在170余件家书、日记等手迹档案和近200张珍贵历史图片中,感受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图说:展览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下同)

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指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档案局和档案馆联合主办的这一档案联展,是上海首个以家书为主要内容进行的红色档案展览,相比过去在综合性档案展中呈现的家书内容,此次长三角联展不仅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翔实,时间跨度也更大,既有新中国成立前革命先辈的家书,也有当代建设者们的家书,其中近8成档案文献为首次在沪公开展示。

展览的第一部分“革命理想高于天”催人泪下,都是革命先辈写给家人的书信,其中不少都是牺牲前的绝笔,满纸家国,字字深情。

曾任上海总工会青年部长和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的王步文烈士1931年英勇就义前,匆匆给妻子写下仅有33个字的绝笔:“复苏爱妻:我为革命而死了,你不要悲哀,不要难过,抚养爱生,以继予志。我的财产由你继承。”这是展览中最短的一封家书,书信上还盖着狱方的“检阅”章。

展览中最长的一封家书则有5000余字,是隐蔽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身边的“红色特工”冷少农写给母亲的信。由于冷少农长期从事秘密工作,多年不能返回贵州老家探亲,也不能对家人说明自己的身份,母亲误解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冷少农将忠孝难两全的痛苦压抑心头,婉转地写下一封长信劝慰母亲:“母亲,我真的是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吗?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

革命先辈的一封封家书,无不饱含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革命斗志。牺牲时年仅25岁的徐玮说:“人生莫不有死,枪毙死得最痛苦,况我死得有意义”;邓中夏鼓舞狱中妻子:“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每天读书,又可以消却寂寞烦恼”;彭雪枫向妻子告白:“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24岁牺牲的史砚芬对弟弟妹妹交代:“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纸短情长,信仰之光照耀今人。

除了革命先烈的家书,展览中还展出了许多新中国建设者的感人家书:华罗庚写公开信给中国留美学生,“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钱学森写信给堂妹,拒称导弹之父;新安江水电站第一代建设者马季煌写信给父母,立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叫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要有战斗精神,三年建成发电”……字里行间,观众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时代在发展,家书也在改变。在展览尾声,出现了电子邮件、短信等新型家书,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将对家人的情感升华为对人民、国家的大爱担当,把家庭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命运之中的家国情怀。

新民晚报记者 孙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共产党人   家书   绝笔   先辈   联展   档案馆   书信   上海   中国   情怀   家人   妻子   母亲   精神   档案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