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第一道观-成都青羊宫

成都一日游的第一站是宽窄巷子。我们一大早就被旅行社的面包车接到了宽窄巷子的东口,等导游举着小旗来招呼我们集合时,我们已经把宽窄巷子转悠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景点是青羊宫,这是成都最著名的道观,有“川西第一道观”之誉,是第一次来成都的人必去的一个地方。

青羊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代,当时称青羊肆,传为老子修行之地,成书于西汉的《蜀国本纪》有相关记载。三国时期,青羊肆改称青羊观。唐中和元年(811年),黄巢义军攻破长安前,僖宗李儇避难蜀中时,曾经以青羊观为行宫;中和三年(813年),僖宗感“太上平中和灾”,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诏令青羊观改观为宫,并拨帑银大修宫观。唐人乐朋龟撰写的《西川青羊宫碑铭》以“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解释了青羊宫名字的来历。五代时,青羊宫复称青羊观,北宋又改回原名。青羊宫在唐宋达到极盛,明末毁于战乱,盛况不再。2002年,青羊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青羊宫主要建筑均沿主中轴线排列,自南而北为山门、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玉皇殿和唐王阁。

青羊宫山门

青羊宫的山门面阔五间,中间三间为两层,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二层檐下悬“青羊宫”金字匾额,匾额的题写者为安洪德。安洪德为山东聊城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666年)举人,曾任华阳县(今属成都)令。有资料说,青羊宫原有建于明代的山门,且山门两侧还有八字照壁;新中国成立后拓宽道路时,山门和八字照壁被拆除,现有山门为后来增建。山门右侧墙壁上嵌有“道法自然”四个大字。

灵祖楼(背面)

灵祖殿,又称灵祖楼,面阔五间,两层重檐硬山顶,覆绿色琉璃瓦。现存灵祖殿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殿内,一楼供奉关公、关平、神农炎帝、文昌帝君和轩辕黄帝;二楼供奉道教护法尊神先天主将王灵官。王灵官本名王恶,后改名王善,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其职责与佛教的韦驮相似。神龛上悬“雷火总司”匾额,两侧有联“律令起雷霆玄道恢弘青羊肃穆;神君驱秽恶都天纠察法界森严”。灵祖殿与山门紧紧依靠,几成一体,足见青羊宫南部空间之窘迫,山门之建设当属见缝插针。有资料记载,青羊宫原山门距离灵祖殿至少有50米,也就是现在一环西路的中间位置。

混元殿

灵祖殿后的混元殿亦重建于清光绪年间,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前有出廊。正面明间门柱上有联“道德先天粉碎灵空归一炁;清净无始揭开混沌不二家”。其中的“炁”字非常生僻,查了一下,差不多和“气”字同音,是道教教义中所说的一种神秘能量。混元殿在纵向空间上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供奉混元祖师,也就是太上老君;后殿供奉慈航道人,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前殿供奉混元祖师的神龛非常绚丽,不似通常神龛只突出庄严和神秘,神龛两侧的对联为“混元真一三境至尊六道四生咸化育;空洞虚无诸天宗仰千真万圣尽皈依”,琢磨半天,也是似懂非懂。后面明间门楣上悬篆书“慈航普度”匾额,两侧门柱上的联语“万行有道修真既是慈航;三教同天向善方能太极”大致是说儒释道三家在慈悲方面殊路同归。

八卦亭

八卦亭为青羊宫的第四重殿堂,重檐八角盔顶,上层覆黄色琉璃瓦、下层覆绿色琉璃瓦;底层有八根擎檐雕龙金柱,颇显富丽堂皇。一些资料,包括比较权威的《成都市志·文物志》,都说八卦亭是攒尖顶,应该是讹传,因为青羊宫八卦亭的“尖”显然不是“攒”出来的。正面二层檐下悬“紫气东来”匾额,亭联“西山函关佛子拜;东来鲁国圣人参”颇有霸气,张扬了道教在儒、释、道三家中的崇高地位。东面和西面各有亭联一副,东面为“大道不可道五千言强启玄机传兹圣教;无为而有为亿万众同霑化泽振我中华”;西面为“深领古玄经弘扬圣教消邪说;共迎新世纪益晋文明致大同”。两副对联已经有了明显的时代特色。

八卦亭

丹陛石位置为石刻八卦图,三层亭基分别为方形、八角形和圆形,暗寓道教的天圆地方之说。该亭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八年(1873—1882)重建。亭内供奉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法像。

三清殿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位于八卦亭后,构筑在两层台基之上,面阔和进深均为五间,单檐硬山顶,覆绿色琉璃瓦,大致呈正方形,前有出廊。三清殿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清光绪五年(1879年)曾进行过大修。第一层台基的丹陛石图案为十二生肖环绕的太极图。正面檐下悬三块匾额,中间为“三清殿”,东面为“道冠诸天”,西面为“道法自然”。明间擎檐柱和门柱上分别有联“福地卧青牛石室烟霞万古;洞天翔白鹤蓬壶岁月千秋”、“大道凝神混沌初开来玉宇;至尊化气乾坤始奠降青羊”。

铜羊

前廊内东西分置两只铜铸青羊,左侧为独角,右侧为双角,均为镇宫之宝。其中,独角青羊造型奇特,兼具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十二生肖的特点在其身上都有所体现。这尊青羊的捐赠者为清雍正朝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张鹏翮。据《成都县志》记载,青羊宫原有两只铜羊,但均在明末战乱中丢失。清雍正元年(1723年),张鹏翩在北京古玩市场发现一只铜羊,疑为青羊宫旧物,遂购得,捐献给青羊宫。

铜羊

但从铜羊胸前的隶书阴刻文字“藏梅阁珍玩”来推断,其应为开封藏梅阁遗藏。双角铜羊铸造于清道光九年 (1829年),由成都张柯氏延请云南匠师陈文炳、顾体仁完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都人开始有了在每年阴历二月十五,也就是太上老君生日的这一天到三清殿坐守一夜的习俗,即“坐香”。“坐香”起来的大清早,一定要去摸一摸铜羊,据说这样可以百毒不侵,不得疫病。如此习俗,让两只铜羊被抚摸得铮明瓦亮,一尘不染。殿前的“幽冥钟“传为明代原物,重达三千多公斤,但《成都市志·文物志》中却没有记载。

玉清天尊

整座殿堂被分隔为前后两殿,前殿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后殿供奉纯阳演正天尊(吕洞宾)、太乙救苦天尊(东极青华大帝)和钟离祖师;两山供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和清虚道德真君等“十二金仙”。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等佛教寺院中的主角,在这里统统降格成了配角。

斗姆殿

斗姥殿为青羊宫第六重建筑,全木结构,面阔五间,重檐两层,底层为歇山顶,顶层为悬山顶,是青羊宫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建筑。斗姆殿同样构筑在两层台基上,前有宽阔月台。除殿额“斗姆殿”外,底层檐下还有两块匾额,东为“日月潜辉”,西为“弥罗内宫”。殿内供奉的神祗为道教女神斗姥元君,即北斗众星之母。斗姆元君鎏金坐像三眼四首八臂,左边肋侍为地母娘娘,右边肋侍为西王母娘娘。神龛之上高悬“众星之母”金字匾额。

玉皇殿

斗姆殿后的玉皇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后因破损严重而拆除,现存建筑为1995年重建。现有玉皇殿为两层,面阔五间,重檐硬山顶,覆绿色琉璃瓦,二层檐下悬“玉皇楼”、“玉皇殿”、“通明殿”三块匾额。底层两次间辟过堂门,明间梁柱上有两副对联,前柱上的篆书联为“日暖九重紫气凌霄凝帝阙;春和三界红云献瑞护天门”,后柱上的行书联为“道法自然开辟鸿蒙生唐虞夏德;心崇清净肇原福祉奉天地水官”。明间前半部分供奉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和水官,后半部分供奉紫薇大帝和真武大帝,楼上供奉玉皇大帝。

福寿禄照壁

玉皇殿前还建有一座一字型砖石照壁,壁心为阳刻“福寿禄”三个大字,两侧的对联“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仅对常见对联的个别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上下联也就此发生了变化,其中足见汉字的美妙。

唐王殿

穿过玉皇殿的过堂门,可见一座依小山丘而建的高台;高台之上,即是青羊宫的最后一进唐王殿。唐王殿又名紫金台,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唐王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底层明间擎檐柱上的篆书对联识读了半天也没能读出个所以然来,让我这个篆刻爱好者惭愧不已。殿内正壁供奉唐太祖李渊、李渊的皇后窦氏(李世民生母)、唐太祖李世民,魏征、秦琼、尉迟敬德、李靖四位开国功臣分列两厢。在道观中供奉李唐人物,与唐朝开国后尊崇道教为国教,自称李氏为老子(李聃)后裔有关。

降生台

小丘上还有两座重檐歇山卷棚顶小亭,东为降生台,西为说法台,两台与唐王殿同时期建造。降生台的门额为“太上无极圣母”,门联为“妙道凝玄降世神龙双敛化;×浮梦画出关彩凤太极生”。相传老子曾分身降化于此,故曰:降生台。亭内供奉太上无极圣母,也就是老子的母亲,旁边的赤子形象乃为刚刚出生的老子。说法台的门额为“道法自然”,门联为“放翁寻梅走马锦城经此迳;孔子问礼束脩泮水过斯台”。相传老子曾于此处为尹喜说法。尹喜,即关引子、文始真人,为老子同时代人,道教楼观派祖师。亭内塑老子向尹喜说法之像。

因导游一再催促,在青羊宫的游览到此结束,旁边的二仙庵只得舍弃。

青羊宫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但细究起来,可能和青羊宫的建筑当代修缮过渡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成都   慈航   道教   重檐   琉璃瓦   匾额   道观   天尊   青羊宫   山门   老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