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都到了秦始皇面前,为何还刺杀失败?失败了为何还这么出名?

荆轲刺秦,作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历史事件,结果却十分遗憾。从史书记载来看,荆轲是面对面地给秦王进献地图,然后就是著名的“图穷匕现”,双方的距离触手可及。

都离那么近了,竟然还刺不到秦始皇,荆轲的剑术是不是很烂呢?为什么在那样有利的条件下,还刺杀失败了呢?

根据荆轲的设计,一只手抓住秦王袖子,一只手拿着匕首当胸就刺。刺不到要害不打紧,这匕首是淬过毒的,而且是见血封喉的剧毒,只要随随便便划个伤口,中国历史上就再也没有秦始皇这个人了。

《史记·刺客列传》中说: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荊珂的剑术似乎不是太好。

那么,荆轲剑术不精为何还被后人推崇?燕太子丹为什么不派剑术高超,训练有素的人去,或者说,为什么明知荆轲剑术不精,还派他去?要知道,这事关乎国家存亡啊。另外,荆轲是否没有自知之明呢?

刺客列传所载的五人,除了聂政是靠纯武力达成目的,其余几人都是靠策划和诡计完成,都说明一个问题,刺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周详的计划,需要一定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光有勇力是不行的。

所以刺客这个职业本质上跟詹姆斯邦德是一样的,要求智勇双全一点也不为过,某种意义上说,对智商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比武力要高得多。

尤其在上面五位刺客中,荆轲的刺杀是最难完成的——他刺杀的人权位最高,是秦王;防护最强:秦燕已经是敌国,秦国已经准备灭燕,燕人想秘密潜入已不可能,什么聊天、宴会等公开场合刺杀更不可能。

说刺秦就不能不提主谋燕太子丹,咱们看看燕丹都干了点啥。首先,在刺杀这件事上,太子丹这人不是傻就是坏。

太子丹为什么刺杀秦王?太史公用了极大的篇幅来铺陈两人的恩怨。首先,燕太子丹与秦始皇幼年时都做过赵国的人质,彼此算是好基友。

可赢政回国登基后,却翻脸不认人,当燕太子丹到咸阳做人质时,竟然受尽了屈辱,也是为此,才有了「燕秦不两立」的念头。

由此可见,燕太子丹想杀秦始皇,绝非临时起意,荆轲刺秦只是他连串复仇计划的最后一环而已。

话说他逃回国后,当然是把抗秦作为第一等的大事。他最先是找鞠武来商量的。当时樊於期得罪了嬴政,也逃奔到燕国。由此,引发了二人的讨论。

鞠武认为,眼下秦国兵力强盛,燕是小国,还是应以韬光养晦为主。当下不应主动挑起事端,而应该联合六国残余势力,同时收买匈奴,联合起来和秦国对抗。可是燕丹却说,哎呀,好麻烦啊,我等不及了。

再来看看燕丹和荆轲关于刺秦计划是如何敲定的: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太子丹巴拉巴拉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个意思:荆大侠,拜托您去问嬴政,把地要回来吧,他要不给,你就捅死他也行。感觉当时荆轲的心中,是何等的卧槽,一万头草泥马经过。他沉默了好久,说:“我看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太子丹见他犹豫,接下来又是怎么做呢?对荆轲百依百顺,百般笼络。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记载:

《燕丹子》曰: 轲与太子游东宫池,轲拾瓦投金丸进之。又共乘千里马,轲曰『千里马肝美』,即杀马进肝。太子与樊将军置酒于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曰『好手也』,断以玉盘盛之。轲曰『太子遇轲甚厚』」。

荆轲说:“听说千里马的肝好吃”, 太子丹就把千里马杀了,将马肝煮了请荆轲吃。一名漂亮的女子弹琴,荆轲称赞了一声,太子丹就立刻将这美女献给荆轲,荆轲却说:喜欢的只是她的手,太子丹就将这位年轻美貌的女琴手的一双玉手斩下来。

荆轲一开始当然不愿意去送死,但是太子丹奉他为上卿,满足他各种的需求,最关键的是他已经知道了刺秦的计划,如果敢不答应后果可想而知。

后来即使答应了,但荆轲并不是莽夫,他最初的计划是设想自己要全身而退的。他刺秦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刺死秦王,而是想挟持秦王逼他和燕国签订一份和平协议,并且全身而退——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因此荆轲的第一目标是活捉秦王,并不是要刺死他,可见荆轲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并不是一介莽夫。

所以他本想再等到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一样勇敢的人,来一起完成任务,这个人并不是后来的猪队友秦舞阳,但在没有准备万全,就被太子丹催促上路的情况下,荆轲知道自己回不来了——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远去的荆轲并没有回头,一方面是知道自己回不来了,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刺客的自我修养。他确实没有回来,但刺秦、慷慨歌燕市以及和高渐离之间的千古友谊等佳话却流传至今。

一场特种作战的失败,武力不精是其次,整体策划混乱、人员安排错误、战略目标不明确才是真正的硬伤。秦燕两国和荆轲都没关系,荆轲为燕献身,不是为一己利益,是被逼着上去的。

所以,选才不当,是太子丹的过错。来看看太子丹最后一个傻坏之处: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大哥,你这是派使者去秦国求和啊!你一副送死人的样子,还穿着白衣送别使者,是几个意思?亏的古代没有朋友圈可发啊,但也要担心有人飞鸽传书吧!荆轲在唱歌的同时,心里肯定想着,真是一帮傻帽缺心眼!

在接下来的刺杀过程中,秦始皇能在近距离闪过飞刀,这身法和反应速度也是可圈可点。最奇怪的是,嬴政拔出剑后,连过招都没有,也没有卫兵协助,一出手就打败了荆轲这个专业刺客,说明嬴政的武功底子还很好。

单论刺杀来看,其实跟剑术好坏关系不大,刺杀成功与否就在于一个隐蔽性突然性。图穷匕见是比较隐蔽了,但毕竟还有个拿匕首的动作,秦王看到匕首肯定要往后躲。

所以从头至尾来看,荆轲没有犯什么战术性的错误,他的应对都很正确。就算一开始出刀不够快,荆轲临死的一句话“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应该是想告诉后人,秦始皇并不是很难刺杀,老子要不是想抓住他当人质,早就一刀捅死丫的了。

荆轲一开始打的主意,就是抓住秦王逼他立字据,而要挟君主讲条件这种事,比起单纯的刺杀,难度就上升了几个数量级,是要看天时地利的。

有人说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讲真,他之所以敢那么搏,也是因为秦赵两国当时实力差距并非很大,当时赵国在山东毫无疑问是块很硬的骨头,何况秦国那时还有南下侵楚的打算,自然不在意在小节上稍微吃点亏。

所以即便是刺秦成功了,燕丹所面临的形势或许只会更加不利。刺秦失败,嬴政生气归生气,还是得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搞统一工作;然而杀了嬴政呢?秦国就分崩离析了?

还有李斯呢,还有王翦呢,还有李信呢,还有尉缭呢,无论随后是谁掌握了政权,第一件要做到事情就是给嬴政报仇,燕国能够承受这种程度的报复吗?

刺秦整件事最根本一点,刺杀本身起不到弱秦强燕的作用。曹沫能劫持齐桓公,因为春秋时期大国小国相差不大,多国相互制衡,不允许轻易灭国。齐桓公有当霸主的打算,不想跟鲁国闹僵。

到了荆轲刺秦的时候,秦国实力已经远远大于燕国,灭国虽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可行性比春秋时期高得多了。要想劫持秦王的话,身在咸阳,走多少天都出不了秦境。

口头立约,没有实力保证,比废纸强不了太多。即使能够成功刺杀秦王,秦人立一新君,有什么用?所以刺秦无论成败,都只是给秦国攻燕的借口。

刺秦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失败的计划,与燕丹惊人的幼稚相比,荆轲刺秦才显得如此地悲壮。秦始皇一生被刺杀多少次无法统计,但荆轲是最出名的,后来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刺客叫张良。而张良肯定是受到了荆轲的鼓舞。

荆轲刺秦之所以火,首先是因为秦始皇,他如果刺秦成功,嬴政没有一统天下,谁还会把他记入史册?其次归功于司马迁的卖力宣传,其他一大堆刺杀嬴政的刺客,连名都没给人家留。

荆轲的行动虽然没成功,但是造成了秦国的政策改变,导致燕国提前灭亡,把齐国孤立出来,一年后,秦灭齐,战国结束,秦朝建立。

战国后期,秦国统一之势已成,嬴政奋六世之余烈,蒙氏兄弟王氏父子南征北战,谁也无法抵挡大秦的虎狼之师,当历史的巨浪无情碾压过来,当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无人能够与之抗衡。但是有些人,却在这不可抗拒的历史洪流面前,毅然前行不复返......

#历史##历史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秦国   秦王   史记   剑术   千里马   人质   匕首   刺客   太子   面前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