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0年,父母双亡年仅10岁的和珅就已经干了一件“大事”

一天,和珅正在家中闲逛,无意中听见管家刘全对继母伍弥氏说:“夫人,老爷在世时将保定的100多亩官封地交给家奴赵青打理,让我监督。

没想到赵青忘恩负义,趁老爷去世中饱私囊,多次以土地歉收为名克扣地租,今年所收地租有三分之二都进了他的腰包。


我还听说他企图勾结当地官府私吞老爷地产,这可如何是好?”伍弥氏闻言大惊,怒道:“赵青这狗奴才,老爷在世时,他像绵羊一样恭顺,如今老爷一走,他便如此欺负我孤儿寡母。我亲自去河北一趟,处理这个事。”


刘全正要回话,一直在门外偷听的和珅推门而入,愤愤地说:“区区鼠辈,何须额娘亲自出马!我和刘叔一同前往,便能摆平此事。”


伍弥氏犹豫道:“你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恐难成事。”和珅上前凑在伍弥氏耳畔低语数句,伍弥氏不觉笑逐颜开,转身对刘全说:“我儿既肯与我分忧,就让他随你去一趟吧。”


当下,和珅与刘全辞别伍弥氏,两人同乘一马,快马加鞭赶往保定,直奔赵青家。赵青见刘全与和珅前来兴师问罪,不由得一阵慌张,但他转念一想:刘全不足为惧,和珅乳臭未干,能奈我何?


于是,他慢慢镇定下来。双方礼毕坐定,和珅开门见山地说:“赵叔,我此行别无他意,只希望你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只要你能服从刘叔的安排,你就仍然是这里的庄主。”


赵青说:“我这个庄主是老爷在世时封的,与刘全有什么关系。少爷年幼,不谙世事,还是早点回去吧。”


刘全闻言勃然大怒,上前揪住赵青的领口骂道:“你这狗奴才,竟敢对少爷如此无礼。”和珅正要上前劝解,赵青已三拳两脚将刘全打倒在地,并大叫道:“快点滚回京师去。”


赵青不容刘全与和珅争辩,怒气冲冲地将他们赶出大门,然后 “咣当”一声将大门锁上了。


被轰出来后,刘全对和珅说:“少爷,赵青这厮如此蛮横无理,该怎么办呢?”


和珅说:“刘叔不必急躁,我们到保定知府那里告他去。”和珅这边一告,赵青立马收到了消息。是夜,赵青带着100两银子,悄悄来到保定知府穆琏璋家中,见钱眼开的穆琏璋答应帮赵青摆平此事。


次日,穆琏璋升堂审案,和珅、刘全、赵青三人跪在堂下。穆琏璋说:“被告赵青,原告告你贪污主家地租,你可知罪?”


赵青说:“知府大人,这完全是诬告,请知府大人为小人主持公道。”只听惊堂木一响,穆琏璋问和珅道:“和珅,你可有证据?”


和珅从容答道:“知府大人,小人乃咸安宫官学的学生,当今天子常御驾临校训导,皇上曾说,‘我大清法度严明,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你们都是天子门生,将来出去外面,一定要代朕巡牧各处,不可使不法者逍遥法外。’”


穆琏璋不明就里,心中暗忖:这和珅是京城官学的学生,当今天子好为人师,经常躬临官学训导,今日此案若不秉公办理,他日可能乌纱帽不保。


想到这里,他怒斥赵青道:“刁民赵青,贪污主家地租,今又行贿本府,意图不轨,罪加一等。来人啊,先将他押入大牢,再作处理。”和珅忙叩头道:“谢知府大人明断!”赵青害人终害己。


退堂后,刘全恭维和珅道:“少爷英明睿智,真是不简单啊!”和珅说:“刘叔,我思来想去,保定这块地与其交给不可靠的人打理,不如变卖掉,现在家里不太宽裕,正好救急。”


刘全劝道:“少爷,这块封地是老爷留下来的遗产,今日草草变卖,恐怕别人会说你是败家子啊!”和珅反驳道:“时也,势也。大丈夫能屈能伸,我与和琳将来当了大官,多置一些地产便是。”


于是,和珅与刘全便在河北张榜卖地,保定知府穆琏璋以1000两银子的价格将这块地收入囊中。


家中棘手之事解决完毕,和珅也了了一桩心事。这以后,他在咸安宫官学中发奋攻读,还得了个外号叫 “书蠹”,他的老师吴省兰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吴省兰酷爱读《三国演义》,人送外号 “三国先生”。和珅与吴省兰走得很近,耳濡目染,也对《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俩经常在课后品评三国人物。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和珅、和琳兄弟已经在咸安宫官学中学习了三年。


这三年间,和珅好文,四书五经皆烂熟于心,诗词书法也颇有造诣;和琳尚武,好骑射,能百步穿杨。每天晚上回家后,和珅总会钻研一番蒙文和藏文,有一次恰好被伍弥氏撞见,伍弥氏颇感诧异,问道:“你学这些民族的语言有用吗?”


和珅回答道:“额娘,我将来辅佐皇上治理天下,若能通晓其他民族的语言,定可胜人一筹。”伍弥氏听了,连连点头称是。


不久,和珅有幸与大诗人袁枚相遇,并得到其赋诗颂扬。话说乾隆年间有两位文学大师,被时人称为 “南袁北纪”,其中,“北纪”是指纪晓岚,“南袁”就是袁枚。


袁枚与和珅的老师吴省兰有些交情,二人时有走动。和珅久闻袁枚大名,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拜晤。


有一次,袁枚专程来北京探望吴省兰,见面后,吴省兰调侃他道:“袁兄乃世外高人,日日巡游,真是让人羡慕!”袁枚说:“为兄闲云野鹤惯了,怎比得上你在这官学中做老师来得惬意。”


吴省兰叹道:“你有所不知,这咸安宫官学中的学生多为八旗子弟,家中有世袭的爵位可以继承,个个牛气冲天,真心向学者寥寥无几。”


袁枚好奇地问道:“我知道你爱才,不知可有得意门生?”吴省兰沉吟片刻,说:“要说门生,真正拿得出手的唯有和珅、和琳兄弟二人。”袁枚说:“可领来与我一看。”


不多时,和珅、和琳便来了,兄弟二人见了袁枚,倒头便拜。和珅激动地说:“学生久慕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睹尊容,足慰生平渴仰之思,不胜荣幸!”


袁枚定睛细看,只见和珅面如冠玉,身高八尺,仪表堂堂,英气逼人;再看和琳,外表略逊其兄,长得虎背熊腰,显然是个武将胚子。


袁枚看毕,对和珅兄弟说:“自古成大事者皆有文韬武略,富有机谋,若只知咬文嚼字,只能算是书虫罢了。我今天不考你们诗词文章,但问你们古今兴衰。”


和珅、和琳异口同声道:“学生洗耳恭听,老师请讲!”袁枚说:“隋文帝杨坚英明神武,荡平四海,一统华夏,开皇之治,盛世空前。隋炀帝杨广也是雄才大略,却为何十年而亡,天下易主?”


和珅从容答道:“学生以为,隋炀帝虽为雄主,更是暴君,他开运河,下江南,不恤民力;又穷兵黩武,征高丽、伐突厥,血肉捐于草野,百姓系于倒悬,故而天下分崩,四海沸腾,隋朝二世而亡。”


“好,说得好,鞭辟入里!”袁枚赞道,转而又问和琳,“和琳,我听说你喜读兵书,我且问你,《三国演义》里的将军,你最喜欢哪个?”


和琳说:“我最喜欢姜维,他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匡扶汉室,虽功败垂成,但其丹心永铸,堪为我等精忠报国之丰碑。”


袁枚听罢哈哈大笑,转身对吴省兰说:“你这两个学生果然见识非凡,异乎常人。拿笔来,我送他们两句诗。”


吴省兰赶紧奉上笔墨纸砚,袁枚随即挥毫泼墨,写下两句:“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从诗中可以看出,袁枚当时已经看出和珅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并据此预言了兄弟二人不同的前途。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和珅兄弟在咸阳宫官学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为他们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快,大诗人袁枚为和珅、和琳兄弟题诗的佳话便在京城传开了,兄弟二人自此小有名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保定   地租   知府   老爷   天子   少爷   家中   父母   兄弟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