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埋葬了青春的贞节牌坊,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我们在看古代连续剧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听到过贞节牌坊,不过贞节牌坊四字一出,不少人都要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这四个字的背后,是多少女人辛酸屈辱的一生啊!

每一座贞节牌坊的存在,都像是一副巨大的枷锁,埋藏着一个女人几十年的青春。

那么贞节牌坊是什么时候开始提起的呢?这副枷锁是怎么在封建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又是什么样的女性可以立贞节牌坊?

贞节牌坊的起源

最早的时候,贞节还是指那些高洁自爱,具有良好道德观念的女性,贞节牌坊也是多以“节”字为主,表示母亲养育孩子的恩情而建立。

但是到了古代封建社会末期,贞节牌坊慢慢开始偏颇,与最开始的意图渐渐产生了分歧,逐渐以“贞”字为主。

秦朝的时候,有个名叫“清”的妇人,她的丈夫早逝,年纪轻轻便开始守寡,并决定终身不再嫁。

清还是个极其聪慧的人,经营着丹砂的产业,女子持家便会招人寻找麻烦,不过清却从未被人侵犯,还建立起庞大的丹砂产业,成为一代富豪,为国捐资修建长城。

秦始皇知道此事后,为答谢她疏财为国的义举,便专门为清修建了一座“女怀清台”。

“女怀清台”就成为最初为贞妇树碑立传的事例了,也由此,贞节牌坊开始正式成为贞妇所独有。

不过,在秦朝的时候,贞节牌坊并未成为国家意识,在全国进行劝导,更多的是秦始皇对清的欣赏以及赏赐。

而且在当时,女性再嫁也是常有之事,两性关系也比较开放,史书上记载秦始皇的母亲私生活也是比较混乱的,所以秦始皇才有意修筑怀清台,来劝导女子守贞洁。

贞节牌坊的发展

唐代的社会观念比较开放,妇女的道德观念也受到冲击,关于贞节一事也不是特别注重,即便是女学士宋若莘出书《女论语》,也并未有人在意,就连公主都不会有所收敛,守寡或者离异之后,照样风风光光地再次嫁人。

到了南宋时期,女子贞节却一改往常,把贞节观念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国上下,女子都以获得贞节牌坊为荣。

谁家出现一座贞节牌坊,必然会受到大家的羡慕和鼓吹,以致女子注重贞节观念,达到惊世骇俗的高度。

其中,程颐提倡女子贞节最为积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学者了,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为倡导贞节的标语,在民间广为流传。

程颐的这句话,原指男女双方,娶寡妇为妻的男子,属于失节;寡妇改嫁,也属于失节,即便是成为寡妇快要饿死,也不能失去气节。

于是乎,一时之间,妻子要为丈夫守贞操、守节操,臣子要为君王守节尽忠,子女要为父母尽孝道。

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了封建统治秩序的框架,且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下,整个国家开始大力提倡贞节观念!

在程颐倡导贞节观念的基础上,朱熹也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不遗余力地倡导女子守节。

当时朱熹有个朋友名叫陈师中,朱熹在得知陈师中的妹夫去世之后,便写信劝导他的妹妹守节。

不过,朱熹却是个实打实的伪君子,他在倡导女子守贞节的时候,却不断闹出笑话。

他不但引诱尼姑做妾,而且他的大儿媳在丈夫去世之后怀了身孕,吓得到君王面前认罪。

一时之间朱熹的名声变得很差,即便是这样,还有不少的迂腐之士,承认他的“伪学”。

朱熹

到了明朝,倡导女子守贞洁的情况更加严重,朱元璋登基便开始发布号令。

“凡三十岁前守节,至五十岁还不改嫁的寡妇,一律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

号令一经发布,顿时在全国上下引起热烈讨论,相当于家族里出现一位寡妇贞女,就能赢到一份特权荣耀。

所以,至此开始,许多女子成为寡妇之后,便至死不再嫁,家里人更是无比支持女子的决定。

而后,朱元璋还下令地方官员,各地贞节之事必须依例上奏,重要的还可建立祠堂,次要的树立牌坊。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形象

于是,明朝常有三十岁以前失去丈夫之后不改嫁,未结婚就守寡,以及守寡遭遇坏人,宁死不从而去世的女子。更有甚者,维护丈夫安全献出生命以换得贞节牌坊的烈女,更是层出不穷。

所以明代,在十字路口以及重要的交通位置,都会出现专门为悬挂牌匾而建立的牌楼,其材质各有不同,木、竹、砖石等都有。

而且建筑的牌楼都异常精美,费用往往也昂贵的吓人,为了表彰节妇付出如此大的财力、物力,可想而知,贞节在人们心中是多么重要的存在。

宗教化的贞节牌坊

不论是秦朝、宋朝,还是明朝,随着朝代更迭,皇权的集中,当权者对女子贞洁观念的要求也越发极端。

但与之清朝相比,前面几个朝代似乎有些不够看了,因为进入清朝之后,贞节似乎成为一种宗教形式,丈夫去世,女子守节成为了一种天理,人人都该如此。

清朝扭曲地提倡,女子生命应该紧紧维系在贞操守节上,一旦出现意外,就应该以死守节。

尤其是在道教儒学的加持下,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就连一些学者看到唐人文学中的公主改嫁的内容都能痛骂一番;女子看些有关“园里看花”之类的诗词,也要被责骂为“邪念、怀春。”

在如此的风气下,清代更是颁布了《礼部则例》的规定,将贞洁烈女名称范围明文规定,将贞节牌坊的申报条件和建坊审批也是制定了详细规则,并且要求地方官员定期向上举荐贞女节妇,以来进行表彰。

这种形态下,全国都把贞节牌坊刻在了脑门上,将节妇烈女推崇到了极致,成千上万个女性在自愿或者被逼迫下,以死来追寻亡夫,来为家族获得贞节牌坊。

而后越发畸形,竟演变成,不但想让女子早点守寡守节,而且还想让女婿尽早身亡,以方便女子守寡守节。

所以在董家遵的统计中,明代以前,每代的贞节烈女不过百人;明代时期,贞洁烈女高达两万多人,而清代时期,人数竟然多到一百万人。

可想而知,在清代,贞节牌坊在人们心中是怎么一个痴迷的存在了。

贞节牌坊背后的故事

每个贞节牌坊的背后都埋藏着一个女人的血和泪,更有些女子深受封建社会的影响,经历万千痛苦之后,因没有获得贞节牌坊而含恨终身。也有家族为了一个贞节牌坊的名声,不惜让更多的人存在痛苦之中。

明朝,一个小村子里,有个姓王的姑娘,丈夫早亡之后,王姑娘的家人为了获得朝廷赏赐的贞节牌坊,王父不惜把她关进房里,饭水不送,打算活活饿死她用以殉夫。

王姑娘日夜哀求,王父也不为所动,后来还是王母看不下去,可也端来毒药让王姑娘服下,以减轻痛苦。

不料王父看到之后,拍掉王姑娘手上的毒药,斥责道:“贞洁烈女是要验尸的,被发现不是绝食而亡,而是服毒自尽的话,就不给贞节牌坊了。”

最终王姑娘还是被王父活活饿死了,而她的家里,也多了一座贞节牌坊!

这只是一个贞节牌坊,有的家族为了连续的贞节牌坊,不惜伤害家里的所有人。

当时的社会中,一个贞节牌坊立在家里,所有人都向往第二座的出现,尤其是在条件还符合的时候。

金家老太太就是守寡一辈子,为金家换来了第二座贞节牌坊,立牌坊时可谓极其荣耀。

恰逢她唯一儿子去世已经五年,于是她便希望儿子的三个妻妾,可以为金家再添一座贞节牌坊。

但是贞节牌坊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得到的,金家老太太的女儿未婚先孕,为了不影响贞节牌坊的建造,她便将女儿的爱人乱棍打死,早产生下的孩子也被扔掉了,于是万念俱灰的女儿上吊自尽。

金家三姨太是为了还债嫁入金家的,在丈夫去世五年后,想要与初恋私奔,金老太太知道后,将三姨太浸猪笼投河溺死;

二姨太有个儿子身体向来不好,为了给孩子冲喜,她为儿子找了童养媳,但好景不长,二姨太的儿子在婚后几日身亡,随后童养媳被逼成了傻子。

人口兴旺,举家奋进才是一个家族的富强之路,而腌臜黑暗的金家也在恶事做绝后就此没落,金老太太至死也未见到第二座贞节牌坊。

总结:

古代的时候,寻常家族拥有一座贞节牌坊,就像拥有了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但其中的艰辛,除了被表彰的贞洁烈女,其他人也是很难感受得到的。

如今,我们还能在一些地方见到贞节牌坊,探寻这些建筑的过往,但是牌坊背后的那些女子,过着怎样非人的生活,我们也只能在书本上看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牌坊   贞节   明朝   烈女   朱熹   贞洁   寡妇   观念   丈夫   女子   青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