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山梅花从何来

编者:2月伊始梅花飘香,正是踏青赏花好时节。日前,据长江日报报道,位于东湖盈盈湖水之畔,不同特色的梅花正如约绽放,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邂逅。截至上周末,东湖梅园满园梅花已开放30%以上,吸引了大量游客。

磨山梅园的小游客。赵丽 摄

每年寒冬到初春,八里磨山已是花开时节,梅香满园了。这里,红梅艳丽似彩霞满天,白梅皎洁如初雪铺地,绿梅鲜嫩若新柳摇曳,更有那“人面桃花”、“绿萼黄昏”、“磨山宫粉”争奇斗艳。如织的游人被这一派璀璨的梅景陶醉了:不住夸赞:“武昌磨山真不愧是江南四大梅园之一啊!”

武汉历来是梅花之乡,早在秦汉时,野生梅花就散见于大江两岸,唐代孟浩然在《浙江至武昌》的诗中写道:“新梅度腊开,行看武昌柳。”宋代苏轼在诗中道:“武昌官柳知谁栽……步上西山寻野梅。”唐宋时,居民栽培梅花已很盛行,到了明清,黄鹤楼、卓刀泉、梅子山都是赏梅的佳处。

20世纪30年代,周苍柏先生创办的海光苗圃已经开始种植梅花,当时聘请全国知名园艺师,并收集最好的品种,梅花种植初具规模。武汉沦陷期间,梅园被日军破坏,改种水稻、蓖麻,梅树大都被毁。抗战胜利后,东湖梅花种植开始恢复。

磨山梅园梅花。赵丽 摄

建国后,东湖管理处第一任处长祁文淑,正是原海光苗圃的负责人。祁文淑是金陵农学院的高材生,东湖早期的园林园艺都包涵着她的心血,她开创了东湖梅花种植的先河。

1956年武汉市便开始重视梅花的发展,在磨山南麓开创办了梅园,并从四川、广东、江苏、浙江广泛引种梅花,很快形成了梅树近千株,面积达40亩的梅花园。文革时,艳丽芬芳的梅花遭到无情的砍伐,磨山梅园的梅花锐减至300株。改革开放后,春风甘雨使磨山梅园重展芳华。198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根据市民的投票表决,将梅花定为武汉的市花。

在那些年代,磨山梅园高级工程师,梅花专家赵守边不顾年迈体弱,曾率领一班技术人员多次与北京、四川、苏杭等地东侧梅花专家进行技术交流,科研合作,培育新品种。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多次来磨山指导工作。

短短几年,磨山又在全国各地搜集到了“金钱绿萼”、“大羽”、“骨红垂枝”、“老人美大红”等大批梅花珍品,使磨山梅园梅花品种达157种,占全国梅花品种的五分之三,并拥有梅花、梅花盆景2万余株,品种和数量跃居全国第一位。如今,磨山梅园已同南京的梅花山、上海的淀山湖梅园、无锡梅园并称为江南四大梅园。

自从赵守边先生创办了武汉磨山的梅花盆景后,磨山梅园在盆景造型、写意梅花盆景的构思、梅花切花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这里每年都举办梅花盆景展览,梅花书画、摄影展览,以及梅花诗词与梅花切花造型比赛,端木梦锡、程生达等一批画梅高手也常来梅园现场作画。一批有独特风格的梅花盆景,也曾先后送到北京、杭州、深圳、香港等地进行展览。这些丰富多彩的梅花文化艺术活动,扩大了武汉“市花”的知名度,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梅园还充分利用梅花这一“市花”的品牌,在武汉市对外交往中起纽带作用。1987年,梅园根据我驻美大使馆的建议,将8个品种的24株2米左右的梅花树,赠给华盛顿梅花协会,这批象征着武汉人民友谊的梅花树已于当年在林肯纪念馆安居,引起了当地人民的极大兴趣。1990年,日本梅花协会副会长北村信正带来梅花品种来汉探梅。这些客人均为日本梅协会员,他们特地从日本带来梅花品种同磨山梅园进行交流,徜徉在磨山的梅花世界里,他们久久不愿离去。

鸟瞰磨山梅园。李子云 摄

梅园的科研人员还不断有创新,他们通过多次实践探讨,利用低温冷藏和高温催花技术,在1984年至1985年培养出了“四季梅”,使梅花能在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四季开花。这一成果一举填补国内空白,并在全国第一、二届花卉博览会上分别获得科技进步奖和二等奖。

这多年来,他们梅花科研上,多次获得全国梅花科技大奖,科研水平在全国前列。如今这里是全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又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占地800余亩,地栽梅花近万株,现有梅花品种309个,其中已进行国际登陆的品种有152个,建立了世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另有中国唯一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内有妙香国、江南第一枝、花溪、放鹤亭、梅友雕像、冷艳亭等景点,其中妙香国为中国梅文化馆所在地,长年展示包括梅花典籍、名人书画资料在内的梅文化精华。

如今,磨山梅园荟萃天下梅品,荡漾着诗情画意,慕名来此赏梅的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游人纷至沓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梅园   梅花   武昌   东湖   武汉市   市花   江南   武汉   盆景   品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