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台湾时,带走了多少黄金?蒋经国:每个铜板敲开都是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49年,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军兵败如山倒,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远在南京的蒋介石见大势已去,还没等解放军逼近长江边儿,便开始收拾金银细软,准备跑路至台湾,另寻机会反攻大陆。

蒋介石

前往台湾以前,蒋介石还做了提前布置,一方面,他将60万国军及百万军人家属运往台湾,并在南方等地用尽各种手段将一些青年人骗去台湾。

另一方面,他发起“抢救学人计划”,号召高级知识分子们前往台湾,还将儒释道三家传人拐去台湾,以此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当然,一向精明的蒋介石自然没有忘记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黄金,在蒋介石的策划下,自1948年8月1日起,数以吨计的黄金前后分三次运往台湾,数量极为庞大。

许多年后,蒋经国在一本自传中披露这些黄金是“全国同胞血汗之结晶”和“国脉民命”,每一块铜板敲开来,都流淌着同胞的鲜血。

蒋经国

蒋经国为何如此形容这批黄金?蒋介石到底运走了多少黄金?这些黄金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历史?接下来请随笔者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揭开这段鲜血写就的沉痛往事。

国统区的金融危机

1948年秋,经过将近两年的战争,国军在战场上频频失利,战略方针也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又从重点进攻转为大城市重点防御,很显然,在这场内战中,国共双方已是攻守易势,解放军迎来了战略决战时刻。

1948年9月12日,在东北已然占据绝对上风的四野打响辽沈战役,直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顺利落幕,长江以北的绝大部分地区得到解放。

辽沈战役

自古由北伐南易,此时的国民政府已如冢中枯骨,只待百万解放军挥师渡江,胜利便是囊中之物。

而此时的蒋介石又在忙些什么呢?此时的他除了要应付已成燎原之势的解放军,还被内部财政搞得焦头烂额。

其实早在内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的财政便已来到崩溃的边缘,以1946年国民政府的财政情况为例,全年财政总收入19791亿元,总支出却高达55672亿元,赤字更是来到惊人的35881亿元。

宋子文

其中军费支出和特别支出(主要用于军、警、宪、特)合计39256.3亿元,相当于财政总支出的70.51%,而这种情况的导火索,正是源于蒋介石擅开内战,庞大的军费支出加剧了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当时为了维持战争,国民政府每年都需要支付高额军费,在军费支出超出国民政府收入的情况下,蒋介石、宋子文等人选择了一种最愚蠢的办法,那便是不加节制地发行法币,而这一行为一旦泛滥,法币将一发不可收拾地大幅贬值,直至成为一张废纸。

至1948年,法币发行额已达到660万亿元以上,相当于抗战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3492万倍。

法币

当时《江海总公司经济月刊》将法币贬值的情况进行生动描述:100元法币在1937年时可买两头牛,1939年时可买一头牛,1941年时可买一只猪,1943年时可买一只鸡,1945年时可买一条鱼,1946年时可买一只鸡蛋,到1948年时只可买一张卫生纸了。

而受通货膨胀冲击影响最大的,正是生活在国统区的广大平民百姓,不少生活在城市里的家庭因这场风波迅速破产,沦为流落街头的流民。

毫不夸张地说,蒋介石为了打这场内战,几乎将整个国民政府的棺材本都压上去了,就指望着能够快速取得战争胜利,完成赢家通吃败者食尘的逆转,可现实走向却与它预计的截然相反。

蒋介石

内战战场上的频频失利,财政方面濒临崩溃,社会层面嘘声不断,问题与麻烦接踵而来。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此时的蒋介石已经隐隐感觉到不安,枭雄如他自然明白狡兔三窟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于是,金圆券横空出世,阴谋的疑云逐渐笼罩整个国统区,国统区经济的至暗时刻即将来临。

金圆券发行于大厦将倾之际

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正式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法币,并以金圆券代替法币,金圆券与黄金挂钩,1元相当于0.22217克黄金,折合法币300万元。

金圆券

单从金圆券发行的汇率来看,国民政府是在有意控制通货膨胀,抑制物价飞涨,但倘若细品法案的具体条款,蒋介石的真实目的便已昭然若揭。

条款其中一项规定,私人不允许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倘若有此情况,要求在1948年9月30日前到银行兑换为金圆券,如果有违反规定者,一律予以没收处理。

民间常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之所以在乱世收购黄金,是因为每逢乱世必是物价飞涨,而作为稀有金属的黄金作为硬通货,不仅好保管还保值。

金圆券

金圆券发行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可并非什么太平盛世,国军还在前线和解放军打生打死,且国军一方在战场上不仅完全占不到上风,还隐隐出现颓势。

众所周知,纸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背后的黄金储量,还取决于政府的信用度和稳定度,倘若说国民政府能够迅速打完内战,稳定全国局势,那倒另说。

可瞧着国军这架势,令人隐约感觉到大厦将倾,如果国民政府在解放战争中失利,那么迎接广大国统区民众的,不仅仅是被收兑的黄金,就连手上的金圆券也将随着国民政府的覆灭变得一文不值。

蒋介石

在当时许多人看来,蒋介石与国民政府此举,是要将所有国统区民众拉入这场豪赌中,可实际上,这还并非蒋介石的真实意图。

当金圆券发行并开启兑换窗口后,国统区内的黄金、白银便源源不断地流进国库,此时的国民政府如同一头只进不出的饕餮,将数以吨计的黄金白银吞入腹中,紧接着静观战场形势变化,待时而动。

金圆券发行后不到一个月,辽沈战役打响。用围棋上的术语来说,辽沈战役是三年内战的胜负手,具有一战定乾坤的能力,因为一旦我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那么东北将全面解放,而东北野战军也能顺势入关南下,将广大中原地区两军对垒的僵局打破。

辽沈战役

1949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我军的全面胜利结束,内战的胜利天平开始向我党倾斜,蒋介石不得不开启“转运黄金”的计划。

1948年12月1日午夜,往日寂静无人的码头,今夜却因为一次行动略显嘈杂,在码头的一角,几盏白炽灯有序亮起,如同散落在天上的北斗七星,照耀出一条通向偌大货轮的路线。

借着灯光,一群身着国军军装的士兵默默将一只只箱子从车上卸下,而后缓缓运到货轮甲板上,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在刻意控制行动分贝,仿佛试图掩盖些什么。

这是蒋介石密令下,国民党第一次将黄金转运至台湾,这一晚,总数约为二百万零四千余两的黄金经由上海码头运往台湾,而这场无耻的盗窃,自此才刚刚开始。

蒋介石

早在1946年5月22日,经中华民国行政院授权,台湾银行开始在台湾发行台币,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旧台币,尽管台币在一开始与法币、金圆券挂钩,但台湾作为岛屿偏居东南一隅,与大陆之间的人员流通并不紧密,所以受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大陆国统区来说较小。

可当国军开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时,哪怕嘴硬如蒋介石,也不得不为自己准备后路,而台湾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一方面,台湾曾受到日本人的重点建设,工业设施较为完善;另一方面,台湾岛悬于海上,进可反攻大陆,退可借美国海军之势死守,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这也是蒋介石选择将台湾设为反攻基地,并把黄金运往台湾的原因。

白崇禧

及至1949年1月底,三大战役结束,国军退守江南,在李宗仁白崇禧的逼宫下,蒋介石被迫下野。

但在下野前,他将心腹陈诚任命为台湾省政府主席,长子蒋经国为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此举既是为了将台湾牢牢掌握在手中,防止李、白二人染指,也是在提前布置台湾事务,方便国民政府全面转移至台湾后日常事务的运转。

虽然在北方尽失后,国军依然有建立长江防线、成立南昌行营、经营西南等举措,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自欺欺人,国民政府倾覆之日就在眼前。

蒋介石

因此,蒋介石命令陈诚设法将台币与金圆券脱钩,并直接与美元挂钩,而且严禁金圆券在台湾流通。

这样便能制造出两个国家银行,借助这一操作,蒋介石肆无忌惮地在大陆发行金圆券,变本加厉地收刮民脂民膏,因为此时的金圆券背后再也没有黄金或者外汇支撑,连厕纸都算不上。

血腥之路与天下归心

尽管金圆券的发行,令无数家庭破产,使得饿殍遍地,民怨滔天,但蒋介石却对此装聋作哑,继续维持着这条由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秘密转移黄金。

蒋经国指挥舰队到港口转运,陈诚调度运输的罪恶之路,借助金圆券继续敛财,填满自己的荷包。

蒋介石

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蒋介石的如意算盘终于迎来了被撞破的那天。

蒋介石第二次转运黄金时,一位住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附近的英国记者乔治·维恩,在深夜被窗外不绝于耳的碰撞声吵醒,循着嘈杂声,他发现隔壁中央银行的大门敞开,一个又一个木箱被搬上货车,随即往港口的方向驶去。

目睹黄金被运走的全过程后,第二天,乔治·维恩在自家报刊《字林西报》上发表文章披露这一真相:“中国全部黄金正在用传统的方式——苦力运走。”

三天后,著名的《申报》转载了这篇文章,消息轰动整个上海滩,恐慌的情绪随即向全国蔓延。

银行柜台前的挤兑者

而国民政府在辟谣的同时,立刻派遣特务抓捕乔治·维恩,好在其夫人紧急联系大使馆,利用外交手段才使得乔治逃过一难。

但无论国民政府如何捏造事实,这一事件终究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民意如海啸般涌入各地政府,人民走上街头,用罢工、游行来表示抗议。

最终,为平民愤,国民政府作出让步,同意开放金圆券兑换。

消息一出,群众纷纷选择放弃手中的金圆券,银行窗口外瞬间大排长龙,不少人为了将手中囤积的金圆券兑换成黄金,甚至在银行外打起地铺。

人们带着成捆的钞票购物

在许多机关单位,负责发放工资的人甚至会提前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白银,直接发放到职员手中,因为他们深知,倘若晚一分钟去兑换,那么手中的金圆券便会贬值不少。

饶是如此,蒋介石依旧操控着财政部和银行,对金圆券的兑换设置诸多限制,到最后,群众从国民政府手中抢回来的黄金白银,跟被转运至台湾的份额比起来,依旧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金圆券最终还是崩溃了,至1949年6月底,已经发行的金圆券数额高达130.3046万亿元,在上海,每石大米价格是4.4亿金圆券,百姓们买米需要用推车将一打打金圆券运至市场门口,场面令人感到荒诞又心酸。

蒋介石与蒋经国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蒋介石,则带着110吨黄金以及价值1.4亿美元的外汇和白银逃往台湾,过着逍遥“岛主”的生活。

客观上来说,这批巨额的黄金白银及外汇,在国民政府流亡台湾初期,对稳定台湾局势具有积极作用,蒋介石本人也坦言:“政府在搬迁来台的初期,如果没有这批黄金来弥补财政和经济情况,早已不堪设想了”

但就连帮助蒋介石完成黄金转运的蒋经国,都不得不承认这是笔不义之财,《风雨中的宁静》一书中,蒋经国直言“每个铜板敲开都是血”,至于蒋介石在挥霍这些凝结着同胞鲜血的钱财时,是否会心怀愧疚,我们便无从知晓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蒋介石将大批黄金卷走后,国民经济这笔烂账最终还是由我党处理,经过中央商讨后,出台方案规定人民币和金圆券以1:10万元兑换,饶是我党在兑换前做足了准备,人民币还是因此受到剧烈冲击,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才逐渐回到正轨。

我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这也是我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至于与群众脱节的国民党,他们的结局可以看见,黄金可以被带走,但民心却被永远留下了。


参考文献:

[1]:《金圆券崩溃的前因后果》J金园同全球商业经典.2017,(07)

[2]:《蒋介石政府是如何转移黄金白银外汇到台湾的》J詹特芳世纪行.2000,(Z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台湾   辽沈   蒋介石   金圆券   法币   国统区   黄金   国民政府   国军   铜板   战役   蒋经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