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阁大学士周如磐轶事

莆田黄石镇清浦村人宰辅周如磐为官前的轶事故事颇多,这里列举几个。

东阁大学士周如磐传

周如磐(1567-1626)字圣培,号镇庵。弟周如砥,诗人;子周霑,中书舍人,死于难;另有子周霖,亦中书舍人。莆田连江里清辅(今荔城区黄石镇清后村)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乡试王幾榜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秉忠榜进士。选为翰林庶吉士,万历三十一年(1603)九月授检讨。万历三十五年(1607)命为阅卷官。万历四十年(1612)往江西主考乡试,升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次年(1613)十一月迁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


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月命主考应天府乡试。十月转为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掌司经局事。次年(1616)五月奉命册封江淮藩王。寻,七月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任间,严格训导士子,时称师表,深得神宗皇帝赞赏,万历四十六年(1618)十二月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清理贴黄。期间神宗建储久议未定,竭力支持立朱常洛(光宗)为太子,使政局安定。天启元年(1621)七月升为礼部右侍郎,兼官如故,纂修玉牒。八月任经筵日讲官。并为神宗、光宗实录总裁。天启二年(1622)三月升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署掌院事。十二月,以纂修玉牒成,赐银币有差。天启三年(1623)七月加太子宾客,旋升礼部左侍郎。次年任吏部左侍郎。

天启五年(1625)六月晋升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八月以原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诚心调理国事,主张“诛魁赦从”的剿抚方略。旋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为人淳朴,绝无文饰,操劳过度成疾,在阁仅三月,为人所忌。十一月,疏请致仕。允之,遣行人护送驰驿回籍,加赐银一百两,彩叚四表里。天启六年(1626)二月,孰知未出京都大门,心疾发作,卒,赠少保,荫一子中书舍人,谥“文懿”,赐祭葬如例。


周如磐知识渊博,身为国师,担任过国子祭酒,盛德堪为天下师表,史志称他居官"一片忠诚,坦夷无物,士大夫称之"。卒后讯传莆阳,乡邦失色。为彰显其功德,莆人在十字街南门内建有“石坊一座”,题曰:“燮理元臣,平章硕辅”以作纪念。其曾祖周添赐,祖父周应召,父周大轼,与如磐荣膺“四代诰命”(族谱作曾祖父周添赐,祖父周应召,父周大轼赠礼部尚书。)。墓葬在华亭濑溪石桥头。著有《澹志斋集》14卷。郑兰陔称其“古体雅澹,远希陶、韦,律亦华整,依然十子之旅,不染当时习气”。

明天启元年(1621),周如磐升礼部右侍郎,为《神宗实录》《光宗实录》总裁。同年,他为真懒在南京创建的中一堂题一副长联曰:

道括古今,儒玄寂孰得分歧?彻三教于一中,直是无声无臭

功弘位育,圣狂愚总归这里,返六虚于九序,浑然忘我忘人


周如磐当私塾先生

  明隆兴元年(1567),幼年丧父,与胞弟如砥、寡母一起相依为命,靠寡母的针线活维持生计,家境窘迫。周如磐小时候不喜欢玩乐,行为举止看起来和别的孩子很不一样。长大后,因为家庭贫困,兄弟俩性喜孤独,极少结交,一心于翰墨,好学不倦,寂寂寥寥清江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家境窘迫,为了糊口,由族长举荐,周如磐离家到福清蒜岭一户仕宦之家当私塾先生。

  他边教书边读书,当时"致仕"(退休)在家的内阁首辅(宰相)叶向高对他也很敬重。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喝喜酒时,叶向高为了试探周如磬的志向,请他在一幅《韩信乞食图》上题诗。周如磬写上"乞食由来事本诬,英雄失路古谁无,临题恨煞丹青手,不画登坛拜将图",他借题发挥,表现出自己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

接着叶向高又取出一幅《夹竹桃图》,请周如磐提诗。在茂密的竹林中,隐隐约约出现桃树上结了一个大红桃,好像埋没人材一样。周如磬把毛笔沾满墨汁,写上"竹桃二物不相同,万绿丛中一点红,我去化龙君作浪"。最后一句表明自己有一展鸿图的雄心壮志,同时又寄托叶向高鼎力相助。他请叶向高表态并续写完最后一句,叶向高心领神会,接笔写下最后一句"海天何处不相逢"。后来果应其言,周如磬与叶向高宰相同侍神宗。由于贫不失意,胸怀大志,显露出超俗才器。


清江村的周家巷


周如磐的“娶乡村姑娘为妻、周如磐与丫头墓、周如磐“三十暝成人””是一个故事的不同传说

  娶乡村姑娘为妻

明熹宗像

  尽管周家寒贫,但家有女儿的乡里豪宦常向周家老母提亲,只是周如磐不允诺。"粉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终于在寡母的多番催促下,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的如磐,决意娶一位乡村姑娘为妻,因无力置办彩礼,宴请宾客,两家合议在大年夜让新娘过门围炉,行合卺大礼。他自己书写洞房楹联:"屋破不遮头,仰见风云济会;家贫如彻骨,谁知鸾凤和鸣。"寄言丈夫雄气在,苦乐身自当。在乡里传为佳话。下面周如磐与丫头墓的故事应该是同一个故事。

黄石镇海堤损坏,周如磐捐金募众,砌筑石码


周如磐与丫头墓

周如磐未出仕时,- 穷得“厝里如厝外一一空空如也” 。为了挣一口饭填饱腹肚,他离开家来到邻县福清蒜岭,在一个财主家当教馆先生。那时,周如磐虽然穷,但读书很刻苦。他把教书得到的酬金,全部买了书。因为没闲钱添置衣衫,经常穿在他身上的那件黑长衫,很少换洗。过一段时间,出现怪事,周如磬发现自己穿脏的长衫常常隔一个晚上,变得干干净净。谁干的呢?如果是神明扶助,他也想看看神明如何显灵。这天夜里,他照常吹灭灯火上床,但有意不睡。稍停,“吱”的一声,房门开了,一道黑影伴随一串很轻的脚步声,来到室内。顺着声音,周如磐看见黑影从衣架上取去长衫,晃走了。

他赶紧起身,悄悄跟了出去。外面,月娘光光。周如磐随黑影出了村子,看它来到溪边停下,自己也闪身藏到- - 株大树背后,准备看个端详。原来,拿走长衫的是周如磐主人家里的一个丫头。这丫头长得俏,平时不言不语。月光下,只见她-一步步走下石阶,把周如磐的长衫拿到溪水中洗。洗啊,洗啊,木砧捶打衣衫,发出“笃、笃....”.. 的响声。丫头洗完长衫,拧干后把它挂在小树的枝丫上晾干,自己站在一旁静静地等。月落了....鸡叫了一时间不知不觉溜过去。这时,丫头焦急地摸了摸长衫,发现还有滴涓儿湿,索性把它取下来穿在身上。她正在用自己身体的热气来烘干长衫呢!这“一场三折”周如磐看得一清二楚。他早已感动得眼泪四线齐流,赶紧跑上前招呼丫头,问她为什么这样帮助自己。丫头吓了一跳,定神后把长衫脱下,向周如磐手里一塞,只答了声:“我不知道....”.就含羞跑开了。从这以后,周如磐仍然一边教书, 一边读书;那Y头仍然一边做工,一边抽空帮他洗衣。洗衣时,周如磬总要陪她。拧衣一人抓一头,晾衣一人拉一角。久了,两人越来越好。不觉临近朝廷大比,周如磐决定人京应试。


临别的前一天夜里,周如磐与丫头相约来到溪边。月娘还是“光光”,丫头仍然给周如磐洗衣衫。她一边 举砧捶打衣衫,一边试探说:“只怕今晚是最后一次替你洗衣了。”“哪里,哪里。”周如磐赶忙说: “日子还长着呢,如果我能够出头,一定娶你。”“娶我?我可不敢当。’”丫头说。“为什么?”“世间有几个当官的会娶丫头做夫人?“我会!”周如磐说:“你待我恁好,我怎生会忘记呢?我再说- -遍,将来如能衣锦还乡,我一定第一站到蒜岭接你。”丫头听了,心里当然高兴。


第二天早上告别的时候,周如磐对财主娘说,他将来如果考中,请求把丫头许配给他。财主娘耳头耳尾听过他们两人的关系,因此说:“你如果当上官,天上月摘得下都给你,何况- -个丫头?安心去吧!”周如磐去了。人说“有心打石石成花”。进京以后,他写出几句精彩的词句,宗师拍桌子喊好。他考中了,随后还封一个官。办完公事,他赶忙告假回乡。蒜岭这边,丫头等啊,等啊,盼得眼睛都生花了。后来,她终于听到周如磐高中的消息。于是,她天天扳着指头,数着周如磬到家的日期。数啊,数啊,一日像有三年长。路上,周如磐恨不得飞到家里。他催令佚马夜以继日赶路,历经千辛万苦,侠马终于走人福清地界。

丫头好不容易盼到这一天,高兴得无法形容。大家也知道周如磐马上要到了,平时与丫头相好的姑娘们纷纷逗她:“看我们的大夫人,嘴巴不讲,肚子里喜花开呢!“嫁给官老爷,后日别忘了姐妹们。”......丫头与女伴们在院子里相追相逐。财主娘见了说: .“哎啊,我的大夫人啊,什么时候了,还有空打闹?快去准备准备。”话刚停,外面锣鼓响来了。“周老爷的佚马到了!”不知什么人喊了一声,主娘和大家都向大路涌去。丫头又羞又喜,转身进屋里梳妆打扮。然而,周如磐的轿马经过教馆门口,没有停下。佚马八面威风,继续往莆田方向大摇大摆走去。大家都看傻了。大家陆续回来。她们议论:“走了,周老爷走了,一脚都没停。”“我早就知道,哪有做官的娶丫头为妻?’


“不怪别人,只怪这丫头脸皮厚。”财主娘说:“她自己也不看看,身上的哪块肉像官夫人?“嘘!别说了,让她听到,会更加难受....其实,这些话都清清楚楚送进那丫头的耳朵里。她呆呆地站着,满头脑飞着萤火:今后怎生见人呢?周如磐怎生会如此没良心?再想到月夜洗衣的情景,她恨自己,慢慢拿起那把捶衣的木.....再说,坐在轿子里的周如磐做什么?他在做梦。梦什么?梦见与丫头相会呢。这是为什么?原来他因为急着见到丫头,一直赶路十分辛苦,临近福清的时候,他实在有点支持不住,吩咐轿夫到蒜岭时叫醒他,接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睡着就做梦了,梦着梦着,忽然轿子一颠,他醒过来了。一问,已经过了福清,将到莆田大岭村。他大声责问轿夫。轿夫说他们错把“蒜岭”听做“大岭”了。周如磐大惊,赶紧命佚马转头,跑向蒜岭。可是,等周如磐赶到蒜岭学馆时,已经迟了。那丫头已经在房间里自尽了。只见她倒在地上,满头是血,手里还拿着那把木砧。


周如磐呼天叫地,哭得眼泪都干了。这天夜里,还是月娘光光。他穿换上旧时穿的那件黑长衫,来到溪边,想起Y头为他洗衣烘衣的情景,想起离开前的山盟海誓。想啊,想啊;哭啊,哭啊....突然,他又听到木砧捶打衣衫发出“笃,笃....”.的响声。第二天,周如磐把丫头的遗体收殓人棺,又从清江移来父母的骨,合葬在锦江上阳桥北新岭头。他还写了一首诗哭悼,

诗日:温袍衣敝客身单,搜箧无衣换洗难。曾忆寒砧敲夜静,尤痴烘月待期乾。

三年学馆甘为役,一第还乡不及看。

自古红颜多薄命,徒高马鬣向江干。

数百年过去了,据说这个墓仍然保留着,它叫“丫头墓'’ ,也叫情婢墓。

周如磐“三十暝成人”

古时,莆田贫穷人家无力筹措其子女婚事的聘金、妆奁和办酒席的,每于农历十二月三十晚,在家堂贴一-副对联,点一对红烛,备好二杯水酒,新郎新娘交拜、饮“交杯”酒后入洞,房,简而又简地完成婚礼。俗叫“三十暝成人”。未第时,因家庭贫困,故在“三十暝成人”。相传周如磐小时,父已去世,靠母亲针线活收入维持生活。他勤奋读书,年少中式,有文名,有抱负,只因家道寒贫,母子生活潦倒。那年春,他由族长推荐到邻乡的文昌阁设馆授徒。他精心课读童子六、七人,课余刻苦自学,常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每年只于重阳扫墓和除夕过年时回家。学馆邻近住着王媪和孙女二人。王媪心地慈善,十六年前曾收养道旁弃婴为孙女,取名阿英。阿英初长成,心灵手巧,种些四时瓜果,以奉养祖母。她俩穷帮穷,眼看周先生独身在他乡教书,诸感不便,就请他寄膳于她家中。王媪时常叫阿英留些节日的糕饼或地瓜或灯油给他,以助其夜读。阿英也经常替周先生洗衣服,还跟着他读书识字呢!于是,两个年青人渐萌相爱之心。


这年重阳节前一天,阿英知道他将于明天回家扫墓,就叫他穿着的那件灰色长衫脱下洗。如磐说:天气不好,且夜间不会干。阿英说:只管脱下,我有办法把它弄干。次早,阿英捧着那件还有点热气的灰色长衫给他,他惊喜地问:何以能干?阿英笑道:我披在身上,整夜用人体热气蒸干它。如磐很受感动,讷讷地说:我回家告明母亲,欲娶你为妻室,但因家贫...阿英又羞又喜地说:我不要聘金,也不要嫁妆,只要你的一颗心!是年十月初,周母接王媪来家中同住。如磐和阿英于“三十暝成人”。此时,周如磐思绪万千,自撰新婚对联云:“屋破不遮头,仰见风云际会;家贫如彻骨,谁知鸾凤和鸣。”此联流露出一位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寒酸困态。但他从“洞房花烛,夜”联想到“金榜题名时”,其心情,其抱负都溶化在此二十二个字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翰林院   神宗   福清   莆田   礼部   天启   大学士   财主   长衫   轶事   万历   丫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