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简史:我国古代第一个朝代,却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朝代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不过,夏朝只是我国古代一个传说中的朝代,他的存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察和确认。

夏朝的建立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大禹。涂山之会以后,大禹正式建立了夏朝。之后,他的儿子夏启废除了禅让制,建立了世袭制。不过,夏朝从太康开始,朝政逐渐被后羿篡夺。此后,夏朝进入到了长达大半个世纪的混乱局面。

后来,少康打败了寒浞,重新建立了夏朝。少康复国以后,夏朝的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了。此后,夏朝的历代国君不断发动对东夷的战争。最终,夏朝彻底征服了东夷,使得夏朝称霸于东方,也使得夏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

孔甲乱政以后,夏朝的国力日益衰落,逐渐走向了沉沦。夏桀即位后,夏朝的国力更加衰落,统治根基彻底动摇。与此同时,夏朝附近的商族迅速兴起,逐渐拥有了取代夏朝的实力和野心。鸣条之战中,夏朝被商族彻底打败。最后,夏桀被商族首领商汤流放到了历山,后来,夏桀又跑到了南巢,最后,夏桀在亭山去世。至此,夏朝彻底灭亡。

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夏朝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吧!

一.起源

夏朝王族的祖先是“人文始祖”黄帝。黄帝一共有25个儿子,其中,他的第二个儿子名叫昌意。昌意有个儿子名叫高阳氏,就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名叫鲧。鲧有个儿子名叫禹。所以说,禹是黄帝的后代。

要想探究夏朝的历史,就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一场大洪水。

传说,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泛滥,淹了众多的房屋和农田,导致老百姓无家可归。于是,尧决定派鲧前去治理洪水。

但是,鲧花费了九年的时间,不仅没有治理好洪水,反而使得洪水更加泛滥。因为鲧只知道用“堵”的办法来治理洪水,利用修筑堤坝来抵挡洪水。结果,洪水冲破了堤坝,更加凶猛。

后来,舜即位以后,去视察洪水的治理情况,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将鲧流放到羽山一带。后来,鲧就死在了羽山。然后,舜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

禹改进了父亲的治水方法,注重于疏导洪水。他与百姓修建了众多的河道和湖泊,逐渐将洪水引到江河之中,又将江河中的洪水引到了大海,从而完成了治水。从此,老百姓可以继续安居乐业了。

禹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与百姓们同甘共苦,耗费了心血和体力,累的磨光了腿上的毛,还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百姓为了感谢他在治水的功勋,以及对他崇高品质的赞美,称他为“大禹”。

值得一提的是,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拥有众多的助手,这些助手的后代成为了后来各个王朝的建立者。比如,契是商朝王族的祖先;后稷是周朝王族的祖先;伯益是秦朝王族的祖先。

舜一共在位33年,他在晚年的时候,也想像尧一样,将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传给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此时,13年的治水生涯已经给大禹积累了足够的威望和名气。于是,舜就将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禅让给了大禹。

舜去世以后,大禹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地位还给舜的儿子商均,自己则避居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但是,其他诸侯都离开了商均,而来到阳城拥立大禹。于是,大禹正式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此时,原始社会的形态已经开始悄悄的发生变化。随着生产力的空前提高,老百姓逐渐拥有了剩余的财物。人们根据财物剩余的多少,开始来划分等级,于是,“阶级”就出现了。伴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就开始逐渐瓦解了。

并且,部落之间在战场上的战俘已经开始不被杀掉,而是用来充当免费的劳动力,于是,“奴隶”就出现了。随后,奴隶迅速盛行,逐渐成为了当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伴随着奴隶的出现,奴隶制也就出现了。

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作为原始社会工具的石器已经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叫青铜的金属材料。于是,以“青铜器”为时代特征的时期开始出现了。

随着地位的不断稳固,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大禹称王的野心也开始逐渐膨胀了。有一次,大禹在会稽山会见各部落的首领。在这次大会中,防风氏部落的首领迟到了,大禹认为防风氏部落首领对自己不恭敬。于是,大禹将他杀死了。这说明,大禹已经不把已经看作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了,而是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国王了。

后来,大禹在涂山(今蚌埠禹会区)再一次会见各部落的首领。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

涂山之会以后,大禹下令用诸侯进献来的金属铸造了九鼎,代表着当时的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打那以后,“九鼎”逐渐成为了历代王朝权力的象征。

接着,大禹又派兵打败了反抗夏朝的三苗。至此,夏朝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了。

公元前2070年,大禹正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后来,他又先后把都城迁到了平阳(在今山西境内)、阳翟(今河南禹州)。

至此,夏朝正式建立了。

二.混乱

公元前1978年,治理洪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打败三苗、铸造九鼎的大禹去世。

大禹去世以后,按理说,应该由跟随他一起治理洪水的伯益即位,但是,大禹的儿子启的势力日益增强,并想要与伯益争夺夏朝首领的地位。

不久,启起兵攻打伯益。在众多拥护者的帮助下,启一举打败了伯益。随后,启通过“钧台之享”,正式宣布废除禅让制,实行世袭制,并正式即位,这就是夏后启。

至此,钧台之享成为我国世袭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国君继承方式开始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

夏后启即位后,放弃了原来的都城阳翟,将都城迁到了安邑(今山西夏县);不久,他就遭到了有扈氏部落的反对,于是,夏后启发动了甘之战,一举击败了有扈氏部落。至此,夏朝的统治逐渐稳定下来了,也标志着世袭制逐渐巩固了。

不过,夏后启在位期间,夏朝也爆发了他的儿子武观的叛乱。武观在西河发动了叛乱,想要夺取夏朝国王的地位。很快,夏后启派彭伯寿率军打败了武观,平定了武观的叛乱。历史上把这场叛乱称之为“武观之乱”。武观之乱虽然规模不大,却是我国古代第一次王室贵族争夺王位的叛乱。

夏后启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这就是夏后太康。

太康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彻头彻尾的昏君。太康即位后,将都城从安邑迁到了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区二里头遗址)。随后,他开始整天玩乐,不理朝政,导致夏朝的朝政日益混乱。

有一次,太康率领部下外出打猎,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后羿得知太康外出打猎的消息,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他发兵攻打夏朝都城斟鄩,并一举占领了斟鄩。接着,后羿又派兵切断了太康前往斟鄩的道路。至此,太康无法前往斟鄩,只能在外流亡,最后在戈地病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康失国”。

后羿占领了斟鄩,废除了太康的王位,成为了夏朝的实际统治者。不过,他担心其他部落不服从他,因此,他并没有继承王位,而是拥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即位。

仲康在位的时候,大权基本都掌握在后羿的手里。不久,后羿在有穷氏部落建立了一个新朝廷,与仲康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仲康不满足自己的傀儡地位,就派部将胤侯率军攻打后羿的党羽羲和,以此来削弱后羿的势力。但是,胤侯被羲和打得大败。打那以后,仲康只能心甘情愿的当一个傀儡国王。

仲康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相即位,这就是夏后相。

此时,后羿已经彻底掌控了夏朝所有的大权,夏后相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傀儡。不久,后羿废除了夏后相的王位,正式即位。至此,后羿正式成为了当时天下的统治者。并且,后羿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谋朝篡位的人物。

和太康一样,后羿也是一位只知道享乐的昏君。他即位以后,把朝政交给自己的心腹寒浞,自己则沉迷于打猎。

不过,寒浞是阴险有野心的人,他瞒着后羿,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掌控了夏朝的大权。但是,直到这时候,后羿仍然没有感觉到寒浞的危险性。

有一次,后羿外出打猎回来,就被寒浞派人杀死了。寒浞杀死了后羿以后,正式即位,并定都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至此,寒浞成为了又一位因为谋朝篡位而成为国王的人物。

寒浞即位后,始终觉得夏后相是一个威胁,于是,他打算杀死夏后相,以绝后患。夏后相自从被后羿废除王位以后,一直居住在斟灌氏、斟寻氏两个部落。寒浞即位后,立即他的儿子浇讨伐斟灌氏、斟寻氏两个部落。不久,浇旗开得胜,一举打败了斟灌氏部落和斟寻氏部落,并杀死了夏后相。

之后,寒浞把浇封在了过(今山东掖县),又把他的另一个儿子豷封在了戈(今河南太康县),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夏后相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妻子后缗已经怀孕了。不久,后缗从墙洞里爬出来,逃到了娘家有仍氏部落(在今山东金乡),并生下了夏后相的遗腹子少康。

少康在年幼的时候,曾经到有仍氏部落担任牧正,饲养牲口,并且,他十分好学,练就了一身的本事。后来,寒浞派兵捉拿少康,于是,少康逃到了有虞氏部落(今河南虞城),并在有虞氏部落担任庖正,成为了一名厨师。随后,有虞氏部落的首领虞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送给了少康一些土地和军队,帮助少康复国。

在虞思的帮助下,少康逐渐拥有了一定的势力。不久,少康就获得了斟灌氏、斟鄩氏等部落的支持,又获得了夏朝遗臣有鬲氏部落(今山东德州一带)首领伯靡的支持,后来,少康又派间谍女艾潜伏到浇的身边。至此,女艾成为了我国古代第一位间谍。

此时,少康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发兵攻打寒浞。不久,少康大获全胜,一举打败了寒浞。随后,少康乘胜进军,在过灭亡了寒浞的儿子浇。接着,他的儿子杼在戈灭亡了寒浞的另一个儿子豷。至此,寒浞宣告灭亡。

随后,少康正式即位,在纶城(在今河南虞城县境内)重新建立夏朝,使得夏朝得以继续延续下去。至此,夏朝成功复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少康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夏朝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混乱局面,严重阻碍了夏朝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少康重新复国,夏朝的发展才得以重新走向了正轨。

至此,夏朝进入到了鼎盛阶段。

三.鼎盛

少康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明君。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勤政爱民,使得夏朝的国力迅速提高。

少康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杼即位,这就是夏后杼。不久,夏后杼就把夏朝的都城迁到了原(在今河南济源境内),后来,他又把都城迁到了老丘(河南开封市祥符区国都里村)。

夏后杼在夏朝复国的过程中,就是少康的左膀右臂,是夏朝复国的大功臣,他即位以后,也是一位励精图治的明君。

从少康开始,夏朝和东夷的战争全面爆发。虽然,夏朝国力强盛,但是,东夷人擅长射箭,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因此,夏朝在与东夷的战争中互有胜负。

夏后杼即位后,夏朝继续爆发与东夷的战争。他针对东夷人擅长射箭的特点,发明了甲和矛,使得夏朝的军事力量大增,逐渐在与东夷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

夏后杼打败东夷以后,继续东进,先后打败了渤海、黄海、东海等多个部落,把夏朝的势力从中原地区扩张到了东方,成为了东方的霸主。至此,夏朝的力量大大增强。

杼去世后,他的儿子槐即位,这就是夏后槐。

夏后槐即位后,夏朝继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了畎夷、方夷、黄夷等九个部落,至此,夏朝彻底征服了东夷,夏朝的势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打那以后,今天的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正式被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范围内。

夏后槐去世后,他的儿子芒即位,这就是夏后芒。夏后芒在位期间,夏朝已经彻底征服了东夷。此后,夏后芒开始着力于夏朝和东夷的文化交流,彻底同化了东夷。至此,夏朝对于东夷的统治已经彻底稳固。

夏后芒去世后,他的儿子泄即位,这就是夏后泄。

夏后泄即位的时候,夏朝由于已经彻底稳固了对东方的统治,于是,他开始把扩张的矛头对准了西方。

并且,夏后泄开始分封诸侯,创建了诸侯制度,此后,部落制度逐渐退出了我国历史的主要舞台,诸侯制度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地方制度的主流。

夏后泄去世后,他的儿子不降即位,这就是夏后不降。

不降也是夏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平定了九苑的叛乱,使得自己的统治地位逐渐稳固;接着,他根据夏后泄制定的国策,任用彭伯来掌管司法,又任用他的弟弟扃为相,掌管政事,加强了对朝政和经济的管理;又加强了夏朝对周边诸侯和部落的关系。至此,夏朝的国力达到了极盛。

不降的儿子孔甲是一个不学无术、性格乖僻的人。不降认为孔甲不能够治理好朝政,于是,他就废除了孔甲的继承人地位,让他的弟弟扃即位,这就是夏后扃。

夏后扃即位后,继续加强对朝政的治理,使得夏朝的朝政得到了安定,经济继续发展。

夏后扃去世后,他的儿子廑即位,这就是夏后廑。

夏后廑是一位守成的君主。他在位期间,把都城从老丘迁到了西河;并且,夏后廑加强对夏朝朝政的治理,使得夏朝的国力得以继续发展。

然而,就在夏朝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的倾斜。

至此,夏朝进入到了衰亡阶段。

四.衰亡

夏后廑去世以后,他的堂兄弟、也就是不降的儿子孔甲即位。

孔甲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性情乖僻、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他的父亲不降知道他治理不好夏朝。因此,不降并没有传位给孔甲,而是传位给了孔甲的叔叔夏后扃。夏后廑去世的时候,夏朝天灾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夏朝的大臣认为这是由于没有拥立孔甲即位,而天神对于夏朝的惩罚。于是,夏后廑去世以后,夏朝的大臣才会拥立孔甲即位。

孔甲即位后,夏朝立即下了一场大雨,让夏朝的旱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也使得夏朝的大臣更加认为,孔甲是天命所归,他即位是上天的安排,并且,夏朝的百姓也对孔甲充满了感激之情。因此,孔甲的威望空前提高。至此,孔甲的王位逐渐稳固了。

孔甲是夏朝继太康以后又一位彻头彻尾的昏君。他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公子哥”,因此,他即位以后,更加荒淫无度,整天沉迷于歌舞美色之中;他认为自己能够即位,要归功于天神,因此,他更加迷信鬼神,并且,他改变了祭拜祖先的礼仪,开始祭拜天神;由于孔甲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以及迷信鬼神,不理朝政,使得夏朝朝政大乱,各部落纷纷脱离夏朝的统治,导致夏朝国力逐渐衰落。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孔甲乱政”。

孔甲乱政成为夏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夏朝国运的转折点。从此,夏朝国力日益衰落,逐渐走向衰亡,再也没有重新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孔甲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的《破斧之歌》是最早的东方音乐。

另外,在孔甲身上,还出现了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典故——孔甲养龙。

传说,孔甲在巡游的时候,遇到了两只龙(实际上就是两只鳄鱼)。孔甲认为,这是他供奉天神,而天神对于他的奖励。于是,他打算把两只龙带回去驯养。后来,他找到一个名叫刘累的人前去养龙。不久,那条雌龙死了。于是,刘累瞒着孔甲,将雌龙的肉做成菜献给孔甲。孔甲得知雌龙已死的事情以后,就派人捉拿刘累,刘累逃出西河,前往鲁山居住。

后来,孔甲又找了一个名叫师门的人,去驯养那只雄龙,师门将雄龙驯养的生龙活虎,精神抖擞。不过后来,师门得罪了孔甲,被孔甲杀死了。

师门去世后,西河附近经常发生狂风暴雨,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迷信于天神的孔甲认为,这是天神对于他杀死师门而给予他的惩罚。打那以后,孔甲的精神状况逐渐萎靡不振,一病不起。后来,孔甲决定出城去祭拜师门,却在半路上因病去世。

孔甲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皋即位,这就是夏后皋。夏后皋即位的时候,夏朝经过孔甲乱政,已经十分衰落了。而且,归附于夏朝的部落和诸侯纷纷叛离夏朝,还引发了一系列的部落战争。至此,夏朝统治根基逐渐动摇了。

为了挽救夏朝的统治根基,夏后皋将都城从西河迁到了渑池(今河南渑池);并且,皋还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但却仍然阻挡不了夏朝衰落的趋势。

夏后皋去世后,他的儿子发即位,这就是夏后发。夏后发即位的时候,夏朝对于周边部落的管理已经彻底失控。各个部落已经彻底不把夏朝放在眼里,不服从夏朝的管理,一些强大的部落趁机吞并弱小的部落来壮大自己的力量。至此,夏朝的地位一落千丈。

也就在夏后发的时期,夏朝附近的商族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了。商族的首领子主癸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一心想要让商族强大起来,并打算要与夏朝形成分庭抗礼的地步。为此,他不断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吞并了众多的诸侯国和部落,使得商族的国力大增。子主癸的儿子商汤长大后,子主癸决定让商汤代替自己执掌国政。商汤执政后,任用贤能,扩充军队,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大大增强了商族的力量。至此,商族的力量逐渐赶上并超过了夏朝。

为了挽救夏朝衰败的趋势,夏后发决定任用关龙逢为相,掌管政事。

关龙逢为相期间,夏后发将都城迁到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区二里头遗址),使得夏朝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稳定;并且,夏朝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国政得到了一定的治理,部落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的缓和;与此同时,夏朝与南方各族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南方的音乐和舞蹈传到了中原地区,促进了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中原地区的手工业技术和农业技术也都传到了南方,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关龙逢为相期间,夏朝有了一丝丝复兴的迹象,局面得到了极大的缓和。至此,夏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局面。

夏后发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履癸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夏桀了。

夏桀是夏朝继太康、孔甲以后的又一位彻头彻尾的昏君。他在位期间荒淫无道,宠爱美女妹喜,从而荒废朝政;他残暴成性,关龙逢劝谏夏桀,希望夏桀可以勤于国事,结果,关龙逢遭到了夏桀的杀害,至此,关龙逢成为了我国古代第一位因劝谏而惨遭杀害的宰相;后来,太史终古劝谏夏桀,结果,终古遭到了夏桀的怒斥和排挤,终古只好投靠商朝;伊尹也曾经劝谏夏桀,结果,夏桀对于伊尹完全不理会,最后,伊尹投靠了商朝,成为了商朝的宰相;夏桀排挤贤臣,重用小人,十分信任一个名叫赵梁的奸臣,并把朝政交给他,导致夏朝的朝政十分混乱;他大兴土木,不断修建宫殿,大大加深了百姓的负担。

夏桀曾经把自己比作是太阳,结果老百姓诅咒他:“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灭亡,我们愿意和他一起灭亡。”由此可见,老百姓对他有多么的痛恨。

此时,商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扩张,已经十分强大了。并且,商汤又得到了贤臣伊尹的辅佐,力量更加强大。于是,商汤逐渐产生了取代夏朝的野心。

公元前1600年,商汤发动了灭亡夏朝的战争,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商汤革命”。

很快,商汤先后灭亡了亲近夏朝的韦、顾、昆等部落。最终,夏桀和商汤在鸣条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历史上把这场战役称之为鸣条之战。

鸣条之战,商军大获全胜,夏军一败涂地,彻底崩溃。于是,商汤将夏桀流放到历山,后来,夏桀又跑到了南巢,最后,夏桀死在了亭山。

至此,存世470年的夏朝宣告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夏朝   太康   后羿   大禹   都城   商汤   东夷   朝政   传说中   简史   朝代   首领   我国古代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