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东 各地民间花会及喜庆活动纵观



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兔年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轻歌曼舞中缓缓过去。在经过三年疫情的覆压和禁锢之后,人们终于可以在一年最重要而盛大的节日里,开心地笑,纵情地歌,狂放地舞。可以在春天刚刚起步的日子,欢欣地走向街头与四面八方,去传送自己沉埋多日的笑脸与祝福,去展示千姿百态的美和活力,去看天南海北的景色与靓丽。在这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最热闹、最浩大的喜庆活动,就该属各地民间花会和其它各种各样的喜庆活动了。


据笔者从抖音平台关注了解到,自去年农历腊月二十(2023年1月11日)开始,国内即有内蒙赤峰的高跷连日跳起来,随后就有河北安次、固安等地的高跷纷纷走向街头,广东普宁的英哥、福建长乐的游神等也精彩亮相。春节之后,热度不减,从正月初二、三开始,全国各地的花会表演及各类喜庆活动持续不断,直至正月十二至十六,遍布各地的花会表演将新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以河北胜芳为例,连续多日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将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中央电视台对其盛况给予了报道,新华网、中新网、河北新闻网等多家大媒体也先后发布多条消息。


民间花会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活动。早自汉代即存在,被称作“百戏”,宋、元时称“社火”,其活动内容多为高跷、旱船、秧歌、舞狮等等。清代以后,由于贵族统治者及八旗庶民皆迷信神佛,从而使民间诸般花会披上宗教色彩。尤其进入晚清后,因慈禧太后的赏识与推崇,京城内外的民间花会组织不断扩大,种类逐年增加,技艺日臻高超,影响日趋深远。迄今有不少会种,依然活跃在北京乃至全国诸多城镇乡村。绚烂多彩的民间花会,旧时谓之“走会”“过会”“摆会”等。普宁英哥、长乐游神虽没有花会之称,但其喜庆性质和表演形式,与民间花会应属同一大类。因各地花会及喜庆活动多源自民间且历史悠久,现多数已成为国家或不同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泛性、丰富性、传统性、鲜活性、自发性、娱乐性等诸多特色,这些方面在本年春节前后近一个月的喜庆展演中,无一不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鲜明。


人太多啦!这是每一个参加者和观看者最先也是最直接的感受,是他们都会忍不住发出的慨叹!从塞北山区到闽广海边,从齐鲁大地到甘陇之巅,甚至到海外法国、英国、美国的中国城,随着锣鼓咚咚嚓嚓的声响,都会拥挤起一条条人海的长龙,看到密密麻麻、没有边际的人头攒动,不时还可见到孩子被父亲扛上双肩,年轻人挤站到房顶、树端。除去现场的拥拥挤挤,紧密跟随,还有无数人通过现场热心者的网络直播来观看,一个演出同时可能有三四家直播,每个直播间少的有观众数百人,多的可能有数千、数万,甚至数十、数百万人;而且观者地域绝不受限制,瞬间即能穿越百万里,南方可见北方,城市可见乡村,荒僻可见繁华。透过大小不一的闪亮屏幕,在远处的家中、办公室、甚至路上,人们可以或坐、或躺、或行地来观看,这虽然少了许多亲临现场的激动与兴奋,但借助现场人群中一个个高高挑起的直播杆,从屏幕中看往往会看得更清晰、更全面;必要时,不同直播间再串一串,角度可以更换,时间可以重演,别有一番快乐和趣味。

太开眼啦!这也会是每一个观赏过不同花会和喜庆表演人心内想发出的声音。以前的花会和喜庆表演多走不出自己眼前的小圈子,多是身边人演,身边人看。但现在根本不同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无边界,穿越转瞬间,虽然还是身边人演,但消息瞬息扩散,多远的人都可能会聚集来看;虽然已不只是身边人看,但多年传承下来的古色古味没有变,多少代相延未衰的奇招绝活没有丢,特别是经过这三年的蕴积,支支演出队伍的旗帜与衣饰都显得格外鲜亮绚丽,行行跳跃而来的舞者都充满活力和喜悦。赤峰高跷高大挺拔,身披铠甲、手执八棱巨锤的武士步履铿锵,衣着明艳的穆桂英成排齐行,给人一种英姿飒爽、凛然无畏之感;胜芳高跷没有那么高挑,但灵活善变,演员们会装扮成秀才、娇娘、渔翁、傻妈、傻小等角色,能做出苏秦背剑、空翻、下叉、蝎子爬、扑蝴蝶、拉骆驼等多种动作或造型。普宁英歌是仅由男性参加的群体舞蹈,表演者勾画脸谱,装扮成武松、李逵、鲁智深、时迁等梁山泊英雄形象,短装紧身,手执双短棒叩击起舞,节奏促急,动作整齐有力,撼人心魄;长乐游神是以古代神话人物为原型制成身形巨大的神偶来游走,如“顺风耳”“千里眼”“三太子哪吒”等,他们跑动着大于常人三倍的身躯,摇晃着顶冠戴盔、高人一大截的巨头,仿佛令人置身于另一星球或鬼魅世界。


太开心啦!不管是辛苦忙碌的演员或志愿者,还是身临其境的观众,还是双睛紧盯屏幕的线上痴迷者,哪个不感受到开心快乐,哪个不表现出开心快乐?京畿古镇胜芳具有上千年历史,年节摆会已延续了四百多年。在因疫情连续三年停摆后的第一个春节,人们非常渴望尽情欢庆一下。近五六天来,共有52道花会从此镇的大街小巷穿过,包括本地的中幡会、跨鼓会、高跷会、小车会、武术会、音乐会等46道花会,还有来自北京、天津及周边村街的6道花会。二三十岁的青年如今已成了表演和各项工作的主力,他们有的是企业经理、有的是店铺老板、有的是养殖大户,他们忘掉了平日的辛劳,没有祖辈、父辈脸上的尘烟与沧桑,有的只是蓬勃的朝气和激情四溢的欢喜;年老者也不甘示弱,一队由六七十岁奶奶大妈们组成的夕阳红鼓乐队衣着红色盛装,步伐有力,鼓号悠扬;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大爷用一支细细的长竿,将飞速转动的圆盘稳稳顶起,来回走动,竿盘不离,神乎其技。这些老人是在追寻自己生命中的坚守,是在迸发岁月未能尽放的光彩,在将自己一生最恒久的梦飘扬在这一年最灿烂的日子。还有七八岁甚至更小的少年,他们除去被父亲顶在头上做看客,有的也闪亮在表演的队伍中,或稳稳踏上高跷蹬、或疾舞起长枪短剑,或跳跃腾挪,或舞姿翩翩;有个水泊梁山会,一百零八个角色全是由十岁上下的孩子组成,他们涂彩换装,羽带飘扬,让脚步在锣鼓声中穿行,让心在英雄的身姿中茁壮成长!整个小城所有的人已都为这节日的喜庆包围浸染,快乐牵连起每一个人。


年年岁岁,人们盼望年,是因为这日子为欢乐所包围,为喜庆所盈满。各地花会及各种表演形式千差万别,其中不少还有迎神娱神等因素,但其核心和共有的特质都是愉快和欢乐人们自己。人们所追寻、喜欢、沉醉的年味,正是因为她所给人们带来的持久、广泛、自在的快乐和喜庆,她既来自久远的民族文化之根,又有着与现实和普通百姓不相隔的烟火气。

春节渐远,各种花会及喜庆活动也渐进尾声。但咚咚嚓嚓的锣鼓声仍在我们的耳畔萦绕,各种各样的身形舞姿也时时仍在眼前浮现。过年虽好,但不会天天过,喜庆活动固然开心,但也很难日日在。大家只要把过年的那种劲头,带入到一年中的每一个日子;把过年的那种精气神,带入到所有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那么过年的喜气就会永久伴随与你,下一个更加火红快乐的日子也就转眼到来!


2023年2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花会   普宁   喜庆   赤峰   长乐   民间   高跷   河北   春节   身边   许振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